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生"密碼""雲端"

作者:中國吉林網

"八座山,一座水,一片田野。貴州省位于中國西南部腹地,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援的省份,也是全國最難脫貧的省份。2015年底的統計資料顯示,貴州仍有493萬貧困人口,占全國貧困人口的8.8%。

5月12日,記者沿着"電信普遍服務中央媒體調研專線"進入貴州,從畢節市七星級關區、長春堡鎮水營村黃沙集團步行近一個小時,登上了一座不知名的山,看到了建在山頂上的4G基站。這是烏蒙山的心髒地帶,四面環山,交通不便。在2020年"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的幫助下,中國鐵塔的從業人員依靠人扛着馬背,在通信裝置進山之前,讓黃沙集團在兩公裡範圍内的200多個家庭終于有了與外界的"橋梁"。

"大扶貧、大資料、大生态,貴州省提出了三大戰略。我們将貴州市小康迅行動計劃與全國電信普及服務試點工作整合整體推進。貴州山高不堪,景觀複雜,像黃沙基站很多地方都得靠人工搬運通訊裝置,施工難度很大。貴州通訊員經過六批電信普及服務試點建設,僅基本實作了行政村光纖覆寫、4G無線網絡覆寫30多個自然村的目标。"貴州省交通廳副局長郭志涵說。

位于泸溪市的新人苗村位于吳江河畔,意為懸崖下的一個村莊。全村有197戶1035人,苗族人口占98%,是山西市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地。通過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試點",該村實作了4G網絡全覆寫和光網絡100%全覆寫。

2021年3月10日,中國移動碧節分公司與山西縣華亞村聯合建設"5G+數字村示範點",通過5G網絡在村内化工住房的全面覆寫,畢節移動為村打造"5G+數字農村統一平台",實作基層黨建、村治理, 第三産業發展的"一攬子"治理、"一個平台"呈現、"多元度"思維。

"該平台由'數字智能治理、智能旅遊、數字生态、智慧經濟、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文明實踐、資訊設施'等八大中心闆塊組成,覆寫農村治理方方面面。5月10日,中國移動碧節分公司華亞村委會資訊産品支援人員指着"5G+數字農村統一資訊平台"告訴記者,三事(财經、村務、黨務)公開、上路巡檢、學習标準士兵、雲角和千裡眼,垃圾分類是農村治理的子產品。

"雲角和數千英裡的眼睛為村莊的農村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在村辦可以通過雲喇叭及時向村民通報國家政策;千裡見浪亂扔垃圾的現象,能及時通過雲角阻止;在監測系統中對喪偶老人注重觀察,通過人臉識别及時掌握其活動軌迹;"智能水質監測"'智能生态監測平台''災害監測與應急關聯系統'為化工住房村建構資訊化的環境管理、監測系統,可協助農村管理人員控制村内自然環境的變化。"新仁苗鄉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萌說。

目前,華亞村的"5G+數字村示範點"已成為山西省政府"數字村"建設品牌。

光纖、無線網絡覆寫,通信在山外世界暢通無阻,推動網絡應用落地。

"你使用網絡的人越多,你的應用就越有價值。郭志涵認為,資訊通信産業要助力農村振興,不僅需要網絡覆寫更深、覆寫面更廣、網速更快,還要注重網絡應用場景和農業有機融合,在農業生産中産生資訊價值。

織金智慧農業生态谷位于沃金縣馬場小鎮文峰村,是全國工商聯重點扶貧攻堅工程。沃金縣聯合恒和無邊疆農業發展集團建設園區,實施"投資者、經營者、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精準引入智慧農業新商業模式,通過打造農業大資料綜合服務平台實作品牌溢價。

在園區的番茄種植棚内,番茄植株被吊起,根部種在基質中,黃闆、光、植保機、土棚室溫濕度監測裝置一應俱全,棚内勞工寥寥無幾。"番茄水肥管理通過系統的精确控制可以節約用水和肥料,番茄生長環境名額通過監測裝置無線傳輸時進行監測,這些農業環節都是通過大棚管家APP進行管理的。恒優無邊疆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桑一珍用手機打開大棚管家APP告訴記者,"現在呈現的界面是可以遠端操作的資訊。例如,我指向燈選項,無論我在哪裡,棚子裡的燈在收到訓示後都會打開,給番茄充電。随着資訊技術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勞動量将大大減少。"

