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制造平衡车的九大机器人上市:场景背后隐藏的后顾之忧显而易见

作者:注意渠道

10月29日,第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板块,发行价为每股18.94元,开盘后股价翻倍,市值突破300亿元大关。与一般的公司上市场景不同,第9家公司的敲钟场景,由机器人完成敲钟仪式,A股历史首次。

当然,这对九公司来说并不奇怪,自2019年4月17日受理备案以来,9号在公司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在国外注册的红筹申报企业,第一家具有协议控制结构(VIE)的企业,第一家申请公开发行CDR存托凭证的企业, 以及第一家拥有AB股和员工期权的红筹上市公司。由于公司的特殊性,9号甚至创下了该公司迄今为止最长的上市周期记录。

524天长上市之路

数字9可能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但9号是众所周知的。根据公开记录,Nine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北京,于2014年在开曼群岛注册。2013年,公司推出智能电动两轮平衡车Nebot E,正式从智能、轻量化、大众消费定位开始,向全民自由出行的方向发展;

制造平衡车的九大机器人上市:场景背后隐藏的后顾之忧显而易见

9号平衡车的出现,此前高达89万件奢侈品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在小米销售渠道上,2018年正以数百万销量成为全球平衡车品类之王。如今,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一品牌电动滑板车品牌,年交付超过150万辆电动滑板车,已超过平衡车的交付,电动滑板车品类在整个品类中公司的收入份额已达70%,成为国内第一主营业务。

由于平衡车和滑板车的收入占比过高,公司原来的"Robot 9"知名度不够,在上市过程中,被改为"九公司"。而这只是它上市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

2019年4月,公司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但因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审计报告缺失,上市审核被迫"暂停",直到8月13日重启上市计划, 同年10月9日,公司回复了上证科委第一轮询价,随后逐步进入板块处理流程。它于今年6月30日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批准。

起初,9号公司打算筹集资金投资20.77亿元,但这次落地董事会,9号公司最终共筹集了13.34亿元。在上市调查中,是否存在对小米的重大依赖、路权、连续多年的亏损、利润等问题直接向九家公司提出,也是其至今受到质疑的原因。

连续三年亏损,单一盈利模式

小米可以说是使Nine真正进入公众视野的关键推动者。在2014年与小米合作后,双方于2015年共同推出了9号平衡,并于2016年推出了米家电动滑板车。由于小米的持股,2018年排名第9的平衡车成为全球平衡车品类之王,2017年和2018年,电动滑板车产品销量增速分别达到1852%和725%,成为第九公司的核心产品。

9号在招股书中还披露了其对小米集团的"过度依赖",9号机器人与小米集团的相关销售交易分别为6.43亿元、10.19亿元和24.34亿元,分别占2016-2018年三年公司当前营业收入的55.75%、73.76%和57.31%。

这种过度依赖就像一颗看不见的定时炸弹,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旦双方在发生变数的情况下共同努力,对九号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而Nine的收入过于依赖平衡车和滑板车,招股说明书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九台机器人的智能电动平衡车和智能电动滑板车的合并销售收入将占九台机器人总营业收入的95%。智能服务机器人仅占总收入的0.1%至0.31%。

制造平衡车的九大机器人上市:场景背后隐藏的后顾之忧显而易见

因此,9号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早先的"机器人9号"名称也是假的,被迫改名也是合理的。

此外,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机器人9号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53亿元、13.81亿元和42.48亿元。

单一的盈利模式,加上连续多年的亏损,很难不让人质疑公司的经营状况,而现在,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未来收入不能维持或增加,那么资本的信心就会大大减弱。

主营业务隐患依然存在

作为平衡车的主营业务,电动滑板车仍存在相当大的隐患。首先,多项产品陷入知识产权纠纷,单车平衡车产品已发生国内外87起诉讼仲裁,其中62起涉及专利(商标)诉讼,其他诉讼主要涉及平衡车的使用造成民事诉讼。

其次,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不断受到消费者的诟病,无端停电、遥感损坏等问题层出不穷,互联网上不乏九号平衡车安全事故频报,也受到网友的好评,认为这将是年轻人的第一次车祸。

制造平衡车的九大机器人上市:场景背后隐藏的后顾之忧显而易见

最后,由于平衡车的安全性,全国主要地区都发布了相关禁令,北京、上海、平衡车、电动滑板车是不允许上路的,否则罚款200元和50元,南京、成都、广州、武汉等地区都跟进了。

同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条例》明确规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溜冰鞋等滑行工具。可以看出,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等"出租车工具"并不具备基本的"通行权",它们不能在非机动道路上行驶,更别说进入机动车道,只能在封闭的社区道路或室内场所使用,不向公众开放等场所。

在此背景下,未来平衡车市场需求势必大幅减少,9号企业作为企业负责人,无疑会受到监管加码的不利影响,如何保持这一优势将是9号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九号未来的路将会非常艰难。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正在致力于机器人业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禄峰解释了公司更名的情况,表示:"机器人业务是公司最重要的两个方向,从公司战略规划的角度来看,公司也在机器人领域投入巨资,这是未来五年对公司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理解。"

据了解,2017年以来,9号公司在专注于研发"配送服务机器人产品"方面,该领域的市场前景广阔但不乏竞争对手,JD.com、顺飞、美集团等行业巨头也在布局上,并具有产业协同背景, 公司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