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作者:河南教師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目前

河南局部面臨

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毒株

輸入疫情的雙重挑戰

疫情波及多個地方

面對再次襲來的疫情

老師們早已做好準備

建立起常态化的防控心态

實施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今天

我們就邀請幾位老師一起來聊聊

當疫情防控成為常态

他們做好了怎樣的準備

本期嘉賓:

①安陽市第五中學 李克傑

②固始縣實驗藝術國小 餘永豔

③禹州市颍川中心學校 趙建嶽

④河南省實驗中學 李 鑫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主持人:

教育時報記者 龍 慶

疫情再次襲來,但有了之前的經驗,想必老師們已經可以冷靜應對,保障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運作。疫情當下,河南老師們做了哪些準備呢?

疫情再次襲來,我早已做好多方面準備,自己強大才能保護學生

教育時報:從疫情防控的角度,你的班級或學校有哪些形成體系化、常态化的防控方式?經曆過多次疫情襲來的你,已經養成了哪些好的生活習慣呢?當疫情一次次襲來,你應對的心态産生了怎樣的變化?

李克傑:在第一次疫情襲來之後,學校的疫情防控就形成了系統的、完整的方案,從師生入校體溫檢測,到校内晨午檢,確定每一位師生不帶病上學。師生都習慣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習慣了分時段、分年級錯峰就餐。

原本不習慣戴口罩的我,也養成了不戴口罩不出門的習慣,離不開口罩就像離不開手機一樣。洗手的方式變得規範,洗手的次數也增加了。還習慣性地在門口放一個酒精噴壺,時常對帶回家的快遞等物品進行消毒。這些已經融入到我的生活當中,我并不覺得是麻煩事了。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兩年前疫情第一次襲來的時候,我是亂了陣腳的,一陣陣的冷汗不停地冒出,所有規律的生活都停了下來。微信公衆号日更由此中斷,閱讀與學習被抛在了腦後。盡管及時排除了感染的可能,還是難以一下子适應疫情之下的節奏。那一段時間裡,盡管時時都在努力讓自己積極起來,卻又事事落後,緊趕慢趕總覺得落下了什麼。

後來,不時回憶起那段被“浪費了”的時光,深感遺憾。如今,一切都似乎在掌握當中。停課的消息公布的時候,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細細思索,用我常用的方式列出了疫情期間的計劃表,又列出當天要做的事情,感覺一下子就走到了病毒的前面。

最關鍵的,是用什麼樣的心态面對接下來的日子。積極迎接,而不是消極等待。

餘永豔:是的,作為一名老師,疫情防控是我們理應承擔的使命和責任。做晨午檢記錄,對缺勤學生跟蹤詢問,記師生健康狀況日報,讓中高風險地區傳回家長(學生)報備等疫情防控措施,每天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戰疫的次數越多,對病毒的隐匿性和危害性認識越深刻。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除“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一米線、不紮堆”等公衆熟知的防範措施外,我還有“抗疫小妙招”,那就是勤漱口、多刷牙、不揉眼、不摳鼻。我也告訴我的學生,新冠病毒最容易侵犯我們的口腔、鼻腔及呼吸道粘膜,隻要我們小心加以防範,病毒就甭想在咱們身上找到一丁點兒傳播機會。

趙建嶽:自從2020年有了新冠疫情後,我校就形成了對教室、辦公室、功能室、餐廳等定期進行消殺的制度,每個班級、每個辦公室都配有消毒液和噴壺。

我校是一個非寄宿制的學校,從2020年疫情過後,全體學生都是早上入校後直到下午放學才離校,中午統一在學校錯峰就餐。學校政教處統一組織了多次與新冠疫情防控有關的主題班會,印發了宣傳疫情防控的手冊。我校還将晨、午體溫檢測制度堅持了下來。另外,我校的黨員先鋒崗一直未停,全體黨員和門衛一起,每天對出、入校的人員進行檢查和登記。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趙建嶽在學校的共産黨員先鋒崗值班

對于我個人來講,這一年多來,習慣了戴口罩,習慣了消毒液的氣味,習慣了每天測溫,也習慣了按時執勤。面對一波又一波疫情的侵襲,我逐漸少了疫情剛來時的恐慌和不耐煩,多了一份應對疫情時該有的淡定和從容,相信在黨和政府的上司下,疫情的嚴冬終會成為過去,溫暖的春天必将到來。

