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澳委員看甘肅丨陳勁力(香港):一條“巨龍”盤桓隴原大地 一澗清流潤及隴中隴東

港澳委員看甘肅丨陳勁力(香港):一條“巨龍”盤桓隴原大地 一澗清流潤及隴中隴東

來甘肅之前,我就聽過一句話:“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人們用這句話來形容西北地區氣候幹旱、風沙大、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域特征。但當我踏上隴原大地的那一刻,這一印象瞬間被颠覆了。

甘肅地處祖國西北腹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黃沙漫漫,駝鈴陣陣”等蒼涼而略帶浪漫的詞句,先入為主地映入我的腦海,成為我對甘肅的最初想象。

港澳委員看甘肅丨陳勁力(香港):一條“巨龍”盤桓隴原大地 一澗清流潤及隴中隴東

此後,随着與甘肅的近距離接觸,我對甘肅的了解越來越深入……

從東到西,伏羲故裡天水氣候濕潤、景色秀麗;隴東重鎮平涼和蘭州門戶定西層層梯田錯落有緻,形成了獨特景觀;金城蘭州有黃河穿城而過,享有“黃河明珠”“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河西五市猶如鑲嵌在戈壁上的“綠色珍珠”,自有一派迷人的風光。縱觀整個隴原大地,雖然自然條件并不優越,但到處都顯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在西北地區固有的粗犷與空曠中,亦不乏江南水鄉的詩境與婉約,與我當初的想象大相徑庭、迥然不同。

港澳委員看甘肅丨陳勁力(香港):一條“巨龍”盤桓隴原大地 一澗清流潤及隴中隴東

據了解,甘肅地處黃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會處,橫跨大陸東部季風區、西北幹旱區、青藏高寒區三大自然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大氣環流,使得幹旱半幹旱區面積占到全省總面積的72%,濕潤半濕潤區面積僅占全省總面積的28%;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8.7毫米,僅為全國平均降水量的43%,水資源短缺且區域分布極為不均。

隴中、隴東地區十年九旱、幹旱少雨,且人口集中、耕地面積大、地高水低,是全國水資源最緊缺、生态環境最脆弱的區域之一,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稱。為解決隴中隴東地區幹旱缺水問題,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甘肅在20世紀中葉提出了“引洮河、澤隴中”的設想,拉開了引洮工程建設大幕,但限于當時的财力、物力和技術條件,工程被迫叫停。進入新世紀後,引洮工程被重新開機。

港澳委員看甘肅丨陳勁力(香港):一條“巨龍”盤桓隴原大地 一澗清流潤及隴中隴東

經過14年的建設,引洮供水骨幹工程全線建成通水,為隴中隴東地區引來了一澗清流,隴中隴東地區人民群衆的引洮夢終于得以實作。

資料顯示,引洮供水工程是迄今甘肅投資規模最大、引水渠線最長、覆寫地區最廣、受益群衆最多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工程設計年引水量5.5億立方米,分兩期建設,受益區覆寫蘭州、定西、白銀、平涼、天水5市13縣區,有效解決甘肅中部600多萬人的生活生産用水問題,并新增農業灌溉面積近50萬畝。

如今,聽一聽,老“引洮人”劉福先生的《圓洮夢》,看一看圓夢工程經絡脈輪,幾代引洮建設者心血鑄就的骨幹工程猶如一條巨龍盤桓于隴原大地,一座座水庫、調蓄水池等配套工程宛若散落在龍身周邊的璀璨的明珠,以渠線為連接配接,将清澈甘甜的洮河水輸送到隴中隴東地區的角角落落,供給千家萬戶,使缺水的土地不再幹涸,鄉親們吃水靠人背、種地看天意的過去成為曆史。

甘肅是一片熱土,這裡有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和勤勞的人民,甘肅人有一種不屈服于現實、敢于改天換地的奮鬥精神。我們相信,在甘肅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和頑強拼搏中,甘肅在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征程上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作者為甘肅省政協住香港委員,文中采用了有關官方和個人的資料,在此鳴謝)

#港澳委員看甘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