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紋身》:影院不給功夫片機會,觀衆應給佳作希望

作者:慕容天涯
《紋身》:影院不給功夫片機會,觀衆應給佳作希望

文/慕容天涯

趙文卓和範逸臣等人主演的功夫片《紋身》真心命運多舛,電影市場難,這片子更難。拍攝資金鍊斷裂,制作趕上疫情,元旦檔期功夫片不受待見等等不利因素疊加後,上映日5%的排片讓人扼腕,這一切都集中反映了眼下電影市場的一些現象。

《紋身》:影院不給功夫片機會,觀衆應給佳作希望

想要用心做電影的人,遭遇到了危機卻仍要克服萬難,這是與眼下大環境所倡導的“逆勢而動”最好的例證。誠然,這部講述幫派紛争兼具家國情懷的影片仍有很多不足,但是在視聽方面非常用心,武打場面設計也亮點頗多。如此看來,影片實際上看點足夠,也做到了與華語市場主流的華語片等類型差異化營銷,它理應在當下占據一席之地。

《紋身》:影院不給功夫片機會,觀衆應給佳作希望

筆者認為影片獨具的優勢有三點:首先,便是這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初的故事,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留給觀衆。時裝功夫片不可否認是類型細分之後的主流,而諸多功夫明星轉戰如戰争科幻等題材也是大勢所趨。但是這種魚龍混雜,多股勢力紛争的故事,依舊是老影迷的心頭好。灰色地帶,隻手遮天,都是很過瘾的背景設定。這為影片提供了足夠富有想象力的土壤,為佳作誕生夯實了基礎。

《紋身》:影院不給功夫片機會,觀衆應給佳作希望

再者,視聽整體達到主流商業片水準,完全看不到導演的青澀。比如在交待人物關系的段落裡,主角與反派間對話時,鏡頭的設計感很強,氣氛渲染到位,殺機四伏,引人入勝。

最後,便是“功夫”這個曾經恢弘一時的商業片絕佳看點!再次在片中滿血歸來。這一次拳腳刀劍配以槍火,呈現了不一樣的想象力。主演趙文卓的幾場打鬥還不錯,與一龍的兵器交火,和其他角色的拳腳相加,都能看得出武打設計并不是所謂的“行活兒”,有編導的心血傾注其中,值得一看。

《紋身》:影院不給功夫片機會,觀衆應給佳作希望

而且值得一說的是,片名《紋身》既是雙關語,又讓紋身作為線索事件,貫穿了全片始終。幾場紋身戲蠻不錯:反派寓意深刻的“魚龍混雜”,西洋女的香豔片段,徐冬冬出鏡的東陽女大膽火辣,主角為女兒紋下“小彈弓”時的深沉父愛……每個段落裡,紋身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對情節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設定。當然,在情節銜接上,尚有不足,很多謎團顯然沒有解開。而片尾關鍵情節的出現,也有鋪墊不足之感,讓人覺得觀賞體驗不夠流暢,是為瑕疵和不足。希望有可能上馬的續集來揭開這些謎團并将不足予以提升。

《紋身》:影院不給功夫片機會,觀衆應給佳作希望

全片還有一個驚喜的點,就是小演員王聖迪蠻有靈氣。她出鏡的段落裡,影片對父女情的演繹十分動人,這種“鐵漢柔情”的設定,讓影片擺脫了功夫題材文戲先天不足的通病,進而使得影片的整體品質有所提升。

這就是《紋身》,當市場對一個曾經輝煌的王者題材冷眼相待,觀衆更應該為佳作喝彩而青睐有加,希望能夠看到功夫片的未來。我愛功夫片,希望它永在。那一拳一腳,如紋在我身,亦記在你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