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看TVB長大的我,會記得港劇經典台詞;“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
是的,開心很重要,人生不過三萬天,是該開開心心每一天。
圖檔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ball-beach-happy-ocean-pink-smile-1845546/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明,估計有3.8%的人口患有抑郁症,其中包括5%的成年人(男性為4%,女性為6%),以及5.7%的60歲以上的成年人。世界上大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在女性中的發病率比男性高50%左右。在世界範圍内,超過10%的孕婦和剛分娩的婦女患有抑郁症。每年有70多萬人自殺身亡。自殺是15-29歲人群的第四大死因。
抑郁障礙(也稱抑郁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涉及長時間情緒低落或失去快樂或對活動的興趣。抑郁症不同于正常的情緒變化和對日常生活的感覺。抑郁症可以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與家人、朋友和社群的關系。抑郁症可能是由學校和工作中的問題引起的,也可能引起學校和工作中的問題。
抑郁症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經曆過虐待、重大損失或其他壓力事件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
圖檔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smiley-emoticon-anger-angry-2979107/
人們普遍認為年輕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但2024年3月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的Giovanni Civieri 教授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發現,焦慮或抑郁可能會加速中青年女性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發展。
随着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發生率上升和心髒病發作在年輕人中變得越來越普遍,該研究引起了人們對心血管篩查和預防保健重要性的新關注。近年來,焦慮或抑郁(A/D)也變得更加普遍,A/D會增加患心血管危險因素(CVDRF)的風險,其中對年輕女性心血管疾病(CVD)風險的影響最大。是以,研究人員測試了年齡/性别是否改變了A/D與CVDRF發展之間的關聯,以及這是否解釋了CVD風險的差異。A/D、CVDRF(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和CVD事件使用 ICD 代碼定義。
該研究表明,與沒有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的女性相比,患有焦慮或抑郁的年輕女性在 10 年内患高血壓、高膽固醇或糖尿病的可能性幾乎是男性的兩倍,這使得她們幾乎與男性持平。患心髒病的風險與同齡人相同。
研究學者們分析了參與麻省總醫院布裡格姆生物庫(麻省總醫院布裡格姆衛生系統的一個研究項目)的 71,214 人的健康記錄。在 10 年的随訪期間,38% 的參與者出現了高血壓、高膽固醇和/或糖尿病。根據分析,在研究之前有焦慮或抑郁病史的人比沒有焦慮或抑郁的人出現一種或多種危險因素的可能性高出約 55%。這一發現在 50 歲以下患有焦慮或抑郁的女性中最為明顯,她們患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可能性幾乎是其他群體的兩倍。
為了研究這種關系背後的潛在驅動因素,研究人員檢查了一部分接受過腦部掃描的參與者中與壓力相關的大腦區域的代謝活動。結果表明,患有焦慮或抑郁的年輕女性與壓力相關的神經活動表現出相對較大的增加。
中青年女性情緒容易波動,容易受到環境、外界因素、個人經曆的影響,極端情況會出現”心碎綜合征”。
最早刊登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載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亨特·錢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驚所引發的胸痛、憋氣和呼吸短促等一些類似于心髒病的症狀稱為“心碎綜合征”,又稱為Takotsubo綜合征(Takotsubo Syndrome,TTS)或應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M)、心碎綜合征、心尖球囊綜合征、“快樂心髒綜合征”( Happy Heart Syndrome)等,是以左心室尖部運動缺失和類似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基底部收縮增強為特征的一種短暫的心髒綜合征。
有證據表明,大腦與心髒之間存在強烈的互相作用,在極度的情感或身體創傷的幾個小時内,會導緻左心室(這是将血液泵送到其餘心髒的部位和身體遠端)短暫(短暫且非永久性)“震顫”,結果,心髒暫時變得“當機”,無法向身體供應足夠的血液。但這種情況通常可以迅速逆轉,心室通常會在14天之内恢複正常,并且大多數患者會康複,并且不會對心髒造成長期的損害。心碎綜合征可能導緻嚴重的短期心力衰竭,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是這一疾病通常又是可以治療的。大多數經曆過這種疾病的人都可以在幾周内完全康複,而且再次發生這種疾病的風險很小。
心碎綜合征最常見的體征和症狀是心絞痛(胸痛)和呼吸急促,還會出現肺水腫、低血壓、心髒驟停、心髒衰竭等表現。
圖檔來源:
還是那句經典台詞;“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生活是美好的,我們都應該開心起來。
參考:
1.
2. For younger women, mental health now may predict heart health later
3. Broken heart syndrome
4. Broken Heart Syndrome.
5. Broken Heart Syndrome.
版權歸『曾姐姐』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