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國産綜藝要教年輕人談戀愛?

作者:钛媒體APP
2022年,國産綜藝要教年輕人談戀愛?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商隐社,作者 | 靈竹,編輯 | 齊馬

近段時間,Netflix推出的南韓戀愛綜藝《單身即地獄》爆火,女嘉賓宋智雅刷屏了抖音、微網誌等各種社交平台,關于戀愛綜藝的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而幾乎同時期的2021年12月29号,《快樂大學營》宣布停播的消息被頂上了微網誌熱搜,一代“神綜”終成回憶。網友們紛紛感歎“雖然陪伴了我一整個青春,但的确很久沒有看了。”

經典老綜沒落,“小而美”的戀愛綜藝站在了聚光燈下,綜藝節目的交錯更替,就像一面鏡子照映出綜藝市場的沉浮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在愛優騰芒B五大平台先後釋出的2022年綜藝片單中,優酷以31檔綜藝位居數量前列,芒果TV将上線26檔,騰訊視訊25檔,愛奇藝22檔,B站10檔,呈百花齊放之勢。

從他們各自片單的類型來看,随着選秀綜藝被重錘出擊,音樂綜藝難以唱響,婚戀綜藝成了新一年的“兵家必争之地”。

各種圍繞婚戀綜藝的細分題材也浮出水面,母胎solo、合租戀愛、劇本殺戀愛、離婚綜藝等應有盡有,戀愛綜藝正成為下一個綜藝潮流。

01 挑起綜藝市場大梁

這幾年各大衛視、平台推出的綜藝節目在模式上并沒有太多創新,是以效果越來越慘淡。

以《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音樂綜藝節目,近年表現乏力。據《2021音樂綜藝市場研究報告》,自2017年至2021年五年時間,音樂綜藝數量逐漸下滑,2021共上線26部音樂綜藝,同比去年下滑21%,音綜撐起半邊江山地格局不複存在。

過去四五年在國内頗受歡迎的選秀綜藝也不樂觀。甚至還搞出了“粉絲倒牛奶為idol打call”等魔幻現實主義事件,遭遇了大衆的強烈煩感。

而搞笑綜藝似乎也風光不再。曾經霸屏家家戶戶的《快樂大學營》,随着2021年的落幕正式宣告退出曆史舞台。從1997年至今,作為搞笑類綜藝節目的領頭羊,這個幾乎貫穿90後整個青春的綜藝節目,從此落下帷幕。

相比之下,戀愛綜藝(以下簡稱“戀綜”)在去年發展迅速,戰場硝煙四起,《我們戀愛吧3》《心動的信号4》《半熟戀人》《再見夫妻》等逐漸出現在大衆視野,一度跑上話題熱搜,并霸占了愛優騰芒等平台的C位。

戀綜不僅成為2021年綜藝市場的“黑馬”,也是各大平台在2022年将繼續重點布局開發的領域。

根據各家招商會資訊,2022年将有至少17部戀愛綜藝輪番登場。這個資料和其它品類的綜藝相比并不算出色,但數量是過去幾年各大平台戀綜的總和,意味着戀綜在新的一年将迅猛增長。

顯而易見,對于愛磕CP的年輕人來說,這注定是“熱熱鬧鬧、甜甜蜜蜜”的一年。

有時候,“看别人搞對象”像是生活的一點調味劑。脫口秀演員Rock曾說,人類最大的愛好就是看别人搞對象。

觀衆對于炒CP的熱愛,甚至到了一種走火入魔的地步,正因如此,才有那麼多影視劇不厭其煩地組CP、狂發糖,不限題材、無懼口水。

當代人生活在擁擠的人潮中,但孤獨感卻依舊如影随形,這種“喧鬧”的孤獨,讓年輕人渴求一段親密關系,更渴求一段高品質的親密關系,但現實與理想往往背道而馳,于是他們将自己的期許和向往,寄托在了别人“甜甜的戀愛”中。

愛優騰芒的甜寵劇在過去幾年發展迅速,憑借高密集的撒糖情節成為年輕人戀愛的最佳代餐,但由于創新天花闆不高,套路化嚴重,目前這個市場已成一片紅海,正面臨着“年輕人膩了”的窘境,難出爆款。

繼甜寵劇之後,戀愛綜藝成為磕CP的主場。近期Netflix推出的南韓新戀綜——《單身即地獄》,在各國引起的反響可稱浪花四濺。其中的女嘉賓之一宋智雅更是被女性觀衆封為“撩漢楷模”。

年輕人在戀愛綜藝裡尋找什麼?

