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重臣為官清廉,以身殉國,但卻是誤國誤民的自大狂

明朝末年,國内動亂四起,内有李自成起義大軍,外有滿清鐵騎。内憂外患之際,引進先進技術,更新明朝火器裝備,壯大軍事力量,成為明朝抗擊敵軍的重要手段。可就在這關鍵時刻,明朝一位清官、後來以身殉國的禦史大人,卻在這件事上犯了糊塗,導緻明朝武器裝備沒有及時更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明朝重臣為官清廉,以身殉國,但卻是誤國誤民的自大狂

這位官員叫劉宗周,是明朝的左都禦史,朝廷二品官員,位高權重。他是儒學大師,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之一,為官非常清廉,而且很有氣節,在清朝攻破南京之後,劉宗周絕食而死,這種精神值得敬佩。

但是對于當時的明朝來說,隻有清廉和氣節還不夠,重要的是怎麼拯救這個國家。在對待西方先進技術的情況下,劉宗周表現出了狂妄自大的一面,這同後來清朝的“天朝上國”是一模一樣的。

明朝重臣為官清廉,以身殉國,但卻是誤國誤民的自大狂

崇祯皇帝想利用西方的先進武器來裝備明軍,還聘請了“專家”湯若望開發武器,扭轉對大清作戰不利的局面,可是劉宗周卻勸阻崇祯帝的這一做法,據《明史》和《明季北略》記載,劉宗周多次主張堂堂中華不可用西方“小技”,以免惹人笑話,這可是丢面子的大事!

不僅如此,劉宗周還主張此時“治心”才是解救大明的根本,“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國威是以愈頓也”,堅決反對革新兵器。并且把洋武器方面的專家湯若望視為異端,讓崇祯帝“放還本國,以永絕異端之根”,極力阻撓崇祯帝的武器變革。

明朝重臣為官清廉,以身殉國,但卻是誤國誤民的自大狂

劉宗周學生遍布天下,朝廷很多官員都是他的學生,是以這一主張自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在這些儒生眼裡,打仗靠的是仁義道德,火器開發隻是雕蟲小技,是“末”,仁義道德才是根本,舍本逐末不應該是大明朝的作為。

由于文人的阻攔,崇祯帝又沒有足夠的魄力,是以武器改革最終也就不了了之,很多新研究的武器裝備,隻是放在倉庫裡睡大覺,更别提裝備明朝軍隊了。最終這些武器裝備被清軍獲得,連清軍都感慨明朝武器的先進,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武器裝備根本就沒派上多大的用場呢?

明朝重臣為官清廉,以身殉國,但卻是誤國誤民的自大狂

可惜的是,清朝沒有當時明朝這種“丢臉”的想法。在占領遼東、發現明朝的火器之後,清朝軍隊執着地研究這些火器,并且投入大量錢财進行裝備,以至于原本剛建國的清朝,其火器裝備比建國兩百多年的明朝還要先進。後來明朝将軍自己都說“鑄炮造藥十倍于我之神器也”。清軍本身就戰鬥力強悍,再加上先進的火器裝備,明軍焉能不敗?

明朝重臣為官清廉,以身殉國,但卻是誤國誤民的自大狂

書生誤國不是沒有道理,劉宗周的仁義道德終究沒有挽救明朝滅亡的命運,驕傲自大換來的隻有清軍火炮的猛烈攻擊。難怪崇祯皇帝自盡時留下“朕誤聽文官言,緻失天下”的遺言。然而僅僅百年後,清朝的頑固派們,再次對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不屑一顧,自絕于世界發展之外,最終落得和明朝一樣的下場。

曆史是何其的相似,讀者朋友們,你們是怎麼看待這一問題的呢?歡迎留言賜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