李鑫:我們學校也已有了比較成熟的防控方式,首先學校上司非常重視,多次召開防疫研讨會,有了比較成熟的操作方案,比如每天進行晨午檢、教室和公共衛生間随處配有酒精和洗手液、檢查學生佩戴口罩情況、學生注重個人衛生、餐桌人與人之間設有隔闆、對生病的學生妥善安置……從疫情初期到現在也有兩年了,我和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合理飲食,注重衛生防護,加強體能鍛煉,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

2020年過年時,因為疫情,鄭州要求無事不外出,居家生活,特别是看到武漢的情況,我内心是很緊張的,多少也有點恐慌。疫情再來時,我已經可以用淡然的心态面對,跟着黨和政府的節奏,做好個人該做的,一次次的防疫成果足以讓每個人都心安。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保護學生,我有體系化的好方法,狀态良好源自日常習慣

教育時報:在疫情期間,你會給予你班學生怎樣的生活方面的指導,讓他們即使在家,也能保持學習的良好狀态,同時確定自身身心健康?你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了怎樣的溝通機制?

李克傑:最關鍵的還是調整心态。我習慣把我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分享給我的學生,以期給學生正面的引領。這次突然襲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的學習計劃,也打破了生活規律,盡管我們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相信有很多孩子一定很難完成生活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以我寫了《等待,還是突破》的文章送給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夠靜下心來,把當下做好,把學習和生活計劃好。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我寫的第二篇文章《做好孩子的貴人》,就是送給家長們看的。居家抗疫,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長,正是培養親子感情的絕好時機,希望父母和孩子都利用好這段時間,在家庭中感受溫馨,重新體會成長進步的源動力。

餘永豔:從寒假開始那天起,早晨,班級群裡,我準時和孩子們“問早”;晚上,我按時道聲“晚安”。早晚的堅持讓班裡大多數孩子養成了規律作息、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與家長溝通時,我必囑一句:“千萬别讓我的‘花兒與少年’熬夜呀!畢竟,身體健康是心智健康的基礎和載體。”周一,我喊學生同讀一本書,周五,我組織全班學生召開線上讀書會,引導學生假期多讀書,鍛煉他們的表達、思辨能力,避免這些孩子沉溺網絡、電子産品。

疫情防控讓“宅”家的師生當面談心的機會少了,而我們彼此溝通的頻次、方式反而更多了。每天上、下午分别固定一個鐘頭的時間,我準時上線,資訊、語音、電話、視訊紛紛抛來,我集中時間幫學生釋疑解難,回複家長關切,學生、家長擁有了一個暢通無阻的溝通空間。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趙建嶽:自有疫情以來,我們上了三個階段的網課,時間最長的一次上了近三個月。為了保證網課效果,除按時統計學生出勤及學習情況并及時總結外,我還每天在班級群裡打卡,曬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内容及時間安排,希望自己的堅持能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去帶動學生。我和體育老師結合,讓學生每天通過Keep這個軟體進行體育鍛煉的打卡。

我班建立了一個班級QQ群,學生中存在共性的問題,我會引導他們在群裡開展集體讨論;我會通過QQ和學生私聊,幫助他們解決情緒、心理等方面的個性問題。

與家長的溝通,我的主要聯系方式是班級微信群和電話。需要家長配合的要求,發在班級微信群裡;個别有問題的學生需要家長配合處理時,通過電話和微信溝通。另外,我特别提倡家長和學生居家期間多進行共讀、共賞活動,加強親子溝通,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基本能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好多學生養成了和家長經常溝通、幫家長做适量家務的習慣。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李鑫:孩子們居家學習,真正的困難就是對于計劃的執行和監督,家裡學習畢竟缺少老師的督導、同學的陪伴。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在家裡學習很容易出現懈怠,是以老師與家長建構共識目标就很重要了。同時,老師要了解家長在實施過程中的不容易。

我與家長一起明确彼此的責任和目标,家長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後勤工作,保證孩子正常吃飯、學習、休息,不做太多幹預,提供愉悅情緒,與孩子們和諧共處。當然,老師也要給孩子強調要了解父母的不容易,要感恩父母的用心,要學會哄好爹媽。一個家庭和諧共處太重要了,這是疫情期間孩子能夠愉快學習的基礎。

疫情再來不再怕,防控常态,健康常在,學習同樣有保證

教育時報:疫情防控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常态,你的教育教學方式會産生哪些改變?在“雙減”政策要求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環境中,你有哪些好辦法,確定學生的學習成效?