從閱聽人群體上看,戀愛綜藝和甜寵劇的使用者高度重合,都集中在女性、20-40歲這兩個群體。

但跟看第一集就知道結尾的甜寵劇相比,戀愛綜藝的魅力在于更真實的愛情甜與苦,戀愛的走向也有鮮明的不可預測性,CP在其中不是一種設定,而是現實的存在。

是以,比起愛情劇裡磕一對虛無缥缈的CP,“我磕的CP竟然是真的”對年輕人來講更有那個味兒。

這就給觀衆們提供了不一樣的情感價值,甚至這種情感會綁定到節目以後,由此将戀綜和甜寵劇、偶像劇等差別開。

從劇情上看,戀綜提供的并不是起承轉合都被精心設計好的戀愛情節,而是一個個真實的人如何在戀愛中面對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外,戀綜所設定的觀察室為年輕人分析第一現場中男生女生的所作所為,總結觀衆可用的戀愛經驗,實作與閱聽人“情感共振”提供了可能。感情經驗相對缺乏的觀衆希望在戀綜中有所收獲,這也使得戀綜日益向真實、深刻的方向發展。

“感情點評小能手”伊能靜就在戀綜節目《我們戀愛吧》中作為觀察員頻頻分享戀愛心得,她豐富的戀愛經驗和生活閱曆折服不少觀衆,不少缺乏戀愛經驗的“純情小白”們都表示:學到了。

02 順着人性化一直在進化

其實戀綜并不是什麼新品類,在日韓邀請明星配對戀愛的真人秀大火之前,戀愛相親節目在大陸早就以一種較為“古老”的方式呈現。

山西電視台的《電視紅娘》于1988年開播,成為國内第一檔把“結婚大事”搬到台上的節目。受限于時代環境,人們對婚戀話題的“禁忌感”未完全消除,在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節目隻能草草停播。

這檔節目雖然BE(bad ending)了,但這種“開先河”的節目話題确确實實反映了人們對戀愛和婚姻的本能需求,也給後來服務型相親節目的發展打下了一個基礎模型。

《電視紅娘》播出兩年後的1990年,北京電視台推出了《今晚我們相識》,同樣面臨着嘉賓難找、節目形式無趣等重重困難。

一波三折之下,這檔節目通過相親配對和遊戲互動的有效結合,在播出後的近十年時間裡,曾創下最高近百分之四十的收視率,促成佳偶千餘對。

随後值得一提的還有湖南衛視于1998年推出的《玫瑰之約》,第一次試圖以真人秀模式進行制作,節目表現形式更加娛樂化、表演化,在收獲高收視的同時,正式引起了國内婚戀綜藝的第一次浪潮,全國共20多家省級電視台相繼制作、開播電視相親節目。

而90後比較熟悉的戀愛相親節目,莫過于《非誠勿擾》了。

《非誠勿擾》是江蘇衛視于2010年推出的相親節目,提起這一檔節目,一句“Can you feel it!”洗腦的開場音樂萦繞在腦中。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走高,單從關注度和話題度上看,稱之為一部“現象級綜藝”也不為過。

強話題和觀點的碰撞,以及一對多、亮燈滅燈的形式,讓《非誠勿擾》為代表的相親交友節目與前代相比,更具戲劇張力,更像是一檔以相親交友為主線的真人秀,通過相親模式盡展單身人群的百态。

節目中,女嘉賓的大膽言論,主持人的犀利點評,成為男女相親之外的最大看點。

當初女嘉賓馬諾的一句“甯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坐在單車上笑”的言論掀起了一場颠覆性的關于婚戀價值觀的讨論,其火爆場景依然曆曆在目。

2022年,國産綜藝要教年輕人談戀愛?

《非誠勿擾》之後的戀愛真人秀,迎來了真正的黃金時代,類似相親節目層出不窮,《百裡挑一》《愛情連連看》等節目賺足了消費者的眼球。

繼“速配式”相親和“表演式”相親之後,戀綜以一種“觀察室+真人秀”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并掀起了一股全新的熱潮。這股浪潮來源于2017年南韓推出的一部愛情推理綜藝《Heart Signal》,該部綜藝的熱播給國内綜藝後續的發展打了一個可行性樣本。

2022年,國産綜藝要教年輕人談戀愛?

