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頑玩石不全
《詠拳石菖蒲》
徐僑
岩泉潠灑著根纖,拳石相依自糾纏。
土葉漸除青帶冗,細莖初發綠毛鮮。
一塵不許渭幽雅,百草誰能并潔娟。
日課蒼頭注新汲,要移林壑在庭前。
圖丨菖狂
不論是柏葉抑或蒲草,露每凝于清晨。于是,古代文人的一日可能這樣開始:醒來時,先是一番洗漱梳頭。然後踱步院中,沾取蒲草葉上泠露,點潤雙目,邊輕緩按摩,邊引息吐納,睜眼,眉清目明看世界。
圖丨麻老虎
圖丨老朱
圖丨汲泉斎
移步文房的蒲草,較山野的蒲草更為短、細、密。漫敷青苔,間倚靈石,仍以泉水耐性侍養着。無心學隐居那山野的隐士僧道,不過閑隴市井,衍生它幾段閑情趣,作為閱卷作詩,伏案之餘保留身體力行的操持勞作。換水、修剪,收藏,一一體貼親曆,将山野之氣,山水之樂,虛構入手掌可端握之微觀、親近可及之書房幾案院落中。
圖丨姚建新
圖丨聞心斎
種植蒲草,不能見日曝曬,隻憑虛天光,保持氤氲;植根石上,靈蘊纖秀勝于土壤之中。
王大濛喜用附石植蒲,他覺得附石種是大自然的載體,讓人有一種“卧遊”之感,即便躺在家中,看到它,心中也有暢遊自然的感覺。
他所選用的石材包括太湖石、英石、昆石、靈璧石,還有别出心裁的戈壁石、瓦片等。所選托盤也極其考究,因為植蒲造型“是一門藝術,并非田地裡種菜”。他愛曆經時光撫摸的老石盆,也愛古雅沉靜的紫砂盆。他亦會依據手邊的舊物,按照蒲草的長勢外形改造成搭配和諧的蒲草盆。他說,造景完畢并非最後的完成,還需要日日呵護,天天變化,清氣始顯,所謂人工加天工,人工一半天工一半。
圖丨菖狂
圖丨菖狂
他自認對菖蒲的植養并無其他,不過是真心付出和順其自然。菖蒲不是人所刻意去“養”,而是用喜愛把它請到了生活中來,陪伴、愛護、欣賞它的生長。他說,“菖蒲成全了我”。
如此耐心侍養的過程,尤适情養性。更道書房院落一有此君,書畫,撫琴,茶話相伴,望時直覺清趣潇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