園區核心是數字化中心、線上教育訓練、水肥內建技術應用、活船運輸、蔬菜雲中心等資訊化應用。"蔬菜雲中心是網絡在産品銷售中的應用場景。作為山東數字農業的共同使用者,該公司可以共享來自山東超級公司中心的資料。使用我們自己的番茄銷售參數,結合我們自己的算法,我們可以預測一個月後的番茄市場價格指數,進而計算出采摘期間的哪一天是最高價格。"桑怡貞說。

通過引進先進的品質控制和追溯體系,園區實作了"标準主導""消費者導向""全監控""品牌營銷",通過嫁接直播、電子商務、品牌連鎖和商業超線管道整合,樹立了維津縣智慧農業生态谷品牌。

"比如說,你腦子裡有什麼英雄的名字或事迹讓你記住?"大方天河實驗學校七年級二班的同學舉手回答。5月11日,千裡之外的廣州市天河區彙景實驗學校的老師們正在通過網際網路為這裡的學生上課。

大方天河實驗學校位于大方縣易扶貧安置點——豪華的香谷鎮,是易扶貧扶貧學校、東西扶貧扶貧示範學校。通過與廣州市天河區彙景實驗學校牽手,有效連接配接東部教學資源,搭建遠端教育平台,有效實作東部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學校官員劉偉告訴記者,學校于2020年9月秋季開學,分為國小部和國中部,目前在校生1016人,其中1010名學生來自魯鄉古鎮。"學校一個月有五六次遠端教學和科研會議,網絡品質非常好,沒有卡頓現象。"劉說。

"學校的5G網絡已經覆寫,但考慮到需要定期與廣州的學校進行通信,我們在學校安裝了一條200兆位的光纖線路,這樣網絡信号就會更加穩定。同時,由于大部分學生來自容易幫助的搬遷點,公司将200萬億光纖線路月租金标準從2萬元提高到4000元,以支援學校的資訊化建設,讓這些學生可以享受到與城市一樣的資訊化服務。"中國電信集團畢節分公司國企客戶部主任羅開武說。

實作住房、教育、醫療"三包",是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既定目标。5月12日,在金沙縣西羅街健康醫院的會議室裡,醫務人員正在與金沙縣人民醫院遠端醫療中心的醫生就病人的病情進行溝通。醫院院長黃岩表示,醫院有遠端影像室,患者完成檢查後,醫護人員将影片上傳到金沙縣人民醫院,縣醫院醫生分析并給出檢測報告,然後回報給醫護人員作為臨床治療的依據。"遠端成像(DR)室的使用更多,僅今年就有300多例。

目前,西羅街健康醫院已經完成了5個房間(遠端會診室、檢查室、B室、心電圖室、DR室)和網絡建設,實作了遠端平台與醫療裝置的互聯互通。通過教育訓練,初級醫生能夠熟練地與高等醫院的醫生進行遠端會診,操作技術人員能夠操作裝置來傳輸資料以接收報告。

"醫護人員不合格,通過遠端醫療平台診斷,不僅減輕了患者跑醫的負擔,也讓醫療診斷更加準确。同時,縣級醫院不能報帳門診,鄉鎮醫院可以報帳門診,病人也可以得到福利。"黃岩說。

近年來,工業和資訊化部會同财政部持續推進普及電信業務試點工作,先後支援建設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和5萬個4G基站,推動全國行政村光纖與4G比重達到99%以上。 貧困村通過光纖的比例從2015年的62%上升到現在的98%以上。如今,農村手機已經成為新的農業工具,直播已經成為新的農業工作,資料已經成為新的農業資本,農村生産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們的形象被稱為"指尖上的幸福"。

李銳,《農民日報》和中國農業網記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