次年,騰訊推出自制戀綜《心動的信号》,節目以“信号小屋”中素人單身男女日常相處的生活細節和情感走向為主體,每期明星心動偵探團來反觀和解讀8位素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心動信号,并進行心動連線。

從第一季播出開始,誕生了多對CP,第二季更是成了戀綜天花闆,楊凱雯和趙琦君組成的“奇聞”CP帶來的甜蜜餘味久久不散,如今已經播完第四季了,仍然能引發大範圍的讨論。

此後,愛奇藝、優酷、芒果也相繼推出《喜歡你我也是》《我們戀愛吧》《戀夢空間》等綜藝,但本質上換湯不換藥。

通常,戀綜的通用模式為:讓多位男女嘉賓在同一屋檐下相處一到兩個月,可以自由約會,然後明星通過“觀察室”的角度去為閱聽人展示年輕人的各種社交相處模式。

這樣,觀衆既能看到“第一現場”的情感和故事,又能看到“第二現場”的解讀和推理,既能感受到視角的廣度,也能感受到價值的深度。

這種持續時間比較長的戀愛養成模式也會讓閱聽人産生“圍觀心理”,滿足人類對他人生活的“窺探”私欲。

順着人性做的事情最容易受到追捧,滿足人們八卦心理的戀綜毫不意外的受到喜愛。

03 由明星戀愛到素人戀愛

2017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廣電總局的“最嚴限令”在綜藝圈流傳開來。“全明星綜藝禁止黃金檔播出”的限令一出,各大衛視綜藝大地震,《快樂大學營》《奔跑吧》等熱播綜藝開始從以前“高高在上”的明星互動綜藝向嘉賓素人化轉型,大量素人首次大面積湧入明星類頭部綜藝。

在此之前,大陸的“觀察型”戀綜主要以“明星假想戀愛”為主,影響力比較大的主要有湖北衛視的《如果愛》系列以及江蘇衛視《我們相愛吧》系列,均為中韓聯合制作,強調讓有戀愛需求的單身男女明星真實約會,幾個系列下來貢獻了好幾對讓人又哭又笑的假想CP。

可惜的是,假想CP終究是假的。走出了綜藝,觀衆才從被制造的“愛情夢境”中緩緩醒來,雖然也不乏有像鐘麗缇、張倫碩,穎兒、付辛博這樣喜結連理的,但絕大部分假想CP都未能修成正果,在節目結束後就分道揚镳,大大消耗了入戲太深的CP粉的感情。

久而久之,明星和明星之間的那點事兒翻來覆去的炒,似乎沒法滿足觀衆想要的新鮮感。于是明星假想戀愛式綜藝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沒落,而素人戀愛類節目憑借着“更大的真實性”,在“限令”之後的兩年迎來爆發期。

2017年南韓綜藝《Heart Signal》一炮而紅後,2018年騰訊率先買下版權推出《心動的信号》,拉開了一場素人戀愛綜藝的風潮。次年,各大平台一口氣推出六七檔戀愛綜藝,素人談戀愛蔚然成風。

素人參與的真人秀節目也是很别緻的一個領域,通過流量明星作為節目的“代言人”引流,七八個素人情感碰撞點燃一場情感火花。

很多觀衆表示,從素人選出來的嘉賓在職業、學曆等各方面比較真實可靠,而且大多顔值高且比較優秀。更重要的是,這群年輕人更真實。

除此之外,相比速食快餐型“非誠勿擾”,戀綜有情節推進,有據可循,更能抓人眼球。節目還設定了很多遊戲環節,比較豐富有意思,比如《心動的信号》裡的Mini Date,再如“不可拒絕的約會”。

但即便這樣,類似的綜藝看多了還是容易膩,尤其近兩年戀綜成了各大機構力推的重心後,數量多了内容難免逐漸趨同。

是以為了吸引眼球、制造話題度,各大平台今年更加費盡心思來打造差異化,各種戀綜“變體”應運而生。

首先是執着于年輕人題材的優酷,前段時間宣布即将推出的“母胎solo戀綜”《沒談過戀愛的我》引起了熱議,“直男直女談戀愛?想想都好笑”“有可能會是社死現場”,不少網友表示期待值拉滿。

伴随着年輕人社交方式的改變,“劇本殺”等元素也被融入到戀綜中,優酷的《一起探戀愛》将劇本殺和戀愛結合在一起,有燒腦、有情節、有暧昧,不失為一個好方向。

除此之外,《今天開始合租了》定位在大城市漂泊的合租青年們,合租室友之間能擦出什麼樣的愛情火花?北漂、滬漂一族對此應該頗有代入感。

而愛奇藝的新戀綜《好友戀愛時》則瞄準了“朋友戀愛時我該怎麼辦?”的主題,把好朋友戀愛那點事兒搬上了熒屏。

國産戀綜還破除了年齡的限制,《春日遲遲再出發》《再見夫妻》《燦爛的人群》等把目光投向了離異人士。

從聚焦明星戀愛,到聚焦素人戀愛,從相親節目到離婚綜藝,從戀愛體驗節目,到戀愛觀察節目,再到離婚、合租、母胎solo等五花八門的綜藝的出現……戀綜一直在尋找主題和形式上的突破。

