天天看點

書場一出戲 文明新花開

“世上千般技藝,唯有說書難習。裝文扮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戲。”台上的說書人口若懸河,台下的觀衆如癡如醉……

日前,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街道舉辦的“魯谷百姓書場”專場演出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鬥到場獻藝,來自石景山區曲藝家協會的演員們,通過西河大鼓、相聲、雙簧等精彩的曲藝節目,為一線社群工作者們送去慰問。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的群口快闆以快闆這種群衆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宣傳了黨的各項政策和重要會議精神,發揮了“魯谷百姓書場”作為群衆文化宣傳陣地的作用。

書場,傳統曲藝的演出場所,近年來迎來了複興的勢頭,除了北京的“魯谷百姓書場”,從上海的“惠民書場”,到江蘇的“好人書場”,再到浙江的“望道書場”、福建的“茶亭書場”等等,這些書場以傳統曲藝形式,豐富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既清新活潑接地氣,又文化濃郁耐品味,成為孕育文明鄉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陣地。

宣講生動 寓教于樂

“锵锵锵……啪!”上午9時,随着一聲清脆的驚堂木響,由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委組織部、台江區委黨校、台江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茶亭街道黨工委和茶亭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的“茶亭書場”,時隔三個多月再度在茶亭公園“四角亭”亮相!

在大家的一片喝彩聲中,來自福華評話藝術中心的陳新生用國家級非遺——“評話”這一福州地域獨特的藝術形式,聲情并茂地向群衆宣講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現場來自各社群、各兩新組織的黨員和群衆聽得津津有味,濃濃“蝦油味”的宣講方式還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聆聽,現場掌聲不斷。

“茶亭書場”是台江區委黨校茶亭黨性教育教學點的延伸陣地,借助評話等方式,開展黨的理論、廉政教育、時事政策、文明建設等宣傳。

接下來,茶亭書場将于每周二、四、六上午演出,評話藝術家将創作更多以黨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等為題材的評話作品獻給群衆。

一位坐着輪椅的老黨員激動地說道:“我是茶亭書場的老聽衆了,現在能看到正宗評話藝術家表演的機會已經不多了,聽說今天有演出,我特地叫我兒子把我推過來聽!”

同樣以書場為陣地開展黨性教育的還有安徽省廣德市文化館組織的“群文書場”。廖志洲是“群文書場”舞台的常客,依托群文書場,他創作表演了幾十部相聲評書作品,如講述泾縣扶貧書記王志先進事迹的相聲《扶貧書記》、講述革命英雄張富清的快闆《張富清》等。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他創作表演了《第六号銀橡》《茶園紅土》等黨史學習教育系列評書12篇,受到觀衆一緻好評。

以藝載道,寓教于樂。這些特色書場通過藝術化宣講的形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宣傳黨的理論和政策,豐富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好人故事點亮傳統美德之光

民間曲藝不僅形式活潑,而且擁有豐富的内容素材和深厚的精神内涵,可為鄉風文明建設厚植文化土壤。

《皮五辣子》是揚州評話故事名,原名《清風閘》,是揚州評話的傳統書目,故事的作者浦琳是清代乾隆時期人,以自身經曆創作了這部自傳體話本小說,告誡後人不要嗜賭。

以浦琳為原型的人物“皮五辣子”的故事在江淮地區流傳甚廣,影響極其深遠,深受群衆喜愛。皮五辣子雖然因好賭輸淨家财,淪為乞丐、無賴,但他從不訛詐窮苦百姓,遇到窮人生活有困難也想盡辦法劫富濟貧,重新發家後,一生以善舉救濟窮人。

這樣一個充滿傳奇性的故事,正是傳統曲藝最典型的題材之一,而故事中改邪歸正、扶危濟困等精神,正是傳統文化弘揚的道德閃光點。

在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豐樂社群的“好人書場”,優秀青年評話演員倪真揚每周下午兩點會為居民開說《皮五辣子》。

由揚州市文明辦和揚州市曲藝研究所聯合策劃舉辦的“好人書場”,内容博蓋古今,既有“皮五辣子”這樣的民間奇人轶事,有隋唐演義、抗日戰争英雄等曆史故事,還有老百姓身邊的好人好事。書場運用極具地方特色的揚州評話、彈詞等曲藝形式,把有形的正能量表現出來,引導人們見賢思齊。

開講第一年,“好人書場”就編演了《滴水成河》《珍心英雄·付寶鼎》《平安守護者》等多個曲目,講述了江蘇省道德模範、全國最美志願者淩萬兵、高雁等衆多群衆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迹。

“我很喜歡聽書,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專業曲藝演員的表演很高興,他們用傳統曲藝講好人好事、道德模範,生動有趣。”豐樂社群居民武阿姨說。

梅嶺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姚義龍希望,豐樂社群的“好人書場”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到百姓心中,點亮傳統美德之光,倡導社會文明新風。

與“好人書場”類似,河南許昌的“建安書場”、安徽宿州的“納涼書場”等,也都注重挖掘本鄉本土能人賢士的故事弘揚傳統美德,讓群衆有親切感和認同感。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無論是傳統曲藝,還是作為傳統曲藝表演場所的書場,都需要傳承和發展,這些年,衆多新書場的出現為曲藝人提供了新的表演舞台。

道情是浙江義烏非遺文化金名片之一,“望道書場”于2021年在城西文化館開場,通過傳播道情文化,為百姓獻上文化盛宴。同時,城西街道還同時推出“非遺進城西”系列活動,将道情文化送入城西各村的文明實踐站,開展教學、演出。

宋松芳是義烏市級道情傳承人,對于“望道書場”的開設,她說:“非常好,我們以前都是輪流去各鎮街表演、教授道情的說唱方式。現在有了固定的場所,對道情的傳承和發展有很大好處。”

評彈藝術在上海市青浦區練塘古鎮有着深厚而廣泛的群衆基礎。最近,位于練塘鎮東莊村的“惠民書場”格外熱鬧,由評彈團青年演員帶來的專場演出讓這裡的村民過足了戲瘾。

這裡上演的正是長篇彈詞“雙珠鳳”的最後一場,講述的是才子文必正沉冤昭雪,高中狀元,與霍家大小姐有情人終成眷屬、珠鳳成對人成雙的故事橋段。村民們吃過午飯就早早地趕往書場,随着婉轉動聽的吳侬軟語在書場内悠悠回蕩開去,聽衆的思緒也随着兩位演員聲情并茂演繹,沉醉進了纏綿悱恻的故事情節之中。

“惠民書場”開辦在東莊村167号“戀棠春鄉情體驗館”,這裡不僅開設有書場,還經常開展非遺體驗、地方戲展演等文化活動,讓村裡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聽好曲、看好戲,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本次“惠民書場”開場已有半個月,不少村民每天下午整時整點來書場報到,一場也沒舍得落下。

【來源:農民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