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憶國之大醫!吳孟超院士和夫人吳佩煜教授今天在滬安葬

“我們追尋着你的足迹,你的光輝與星河永存……”1月20日上午,“中國肝髒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同志和夫人吳佩煜教授的追思暨安葬儀式,在上海青浦福壽園舉行。

儀式現場,播放着記錄吳孟超傳奇一生的人生電影。畫面中,吳老這樣回顧自己的一生:

我非常慶幸自己當年的四個選擇:選擇回國,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選擇從醫,我的追求有了奮鬥的平台;選擇跟黨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選擇參軍,我的成長有了一所偉大的學校。如果說有什麼成功秘訣的話,我這幾條路走對了,就是秘訣。”

追憶國之大醫!吳孟超院士和夫人吳佩煜教授今天在滬安葬

2021年5月22日13時02分,99歲的吳孟超院士與世長辭。此前,他的夫人吳佩煜教授亦已離世。夫婦倆人一個是肝膽外科專家,一個是婦産科專家。今天上午,這對相濡以沫60年的伉俪,一同被安葬在上海福壽園東園——風荷園。

在夫妻的支援和相伴下,吳孟超将畢生精力獻給祖國的醫學事業——建立了大陸肝髒外科的學科體系、97歲仍奮戰在無影燈下,主刀救治了16000多名患者。

追憶國之大醫!吳孟超院士和夫人吳佩煜教授今天在滬安葬

追思會上,通過全息影像技術,吳老的音容笑貌在現場呈現,與他的學生、護士、助手等身邊人進行“時空對話”。

燈光暗下,吳老的聲音傳來,“沈鋒,現在怎麼樣?有什麼好消息嗎?”

作為吳孟超的學生,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沈鋒教授這些年一直将研究方向聚焦于肝癌治療上。

他聲音顫抖道:

吳老,咱們醫院的臨床研究院在去年12月18号正式挂牌成立了,這是融臨床治療與研究于一體的一個平台,是您院所合一辦院模式的延續和發展,也是落實上海科技創新政策,發揮臨床專科優勢,加快推進臨床研究與國際領先水準接軌的一個舉措。吳老,我們會在您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在您科學精神的引領下,踏踏實實,兢兢業業,一個一個腳印地搞好臨床診療和研究,争取做出無愧于您關心和期盼的成績。”

追憶國之大醫!吳孟超院士和夫人吳佩煜教授今天在滬安葬

“随意,醫院現在怎麼樣,安亭新院那邊發展得怎麼樣了?我好想回去看看呀!”吳老的聲音再度傳出。安亭新院就是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安亭分院。作為吳孟超的秘書,第三附屬醫院儀器科主任劉随意流着淚,給大家講述了吳老寄托在安亭新院上的夢想。

2006年春天,已84歲高齡的吳孟超聯合其他6位院士向國家有關部委呈送報告:“我們建議,以‘兩彈一星’和‘神舟六号’攻關精神和運作機制為榜樣,組成打破部門界限、學科界限的肝癌攻關協作組……”

那一年,吳孟超剛剛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醫學家。十多年後,躺在病床上,吳老最關心的還是安亭分院的建設發展。他說:“等我病好了,我要住到分院去。”

追憶國之大醫!吳孟超院士和夫人吳佩煜教授今天在滬安葬

20多名老中青三代吳老學生代表,依次點亮手捧的燈柱送吳老最後一程。

“我們追尋着你的足迹,你的光輝與星河永存……”在通往風荷園的路上,歌曲《星辰》一直伴随。這首歌曲由海軍軍醫大學5名青年學員創作,以此深切緬懷吳老,向他傳奇而偉大的一生緻敬。

追憶國之大醫!吳孟超院士和夫人吳佩煜教授今天在滬安葬

落葬現場,吳孟超院士、吳佩煜教授的紀念銅像巍然屹立。海軍軍醫大學上司、吳老的女兒吳玲等共同為銅像揭幕。銅像上的吳孟超院士穿着愛了一生的軍裝目視遠方,平和的眼神中透着堅定。銅像左下角擺放着吳老右手手模,這隻手食指、無名指關節異于常人,是經年累月與手術刀并肩戰鬥刻畫的痕迹。

今天,《吳孟超》一書的作者方鴻輝也來送吳老最後一程。他說,“我隻想對他說一句話,吳老你确實是最有良心的好醫生,我們心裡永遠懷念着你。”

鮮花鋪就送别之路,回憶綿延大醫千古。吳孟超院士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永遠留存于世間,一如浩蕩寰宇中“吳孟超星”依然璀璨。

來源:周到上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