04 戀愛綜藝套路太深

戀綜的形式雖在不斷更新,但未必既能讓觀衆感覺到新穎。因為與戀綜的形式相比,嘉賓和劇情本身才是讓觀衆上頭的核心,顔值、甜蜜、狗血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這一點并未偏離傳統的偶像劇和現在的甜寵劇,隻是三者在内容上更有偏向而已。

在以素人嘉賓為主的戀愛觀察類節目中,每一個素人其實都不算“素”,他們大多有可與明星偶像相較的高顔值以及豪華頂配的人生閱曆,從陣容上就非常抓睛亮眼。

而在劇情走向上,摸頭殺、約會、壁咚、情書告白……這些甜寵劇該有的場面樣樣都有,為了獲得心動對象的青睐,男女嘉賓頻頻放大招,耀眼又吸睛。

綜藝節目《我們相愛吧》中,吳昕和潘玮柏被安排在一起約會,當時的互動如今依舊曆曆在目,有一場約會中,吳昕喂潘帥吃冰淇淋,潘帥撒嬌靠在吳昕的肩膀上,甜蜜指數爆棚,以至于時隔數年依然有觀衆還在磕“無尾熊CP”。

另外,跌宕起伏的狗血情節必不可少。這種男女嘉賓自由發展的相親模式和傳統的“速配式”相親相比,不受控制的荷爾蒙碰撞最容易産生修羅場的刺激場面,一些男男女女争風吃醋,“海王”“海後”處處留情等沖突場面好不熱鬧。

三人行,必有修羅場,去年播出的《機智的戀愛》就誕生了不少修羅場名場面。

比如,女嘉賓呂珊和男嘉賓汪律在前幾期是被大衆看好的一組CP,誰知另一個男嘉賓烏蘭加入後,女嘉賓竟被烏蘭半路截胡了,一場“兩個男人之間的戰鬥”上演,烏蘭頻頻破壞前兩者的浪漫約會并展示自己的“男人魅力”,最終“奪得美人歸”,看得觀衆心潮澎湃。

而另外三位糾纏不清的嘉賓——女嘉賓張慧賢,男嘉賓倪嘉培、崔宇同,女生要在兩個男生中選擇一位作為“男主”。面對心儀女生,倪嘉培一改腼腆作風直球出擊,又蘇又甜發言令觀察室裡的戀愛偵查員也跟着心動不已,而崔宇同看着倪嘉培在眼前“壁咚”張慧賢的名場面,更是将微妙氛圍拉滿。

“他追她,她看他,她插翅難飛”的三角抓馬情節讓觀衆們看得津津有味。節目外付出真情實感的嗑學家開始站在上帝視角對參與戀綜的嘉賓的一言一行進行剖析,甚至更新為一場鑒婊、鑒渣大會,各家粉絲在彈幕、超話互撕,反而吃瓜群衆看得很過瘾。

在多次甜蜜約會和競争沖突之後,男女嘉賓在節目中“修成正果”,組成CP,從一開始就磕對CP的粉絲往往喜不自勝。

但是磕CP後勁過大導緻的“後遺症”也不少,愛看戀綜的觀衆最害怕的莫過于你磕的CP在節目結束後就BE了。

其中震動比較大的一對——吳昕和潘玮柏的“無尾熊CP”,在2017年從“相識卻不相知”的陌路人到“我喜歡你”互相表白,一路高甜吸粉無數,影響力一直持續了3年。直到潘玮柏在2020年微網誌發文官宣結婚,這場“假CP”的鬧劇才就此結束。

這種節目中如膠似漆的CP到節目結束後關系急轉而下的場面并不少見,大部分的CP難逃BE的結局,也導緻不少的觀衆懷疑自己付出的真情實感被節目的劇本“玩弄”了,觀衆們突然察覺戀綜裡的愛情并不是荷爾蒙促使的心動,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攻略,久而久之也就對戀綜免疫了。

當然,也有不少觀衆“清者自清”,從未入局。很多人認為,戀愛綜藝裡所展示的那些修羅場、狗血橋段,甚至是那些撒糖甜蜜的情節,怎麼可能在一個月内集中發生?即便愛磕戀綜的CP,也隻是把它當作偶像劇看,不會入戲太深。

其實,怎麼平衡“劇”和“綜”一直是戀綜行業令人頭疼的問題,真實性和戲劇感之間往往徘徊不定,難以拿捏。如何讓減少“劇本”存在,更加保證事情發展的真實性同時,又巧妙制造沖突、看點是戀綜需要努力的方向。

與其過分追求撒糖和戲劇化效果而變得失真,不妨把戀綜與收入、生育、養老等具有社會意義、更接地氣的話題結合在一起,更加貼近觀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