李克傑:疫情防控常态化情況下,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一定會有改變。

線上教學的主要監督者是家長。我的做法是和一部分有願望、能讀書的家長組建家長讀書會,圍繞教育類書籍展開學習和探讨,提升我們的教育水準,改善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疫情到來的時候,這些父母往往就能成為孩子的心理疏導員,同時還能更加科學地安排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另外,把書拆解開,以父母課堂的方式分享給全體家長,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家長梳理教育思路,進而在環境上給孩子的學習提供保障,確定學生的學習成效。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李克傑的學生制作的卡片

另外,學生之間的影響也不可小觑。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習,更容易形成氛圍,并且友善老師指導。組長每天一段鼓勵的話語也時時振奮孩子們的精神。

餘永豔:疫情防控成為不可避免的常态,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新命題,顯然,教育教學方式随之會産生一些改變。譬如,防疫健康教育要走進課堂,讓學生科學、正确、自覺有意識地防控疫情;教師無疑要學會、弄懂、會用現代資訊技術,利用 “空中”課堂獨立進行線上學科教學,教研要探讨怎樣提高線上教學品質。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餘永豔參加強始縣的核酸檢測工作

在“雙減”政策要求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環境中,我認為培養國小生對“閱讀、運動”的興趣,是確定孩子學習成效的最佳方法。多讀書,讀好書,為孩子的終生發展奠基。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的學習和思考,大多都是伴随着閱讀活動發生的。提倡國小生運動,符合“雙減”政策下,做好“體育”加法的教改要求,也能讓孩子們強身健體,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地抗擊疫情。

趙建嶽:一年多以來,由于上網課,我覺得自己的資訊技術素養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學會了用QQ、微信、企業微信、釘釘等進行直播、處理作業、組織班級讨論等,對一些辦公軟體的使用更熟練,更習慣于智慧雲平台的使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的視野比以前更開闊,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教學技術的信心也更堅定。

目前,面對“雙減”和疫情防控的要求,為了確定學生的學習成效,我力求把課上的講解控制在25分鐘左右,作業盡量能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内容要能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不布置抄抄寫寫或思維含量低的作業。為了減少學生玩手機遊戲的時間,我在班級裡開展了“共賞一部劇”的活動。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目前我們共同觀賞的是電視劇《士兵突擊》,要求學生每天看兩集,每三天通過群直播組織學生讨論一個小時,然後寫一次觀後感。這項活動學生比較喜歡,家長也比較支援。我覺得開展這項活動有利于班級中正能量的傳播,也能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是以打算長期堅持下去。

李鑫:疫情期間教學方式會有一些調整,少了與學生面對面的互動,學科教學就顯得枯燥。為了增加學科吸引力,我會在教學内容上增加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劇,會增加線上互動活動,會在授課過程中留思考題等。

孩子們在學校有合理的時間管理、老師的督導、同學的陪伴、面對面的交流等。孩子們在家裡,堅持有秩序地學習和生活是一種能力。

學生是成長中的孩子,想睡到自然醒,想偷懶,這都是正常的,我也有解決辦法,比如開展小老師活動、小助教活動、同伴互評活動等。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建構幫扶小組,或者由教師進行個别輔導,讓情緒有問題的孩子負責給班級提供名人名言……

總之,讓每個孩子每天都着帶責任感學習,讓孩子們參與到學習管理中。在實施的過程中會有預期外的一些問題,一般情況下就是見招拆招了。

聽了這些老師的做法

你有哪些補充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上好這節大課

河南老師在行動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原載:《教育時報》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疫情來了,不怕!河南老師早有體系化的好方法啦
版權聲明:本公衆号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衆号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系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