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作者:Frank郭子威

· 用 非 遺 講 述 城 市 故 事 ·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人人都在談“内卷”

人們被時代推着向前的同時

卻似乎少了能長久做自己喜歡事情的耐心

但總有那麼一群人在潮水中站定

甚至有些固執地傳承着

///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鼻煙壺,指的是盛鼻煙的容器,明末清初傳入中國,乾隆朝時鼻煙壺藝術在達到極盛,成了顯示身份的東西。近代人們使用鼻煙壺的習慣幾乎已經絕迹,它作為一種精美的藝術品流傳下來。

而起源于鼻煙壺的内畫,指用特制的金屬杆勾筆,掏進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容器裡面,在容器内部作畫的過程。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在方寸之間的鼻煙壺内壁上,以一柄彎毛筆,将花鳥人物以及景色畫于内壁之上,因作畫順序相反,壺口小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因而需要超高的技藝,更考驗匠人的胸懷氣度,也正是因為内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件精品呈現時,才顯得彌足珍貴。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沒有那麼多原因 就是喜歡」

一隻玻璃瓶,一柄彎毛筆,一顆靈慧心,凝神聚思,手随心動,反向運筆,正面顯圖,在方寸之間的玻璃瓶裡,在沈紅妹的筆下,不論是風景還是人物動物都栩栩如生。

91年的沈紅妹,雖開玩笑說自己“已經算比較老的啦”,但在非遺傳承人裡,還是少見的年輕面孔。在她的身上,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不疾不徐。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沈紅妹來自河北,十幾歲的時候師承松石内畫代表性傳承人姜洪亮,因受到當時合肥一個特别愛好内畫的收藏家的邀請,十年前與師傅一起來到合肥,也将内畫這一技藝帶到安徽,更将徽文化的元素融入内畫創作當中,創作了一系列合肥或者安徽當地題材的作品,彌補了安徽對内畫技藝的空白。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如今從事内畫工藝,已經有将近有十五年的時間了。學習内畫源于好奇心,“怎麼就能在看不到容器内部的情況下,還畫的這麼漂亮”,由于與普通外畫的思維、程式完全相反,内畫需要一定的繪畫基礎,而沈紅妹從小就熱愛繪畫,“能從事這行這麼久,還是源于喜歡”。沒有那麼多神乎其神的理由,一些美好而關鍵的瞬間,有時候可就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但學習内畫的過程很是枯燥,一天超過14個小時的練習時間,橫線、豎線、圓圈……光是線條就畫了半個多月。而也正是這些時間的沉澱,讓沈紅妹用翻轉的藝術、精細的筆法,創造出從山水風景到人物畫像,從文物寶鼎到花鳥魚蟲,一幅幅令人歎為觀止的作品。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對非遺傳承人來說 時間具有兩面性」

與曆史傳承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傳統技藝的閱聽人群體并不廣泛,沒有消費和市場的非遺技藝或者産品,就像是記載在羊皮紙上的古老語言,一步步走向消亡。這是中國非遺面臨的普遍困境:它們擁有深刻而隽永的曆史内涵,卻也在長時間的社會發展中逐漸失去懂得欣賞它們的人。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人們常說,内畫有三難。一是難學,二是難畫,三是缺少市場。

一件内畫作品的誕生,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月,“幹這行特别費眼睛,在裡面作畫,外面是看不到的,年齡一旦大了之後,手包括眼睛就會跟不上”,沈紅妹的一句話道出了傳統手工藝者面臨的時間帶來的困境。

沈紅妹的代表作——蝴蝶内畫瓶,就要耗費很久的時間,一隻蝴蝶要一天,整件作品則需要耗時一個月。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圖丨《百蝶圖》(左)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圖丨《百蟲圖》,2015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作品@含山融媒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圖丨《松鶴延年》,2016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

而這樣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作品,在前幾年,能夠獲得報酬卻并不高,據沈紅妹回憶,在實習期的時候,畫一件可能就幾塊錢,加上畫的特别慢,前四五年,每個月也就幾百塊錢的收入。

“能靠傳統技藝養活自己的,确實少”。當堅持與現實相碰撞,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

前幾年尤其是在學習内畫的過程中,不光掙不了多少錢,還要花家裡錢,别說沈紅妹自己,所有家裡人包括親戚都反對她學這個,所有人都說“你在家附近找個工作,離家近又穩妥,多好”,但沈紅妹不願放棄,最窘迫的時候,在公司裡面打地鋪,在單人沙發上挨過了不少夜晚上。

或許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沒有放棄,真的是太好了,所幸所有堅持都是值得的,你所熱愛的東西有一天都會反過來擁抱你……近幾年對非遺包括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作為松石内畫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會理事、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沈紅妹的内畫作品獲獎無數,也深受大衆的喜愛。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她錯過了一種可能相對穩妥的人生,但也是以擁有了為自己熱愛而買單的能力。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傳承内畫 永遠在路上」

内畫雖起源于鼻煙壺,但畢竟最傳統的鼻煙壺逐漸失去了實用價值,沈紅妹難能可貴的一點在于,她不僅傳承技藝,還在傳統文化中,加入了年輕的元素,進而有了對抗時間的力量。跟生活相結合的——筆筒、挂飾、首飾盒還有茶葉罐、水杯等等,讓内畫更廣泛地融入于人們的生活中。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據了解,大陸内畫市場的低潮,從2010年持續至今,學徒銳減、後繼無人,是低潮期最直覺的表現。沈紅妹告訴小編,據她了解,目前安徽省從事内畫技藝的人寥寥無幾。

近幾年,為了加大廬州内畫的傳承力度,沈紅妹一心撲在了教學上。市文化館、區文化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或者學校裡面都能見到她的身影。隻為能讓更多人認識内畫、了解内畫、最好能愛上内畫。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圖@含山文旅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在内畫教學的課堂上,有一個女孩子特别要強,她在學習等其他方面都特别優秀,但就是怎麼也無法在方寸之間的玻璃瓶上畫出畫來,在課堂上哭得稀裡嘩啦。這讓沈紅妹想起了自己。

那麼倔強的想要繼續走下去的女生。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未來,在内畫傳承方面,沈紅妹還想從外觀、形式和用途上都進行改變,不得不承認,“傳統的東西在如今已沒有太多的實用價值”,如何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走進年輕人的世界?沈紅妹相信,隻有将非遺記憶注入新時代的活力和靈魂,進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才能讓古老記憶被更多人看到。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才能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靜下心來。

用非遺講述城市故事丨廬州内畫:萬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人類發展留存下來的燦爛瑰寶,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在彰顯着中華民族的獨特魅力,而作為賦予這些傳統文化生命力的非遺傳承人們,仍在潮水中站定、堅守着。

就如沈紅妹所說,“既然選擇了,就一定會堅持下去,至少我完成使命,問心無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