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仨》之四:因為有“趣”,他們讓日子溫馨而快樂

作者:蕭瑟6709
《我們仨》之四:因為有“趣”,他們讓日子溫馨而快樂

楊绛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争,與人無争,隻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楊绛說,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複困難;還有阿瑗相伴相助,無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楊绛一家三口的生活,充滿溫馨和快樂。

他們把在牛津留學時的出門散步,稱之為“探險”,專挑不認識的地方走,随處有所發現。他們動手學習炖肉炒菜做飯,也是一種有趣的“探險”。他們還一起到倫敦和巴黎“探險”。

《我們仨》之四:因為有“趣”,他們讓日子溫馨而快樂

空閑之餘,他們和李清照趙明誠夫婦一樣“賭書潑茶”,一起談詩論詩背詩,快活得好像“自己打出了一個天地”。

等到有了女兒,生活的樂趣就更多。鐘書發揮自己“有趣”的天性,和女兒做成了“哥們”,一起玩笑、淘氣、吵鬧。

鐘書會在每晚臨睡前往女兒被窩裡埋“地雷”,把玩具、鏡子、毛筆等等雜物“埋”進去,等到女兒發現大叫,他就得意大笑。

鐘書不僅用墨筆在女兒臉上畫胡子,還在她肚子上畫鬼臉,他的拿手好戲是給女兒起綽号,把女兒比作“豬噘嘴”“牛撞頭”“蟹吐沫”“蛙凸肚“。

《我們仨》之四:因為有“趣”,他們讓日子溫馨而快樂

女兒說她和爸爸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她的哥哥,隻配做弟弟。

在時局動蕩不安的”上山下鄉“等運動期間,他們一家三口仍然不失樂趣。三個人到外面吃館子,稍待觀察其他桌上的食客,分析讨論他們話語裡的故事,好像在看剛上場的、正演着的或演完下場的“戲”。

就連他們最後接到神秘電話,在古驿道分離之前的夜晚,80多歲的鐘書還在和女兒玩鬧逗趣。爸爸把她的床頭枕上壘起一疊大辭典,上面放一隻四腳朝天的小闆凳,凳腳上站一雙沾滿塵土的皮鞋,一隻鞋塞筆筒和筆,一隻鞋塞掃床的笤帚。

爸爸向媽媽告狀女兒欺他,女兒聲稱爸爸做壞事被“當場拿獲”。

《我們仨》之四:因為有“趣”,他們讓日子溫馨而快樂

這樣一個搞笑的場景,我們看了都忍俊不禁,文中的主人公更是樂得開懷大笑。

他們一家三口這其樂融融的趣事太多了。怪不得他們每個人都有多種角色:女兒像姐姐、像妹妹、像媽媽;爸爸像兒子、像哥哥、像弟弟;媽媽像女兒、像姐姐、像妹妹。

村上春樹說:“當你用有趣的态度,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無趣的小事,會收獲一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進而覺得生活美好無比。”

楊绛三口人之是以能把日子過得如此活色生香,如此充滿樂趣,是因為他們一家難解的情分,夫妻恩愛、相濡以沫的情;疼愛女兒、憐惜父母的情,他們三人是不尋常的緣分與遇合。

《我們仨》之四:因為有“趣”,他們讓日子溫馨而快樂

正是因為情分難舍,楊绛先生才用夢境一般的筆觸,回憶了在古驿道失去女兒和丈夫的情景,表達了對他們無盡的思念和悲傷。因為家不再完整,三個人再也無法相聚相守,楊绛先生感歎家不複為家,隻成了旅途中的一個客棧。

“痛到盡頭無知覺,思念之極會成傷。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其實,支援他們一家三口美滿幸福生活和楊绛先生在父女倆走後18年的漫長歲月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讀書”。

他們一家三口都酷愛讀書,把讀書寫作當作終身的志向和事業,成就了許多脍炙人口的、被後人尊崇的不朽巨著。

《我們仨》之四:因為有“趣”,他們讓日子溫馨而快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