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可以消的愁,便一定有難以消的愁

有可以消的愁,便一定有難以消的愁

「人生每個邊上,都有風景美麗。」

◆◆ ◆

圖文原創:人生邊邊

歡迎轉載,謝絕抄襲

01

消愁

毛不易的一曲《消愁》,觸動過很多人的心:

你拿起酒杯對自己說

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

喚醒我的向往溫柔了寒窗

于是可以不回頭地逆風飛翔

不怕心頭有雨眼底有霜

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

歌曲中,主人公一路走來,也有泥濘,也有風雨。

幸好,主人公可以唱着自己的歌,清醒着,荒唐着,但依然堅持着。

詞人黃庭堅在《南鄉子》中,同樣演繹了自己的消愁心路:

諸将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随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

02

休休

《南鄉子》原詞作下有作者小引,簡單交待了創作背景:

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

依此不難得知《南鄉子》是一首即席創作的詩詞,考慮到當時宴集的情況,理所當然,它應該是一首應景之作。

可若仔細觀察詞作内容,會發現并不如此。

幸好在《道山清話》中,有進一步的細節提供:

山谷之在宜州,其年乙酉,即崇甯四年也。重九日,登郡城之樓,聽邊人相語:“今年當鏖戰取封侯。”

是以,确切地說,《南鄉子》并非普通的應景之作,它更符合一般意義上的有感而發。

黃庭堅當然有過仕途順達的時候,可《南鄉子》創作之時,他正處于流落時期。

這個時候,再聽到身邊人高談闊論功名,自然會引發無限感慨。

黃庭堅既不願假意迎合,更不能違背自己率真的本性,于是一個人悄悄倚樓發呆,便成了最好的選擇。

有可以消的愁,便一定有難以消的愁

戲馬台南金絡頭。

戲馬台在今江蘇省徐州市城南,相傳為項羽所築。

項羽當然是有抱負的,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抱負,若以功名而論,項羽所求的,該是功名的極緻。

可那又怎麼樣呢,時光荏苒,歲月悠悠,如今項羽何在?

項羽曾苦苦追求的功名,又去了哪裡?

萬事盡随風雨去,休休!

這喝衰之詞,或許不單針對項羽一人,也不單針對獨自倚樓的黃庭堅,而應該成為所有一心追求功名之人的黃鐘大呂,時不時就要在耳邊響上一響。

03

羞羞

他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談論功名的人,自然有追求功名的權利。

不談論功名的人,自然也有不談論功名之人的權利。

問題是兩類人之間,前者看不懂後者,而後者,也沒有辦法讓前者懂得他們為什麼會如此。

是以,轉移話題是最好的政策。

談不攏的事,沒必要一定談攏。

換個大家都可以認同的話題,或者換個相對輕松的話題,再好不過。

催酒莫遲留。

喝吧,喝吧。

啥也不說,是朋友,就痛痛快快地喝。

有可以消的愁,便一定有難以消的愁

有什麼事情,是一杯美酒解決不了的呢?

如果一杯不夠,那就再來一杯。

酒味今秋似去秋。

這酒的味道還和以前一樣,還是那麼讓人沉醉,也還是那麼銷魂。

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

一個漸漸老去的人,混雜在一堆年輕人中間,确實挺有些不好意思的。

不過,就原諒這個銀絲滿頭之人的放肆吧。

讓他像年輕人一樣簪着花,讓他像年輕人一樣無所顧忌。

誰說白發簪花不解愁,不簪,如何知道能解,還是不能解呢。

這唯一的快慰之舉,到底有沒有用,就不要為難一個老人家啦。

04

希望

從消愁的效果來說,毫無疑問,黃庭堅的消愁之舉是不成功的。

這怪不得黃庭堅。

也怪不得黃庭堅所使用的消愁之法。

傷心之時,該做些快樂之事。

歡宴也好,貪杯也罷,甚至白發簪花,瘋癫一回。

在巨大的憂愁面前,這些,統統都會失了作用。

有誰知道,又有誰願意承認,世間既然有可以消的愁,便一定有難以消的愁呢。

我們那麼努力地想要和這世間一切的愁苦告别,不是我們那麼讨厭愁苦,而是對于這個世界,我們實在還有那麼多的牽念。

不管遭遇什麼,我們都始終那麼單純地告訴自己,這個世界,到底還是好的。

人間,到底還是有希望的。

是以,轉眼不去看那滾滾而至的憂愁,咬咬牙,再給自己打打氣。

消得了愁能如何,消不了愁又如何。

隻要曾經努力過,隻要努力地愛過這個世界,隻要愛過自己曾經走過的一路風雨,那麼,到底,還是可以告訴自己,既無休休,也不羞羞吧。

有可以消的愁,便一定有難以消的愁

人生君說

“希望之是以是希望,正在于其可以讓人心懷希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