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们仨》之四:因为有“趣”,他们让日子温馨而快乐

作者:萧瑟6709
《我们仨》之四:因为有“趣”,他们让日子温馨而快乐

杨绛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杨绛说,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阿瑗相伴相助,无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一家三口的生活,充满温馨和快乐。

他们把在牛津留学时的出门散步,称之为“探险”,专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他们动手学习炖肉炒菜做饭,也是一种有趣的“探险”。他们还一起到伦敦和巴黎“探险”。

《我们仨》之四:因为有“趣”,他们让日子温馨而快乐

空闲之余,他们和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一样“赌书泼茶”,一起谈诗论诗背诗,快活得好像“自己打出了一个天地”。

等到有了女儿,生活的乐趣就更多。钟书发挥自己“有趣”的天性,和女儿做成了“哥们”,一起玩笑、淘气、吵闹。

钟书会在每晚临睡前往女儿被窝里埋“地雷”,把玩具、镜子、毛笔等等杂物“埋”进去,等到女儿发现大叫,他就得意大笑。

钟书不仅用墨笔在女儿脸上画胡子,还在她肚子上画鬼脸,他的拿手好戏是给女儿起绰号,把女儿比作“猪噘嘴”“牛撞头”“蟹吐沫”“蛙凸肚“。

《我们仨》之四:因为有“趣”,他们让日子温馨而快乐

女儿说她和爸爸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她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在时局动荡不安的”上山下乡“等运动期间,他们一家三口仍然不失乐趣。三个人到外面吃馆子,稍待观察其他桌上的食客,分析讨论他们话语里的故事,好像在看刚上场的、正演着的或演完下场的“戏”。

就连他们最后接到神秘电话,在古驿道分离之前的夜晚,80多岁的钟书还在和女儿玩闹逗趣。爸爸把她的床头枕上垒起一叠大辞典,上面放一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站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一只鞋塞笔筒和笔,一只鞋塞扫床的笤帚。

爸爸向妈妈告状女儿欺他,女儿声称爸爸做坏事被“当场拿获”。

《我们仨》之四:因为有“趣”,他们让日子温馨而快乐

这样一个搞笑的场景,我们看了都忍俊不禁,文中的主人公更是乐得开怀大笑。

他们一家三口这其乐融融的趣事太多了。怪不得他们每个人都有多种角色:女儿像姐姐、像妹妹、像妈妈;爸爸像儿子、像哥哥、像弟弟;妈妈像女儿、像姐姐、像妹妹。

村上春树说:“当你用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会收获一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

杨绛三口人之所以能把日子过得如此活色生香,如此充满乐趣,是因为他们一家难解的情分,夫妻恩爱、相濡以沫的情;疼爱女儿、怜惜父母的情,他们三人是不寻常的缘分与遇合。

《我们仨》之四:因为有“趣”,他们让日子温馨而快乐

正是因为情分难舍,杨绛先生才用梦境一般的笔触,回忆了在古驿道失去女儿和丈夫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无尽的思念和悲伤。因为家不再完整,三个人再也无法相聚相守,杨绛先生感叹家不复为家,只成了旅途中的一个客栈。

“痛到尽头无知觉,思念之极会成伤。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其实,支持他们一家三口美满幸福生活和杨绛先生在父女俩走后18年的漫长岁月的,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读书”。

他们一家三口都酷爱读书,把读书写作当作终身的志向和事业,成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被后人尊崇的不朽巨著。

《我们仨》之四:因为有“趣”,他们让日子温馨而快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