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作者:Frank郭子威

· 用 非 遗 讲 述 城 市 故 事 ·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人人都在谈“内卷”

人们被时代推着向前的同时

却似乎少了能长久做自己喜欢事情的耐心

但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潮水中站定

甚至有些固执地传承着

///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乾隆朝时鼻烟壶艺术在达到极盛,成了显示身份的东西。近代人们使用鼻烟壶的习惯几乎已经绝迹,它作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流传下来。

而起源于鼻烟壶的内画,指用特制的金属杆勾笔,掏进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容器里面,在容器内部作画的过程。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在方寸之间的鼻烟壶内壁上,以一柄弯毛笔,将花鸟人物以及景色画于内壁之上,因作画顺序相反,壶口小绘画时不容易看到笔的位置,因而需要超高的技艺,更考验匠人的胸怀气度,也正是因为内画创作的不易,故而当一件件精品呈现时,才显得弥足珍贵。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没有那么多原因 就是喜欢」

一只玻璃瓶,一柄弯毛笔,一颗灵慧心,凝神聚思,手随心动,反向运笔,正面显图,在方寸之间的玻璃瓶里,在沈红妹的笔下,不论是风景还是人物动物都栩栩如生。

91年的沈红妹,虽开玩笑说自己“已经算比较老的啦”,但在非遗传承人里,还是少见的年轻面孔。在她的身上,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不疾不徐。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沈红妹来自河北,十几岁的时候师承松石内画代表性传承人姜洪亮,因受到当时合肥一个特别爱好内画的收藏家的邀请,十年前与师傅一起来到合肥,也将内画这一技艺带到安徽,更将徽文化的元素融入内画创作当中,创作了一系列合肥或者安徽当地题材的作品,弥补了安徽对内画技艺的空白。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如今从事内画工艺,已经有将近有十五年的时间了。学习内画源于好奇心,“怎么就能在看不到容器内部的情况下,还画的这么漂亮”,由于与普通外画的思维、程序完全相反,内画需要一定的绘画基础,而沈红妹从小就热爱绘画,“能从事这行这么久,还是源于喜欢”。没有那么多神乎其神的理由,一些美好而关键的瞬间,有时候可就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但学习内画的过程很是枯燥,一天超过14个小时的练习时间,横线、竖线、圆圈……光是线条就画了半个多月。而也正是这些时间的沉淀,让沈红妹用翻转的艺术、精细的笔法,创造出从山水风景到人物画像,从文物宝鼎到花鸟鱼虫,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对非遗传承人来说 时间具有两面性」

与历史传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传统技艺的受众群体并不广泛,没有消费和市场的非遗技艺或者产品,就像是记载在羊皮纸上的古老语言,一步步走向消亡。这是中国非遗面临的普遍困境:它们拥有深刻而隽永的历史内涵,却也在长时间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失去懂得欣赏它们的人。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人们常说,内画有三难。一是难学,二是难画,三是缺少市场。

一件内画作品的诞生,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干这行特别费眼睛,在里面作画,外面是看不到的,年龄一旦大了之后,手包括眼睛就会跟不上”,沈红妹的一句话道出了传统手工艺者面临的时间带来的困境。

沈红妹的代表作——蝴蝶内画瓶,就要耗费很久的时间,一只蝴蝶要一天,整件作品则需要耗时一个月。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图丨《百蝶图》(左)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图丨《百虫图》,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作品@含山融媒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图丨《松鹤延年》,2016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

而这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作品,在前几年,能够获得报酬却并不高,据沈红妹回忆,在实习期的时候,画一件可能就几块钱,加上画的特别慢,前四五年,每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的收入。

“能靠传统技艺养活自己的,确实少”。当坚持与现实相碰撞,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

前几年尤其是在学习内画的过程中,不光挣不了多少钱,还要花家里钱,别说沈红妹自己,所有家里人包括亲戚都反对她学这个,所有人都说“你在家附近找个工作,离家近又稳妥,多好”,但沈红妹不愿放弃,最窘迫的时候,在公司里面打地铺,在单人沙发上挨过了不少夜晚上。

或许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没有放弃,真的是太好了,所幸所有坚持都是值得的,你所热爱的东西有一天都会反过来拥抱你……近几年对非遗包括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松石内画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沈红妹的内画作品获奖无数,也深受大众的喜爱。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她错过了一种可能相对稳妥的人生,但也因此拥有了为自己热爱而买单的能力。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传承内画 永远在路上」

内画虽起源于鼻烟壶,但毕竟最传统的鼻烟壶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沈红妹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她不仅传承技艺,还在传统文化中,加入了年轻的元素,从而有了对抗时间的力量。跟生活相结合的——笔筒、挂饰、首饰盒还有茶叶罐、水杯等等,让内画更广泛地融入于人们的生活中。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据了解,大陆内画市场的低潮,从2010年持续至今,学徒锐减、后继无人,是低潮期最直观的表现。沈红妹告诉小编,据她了解,目前安徽省从事内画技艺的人寥寥无几。

近几年,为了加大庐州内画的传承力度,沈红妹一心扑在了教学上。市文化馆、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或者学校里面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只为能让更多人认识内画、了解内画、最好能爱上内画。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图@含山文旅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在内画教学的课堂上,有一个女孩子特别要强,她在学习等其他方面都特别优秀,但就是怎么也无法在方寸之间的玻璃瓶上画出画来,在课堂上哭得稀里哗啦。这让沈红妹想起了自己。

那么倔强的想要继续走下去的女生。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未来,在内画传承方面,沈红妹还想从外观、形式和用途上都进行改变,不得不承认,“传统的东西在如今已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沈红妹相信,只有将非遗记忆注入新时代的活力和灵魂,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才能让古老记忆被更多人看到。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静下心来。

用非遗讲述城市故事丨庐州内画:万千世界尽在方寸之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留存下来的灿烂瑰宝,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而作为赋予这些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非遗传承人们,仍在潮水中站定、坚守着。

就如沈红妹所说,“既然选择了,就一定会坚持下去,至少我完成使命,问心无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