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回聲報》網站近日報道稱,美國白宮本打算慶祝去年失業率降至低點3.9%以及曆史性的經濟增長率,但最終通貨膨脹搶了風頭。
2021年12月,美國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為40年裡最大同比漲幅,連續三個月超過6%。事實上,從2020年下半年起,CPI就開始拾級而上。據統計,2020年1至5月,美國CPI從2.5%下降至0.1%;但6至11月,又從0.6%緩慢升至1.2%;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CPI從1.4%飛速飙升至5%;6至12月,又從5.4%漲至7%。
這樣的漲勢迫使美聯儲放棄了美國通脹暫時論,直面通脹對經濟活力的侵蝕。
同時,美國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期從去年4月開始飙升,目前預計未來一年物價将上漲6%,未來三年将達到4%。這意味着消費者認為通脹将維持較高水準,此預期将直接影響國内消費。
今年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去年12月的70.6下降到68.8,是過去10年來的倒數第二低,低于過去6個月的平均數70.3,更低于去年上半年的82.9。
通脹高企将加大美聯儲快速收緊貨币政策的壓力,而過快收緊有可能在經濟複蘇根基不穩的情況下加大衰退的風險。
前财政部長薩默斯去年12月警告說,美聯儲很難在不導緻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遏制物價上漲,未來24個月有30%至40%的機會出現衰退,軟着陸的機會則隻有25%左右。
通脹将持續多久直接關系各項政策的實施效果,關系美國經濟前景。探究通脹産生的根源,為應對疫情所采取的強刺激措施是罪魁禍首,而疫情反複加劇供應鍊壓力問題直接導緻物價資料居高不下。
去年12月,二手車和卡車價格增長37.3%,能源價格同比上漲29.3%,這兩項是前幾個月CPI上漲的主要推動力。此外,商品和服務價格在核心CPI中的影響較大。這幾項與供應鍊短缺密切相關。
從未來趨勢看,造成二手車價格上揚的晶片供應壓力、造成能源價格上漲的産油國供給、造成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的疫情、勞動力緊缺等因素在短時間内難以完全改善,美聯儲即便從3月開始加息,政策從高度寬松到收緊也需要一段時間,是以,期待物價快速回落并不現實。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日前表示,今年供應鍊問題可能有所緩解,有助壓低通脹,但勞動力縮減可能加劇通脹,并可能更甚于供應鍊問題。這預示美國仍需與通脹共處一段時間。
作者:□周武英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