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落地後,75家險企更新産品,新上架有啥變化?

記者 | 呂文琦

編輯 |

1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的推出讓線上保險産品全面洗牌,經曆2021年底的停售和險企退出之後,合規後的網際網路保險産品在新年伊始逐漸上架。

據界面新聞統計,今年1月1日至1月20日0時,有75家險企(壽險公司36家,财險公司39家)、141家保險中介(保險代理、保險經紀等)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更新了網際網路産品資訊。

在中保協官網上,跻身2020年網際網路人身險規模前十的弘康人壽目前大量産品已下架,僅存弘康長樂泰兩全保險(投資連結型)仍在網際網路上銷售。曾經頗受關注的“網紅”儲蓄險“利多多增額終身壽險”和“金滿意足”在網上都已經成為過去。

憑借網紅重疾險“達爾文”和“超級瑪麗”系列異軍突起的信泰人壽,各項條件均滿足監管對于開展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不包括十年期以上人壽險和年金險)的要求,但目前依舊選擇暫别網際網路保險市場。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落地後,75家險企更新産品,新上架有啥變化?

(信泰人壽産品備案)

根據網際網路保險新規,經營十年期以上的普通型壽險(除定期壽險)和普通型年金險,保險公司需要滿足高階要求,包括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150%、核心償付能力不低于100%;連續四個季度償付能力溢額超過30億元,風險綜合評級也要在連續四個季度或兩年内六個季度達到A類以上。同時還要求,上年度未因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受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治理評估為B級(良好)及以上。

這樣的要求将大批保險公司拒之門外,目前僅有22家公司有資格在網際網路上經營儲蓄險業務。長城人壽成為合格公司中第一個“吃螃蟹”的險企,在新年推出三款增額終身壽險—平型關、司馬台、龍泉關,其中平型關和司馬台是網際網路專屬産品,全國可以投保,龍泉關隻能在有長城人壽開設分公司的省份投保。

根據保險銷售提供的示範資料,長城人壽新出的三款增額終身壽險的回本時間都為8年,與之前的網紅産品弘康人壽“利多多”和愛心人壽“守護神2.0”相同。在回本之後的增長期,”龍泉關”的收益水準與“利多多”及“守護神2.0”持平,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收益的差異被拉開至數十萬元。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落地後,75家險企更新産品,新上架有啥變化?

(年繳10萬交10年的現金價值示範表)

該保險銷售表示,如果還想買收益更高的産品,需要在保險公司有銷售網點的省份才能辦理業務。并且随着“雙錄”(保險銷售錄音錄像)等規定的實施,未來想要購買理财型保險隻能選擇大型險企的網際網路保險或者在當地購買該區域銷售的産品,無法像過去一樣可以拉現金價值表全網随意挑選。

在2020年網際網路人身險2111億元保費中,約42%的保費由分紅型、萬能型、投連型等新型保險産品貢獻。業界預計,在不考慮其他任何産品政策調整的情況下,新規實施将會減少50%的保費收入。

但短期内分紅保險的下架未必是件壞事,行業的高速發展導緻亂象叢生,據銀保監會消保局資料顯示,近年來網際網路保險投訴量逐年上升,三年投訴量激增7倍。

有網際網路平台保險業務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有資質的險企都屬于實力較雄厚的大型險企,和中小型險企在風險承受能力上不是一個量級。現線上上流量和管道費用都比較昂貴,中小型險企單純靠這些管道大量銷售把自身盈利水準擠壓到極限的“高成本效益産品”,很容易過快消耗資本,把自己“賠穿了”。是以讓大量中小型公司的長險轉至線下營運,也是考慮到風險可控以及保障消費者權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