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制造平衡車的九大機器人上市:場景背後隐藏的後顧之憂顯而易見

10月29日,第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闆塊,發行價為每股18.94元,開盤後股價翻倍,市值突破300億元大關。與一般的公司上市場景不同,第9家公司的敲鐘場景,由機器人完成敲鐘儀式,A股曆史首次。

當然,這對九公司來說并不奇怪,自2019年4月17日受理備案以來,9号在公司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家在國外注冊的紅籌申報企業,第一家具有協定控制結構(VIE)的企業,第一家申請公開發行CDR存托憑證的企業, 以及第一家擁有AB股和員工期權的紅籌上市公司。由于公司的特殊性,9号甚至創下了該公司迄今為止最長的上市周期記錄。

524天長上市之路

數字9可能是一個奇怪的名字,但9号是衆所周知的。根據公開記錄,Nine成立于2012年,總部位于北京,于2014年在開曼群島注冊。2013年,公司推出智能電動兩輪平衡車Nebot E,正式從智能、輕量化、大衆消費定位開始,向全民自由出行的方向發展;

制造平衡車的九大機器人上市:場景背後隐藏的後顧之憂顯而易見

9号平衡車的出現,此前高達89萬件奢侈品進入大衆消費市場,在小米銷售管道上,2018年正以數百萬銷量成為全球平衡車品類之王。如今,公司已成為全球第一品牌電動滑闆車品牌,年傳遞超過150萬輛電動滑闆車,已超過平衡車的傳遞,電動滑闆車品類在整個品類中公司的收入份額已達70%,成為國内第一主營業務。

由于平衡車和滑闆車的收入占比過高,公司原來的"Robot 9"知名度不夠,在上市過程中,被改為"九公司"。而這隻是它上市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

2019年4月,公司送出了科創闆上市申請,并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但因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審計報告缺失,上市稽核被迫"暫停",直到8月13日重新開機上市計劃, 同年10月9日,公司回複了上證科委第一輪詢價,随後逐漸進入闆塊處理流程。它于今年6月30日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準許。

起初,9号公司打算籌集資金投資20.77億元,但這次落地董事會,9号公司最終共籌集了13.34億元。在上市調查中,是否存在對小米的重大依賴、路權、連續多年的虧損、利潤等問題直接向九家公司提出,也是其至今受到質疑的原因。

連續三年虧損,單一盈利模式

小米可以說是使Nine真正進入公衆視野的關鍵推動者。在2014年與小米合作後,雙方于2015年共同推出了9号平衡,并于2016年推出了米家電動滑闆車。由于小米的持股,2018年排名第9的平衡車成為全球平衡車品類之王,2017年和2018年,電動滑闆車産品銷量增速分别達到1852%和725%,成為第九公司的核心産品。

9号在招股書中還披露了其對小米集團的"過度依賴",9号機器人與小米集團的相關銷售交易分别為6.43億元、10.19億元和24.34億元,分别占2016-2018年三年公司目前營業收入的55.75%、73.76%和57.31%。

這種過度依賴就像一顆看不見的定時炸彈,畢竟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一旦雙方在發生變數的情況下共同努力,對九号的影響是不可預測的。而Nine的收入過于依賴平衡車和滑闆車,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九台機器人的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智能電動滑闆車的合并銷售收入将占九台機器人總營業收入的95%。智能服務機器人僅占總收入的0.1%至0.31%。

制造平衡車的九大機器人上市:場景背後隐藏的後顧之憂顯而易見

是以,9号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單一的,早先的"機器人9号"名稱也是假的,被迫改名也是合理的。

此外,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機器人9号的總收入分别為人民币11.53億元、13.81億元和42.48億元。

單一的盈利模式,加上連續多年的虧損,很難不讓人質疑公司的經營狀況,而現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未來收入不能維持或增加,那麼資本的信心就會大大減弱。

主營業務隐患依然存在

作為平衡車的主營業務,電動滑闆車仍存在相當大的隐患。首先,多項産品陷入知識産權糾紛,單車平衡車産品已發生國内外87起訴訟仲裁,其中62起涉及專利(商标)訴訟,其他訴訟主要涉及平衡車的使用造成民事訴訟。

其次,公司的産品品質問題不斷受到消費者的诟病,無端停電、遙感損壞等問題層出不窮,網際網路上不乏九号平衡車安全事故頻報,也受到網友的好評,認為這将是年輕人的第一次車禍。

制造平衡車的九大機器人上市:場景背後隐藏的後顧之憂顯而易見

最後,由于平衡車的安全性,全國主要地區都釋出了相關禁令,北京、上海、平衡車、電動滑闆車是不允許上路的,否則罰款200元和50元,南京、成都、廣州、武漢等地區都跟進了。

同時,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條例》明确規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闆、溜冰鞋等滑行工具。可以看出,電動滑闆車、平衡車等"計程車工具"并不具備基本的"通行權",它們不能在非機動道路上行駛,更别說進入機動車道,隻能在封閉的社群道路或室内場所使用,不向公衆開放等場所。

在此背景下,未來平衡車市場需求勢必大幅減少,9号企業作為企業負責人,無疑會受到監管加碼的不利影響,如何保持這一優勢将是9号企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不了,九号未來的路将會非常艱難。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正在緻力于機器人業務,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祿峰解釋了公司更名的情況,表示:"機器人業務是公司最重要的兩個方向,從公司戰略規劃的角度來看,公司也在機器人領域投入巨資,這是未來五年對公司發展非常重要的戰略了解。"

據了解,2017年以來,9号公司在專注于研發"配送服務機器人産品"方面,該領域的市場前景廣闊但不乏競争對手,JD.com、順飛、美集團等行業巨頭也在布局上,并具有産業協同背景, 公司的競争優勢并不明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