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平台可以說是大陸網際網路外賣的“巨頭”,雖然二者共同搶占了外賣市場90%左右的份額,但他們也在互相競争。隻不過近些年來,我們看到的基本是美團處于“強者”的位置。
從資料上就能看得出來,阿裡巴巴的2022财年報告中,本地生活服務的業務營收分别為一季度87.57億,二季度95.13億;而美團外賣業務在2021年前兩個季度的營收則達到了206億和231億,孰強孰弱一眼便知。

而且,2022年1月剛開始,甚至有傳聞稱餓了麼将“大裁員”。雖然餓了麼出面否認了這個謠言,但是餓了麼的業績增速逐漸放緩卻是事實,市場紛紛猜測,餓了麼可能“打不過”美團了。
可是,誰能知道,“弱勢”一方的餓了麼,其實才是大陸網際網路外賣行業的開山鼻祖。
網際網路外賣鼻祖——餓了麼
大約在2009年以前,大陸餐飲外賣的形式都是電話訂餐,而且送餐效率遠遠達不到如今。于是,那時已經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碩士研究所學生的張旭豪,就和幾個同學共同創立了網上訂餐平台,這就是最初的餓了麼。
對于當時的市場而言,網際網路都還是新鮮期的東西,一下子誕生的網際網路外賣更是新奇。是以,這個沒錢、沒資源的創業項目,反倒一下子火了起來,更是吸引了資本為其注入了上百萬美元的啟動資金。
于是,餓了麼開始從上海發力,向全國進發。到2017年時,餓了麼平台覆寫的城市已經達到了2000個以上,擁有着2.6億的使用者規模,平台員工更是超過了1.5萬人。用張旭豪自己的話說,餓了麼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獨角獸”。
不過,在餓了麼不斷崛起這個期間,不少人都看到了這一市場的火爆,紛紛進來想要分一杯羹,許多我們可能聽都沒聽過的平台出現,像是易淘食、點我吧、零号線等等。不過,這些平台最終幾乎成為了“炮灰”,唯一成功分到蛋糕的,就是在2011年成立的美團。
雖然餓了麼最早創立,也擴張得很快,但仍舊沒有“擊敗”美團。從市場角度來看,這或許是年輕創業者張旭豪“輸”給了多次創業成功的王興。
賣出餓了麼,套現665億
當時,在美團的競争下,餓了麼的業績的的确确出現了下滑,張旭豪或許也感覺到有些吃力,于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賣掉這個自己一手創立的平台。當時,雖然餓了麼和美團也有過接觸,但似乎是價格方面沒有談攏。
于是,在美團風光上市的那一年,餓了麼被賣給了網際網路巨頭阿裡巴巴,成為了“阿裡系”的一員。其實,早在2015年前後,阿裡巴巴似乎就已經對餓了麼感興趣了,那時候就一度傳出過阿裡為餓了麼投資12.5億美元的消息。
是以說,後來阿裡也願意以高價接手餓了麼,當時的收購價格已經達到了95億美元,折算下來大約是665億元人民币。張旭豪在套現665億後,餓了麼多家關聯公司的股東、高管都換了名字,他唯一擔任的職務便是餓了麼董事長。
自此之後,市場上幾乎再無張旭豪的身影,有人猜測他是實作了财富自由之後,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不過,在餓了麼被收購的3年後,張旭豪似乎又有新動作了!
3年後斥資1.5億再度創業
媒體報道稱,2021年張旭豪釋出了一則朋友圈,宣傳了自己再度創業的新項目——PLAYGOLF,這也是他久違的創業項目。據悉,此項目張旭豪選擇的并不是餐飲,而是一個小衆賽道,建立了高爾夫練習場,同時也有教學教育訓練的相關内容。
據悉,這似乎跟其熱愛運動有關系。而且,張旭豪此次依舊選擇了在上海創業,并且非常大手筆,起步直接投入了1.5個億,可見,他還是非常重視這個項目的。而且從行業的角度出發,這一市場還是很有潛力的。
有資料顯示,大陸擁有5000萬左右的潛在高爾夫消費者,而且高爾夫人口增長率也達到了30%,這一市場規模到2020年時,就已經超過了100億元。看來,張旭豪的創業項目還真的有可能大獲成功。
不過,最終結果會如何我們還是要拭目以待了,畢竟張旭豪也是曾經創造過餓了麼的創業者,而且有過創業經曆,張旭豪也有了一定的經驗,或許這次他還能再獲成功也不一定呢?不知道大家平時點外賣都用哪一款軟體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