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遜能力那麼強,為何不學諸葛亮來個七伐魏國?

陸遜能力那麼強,為何不學諸葛亮來個七伐魏國?

上次我們講了三國時期的劉禅是一個幸運又有智慧的。很多讀者紛紛留言讨論,想要知道三國時期其他人物的故事。今天小魚哥就給大家講述一個牛人,他叫陸遜,字伯言。是東吳方面的重要人物。要說他有多牛,首先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劉備、關羽、張飛的死都和他有關。他跟随孫權幾十年,掌管吳國軍政二十多年,他的能力和地位和諸葛亮比起來也沒太大差距,那麼為何在他執掌下的吳國沒有向蜀國一樣對魏國發起全面戰争呢?

陸遜能力那麼強,為何不學諸葛亮來個七伐魏國?

也許各位看官對陸遜的了解沒有諸葛亮那麼多,認為小魚哥把他和諸葛亮拿來比較有點言過其實。在三國演義中,陸遜初登場,可就為吳國拿下了被劉備強行借去的荊州,為此他坑死了關二爺。劉備準備出兵給關羽報仇,出戰前,張飛又因為脾氣不好被部下給殺了。接着劉備被他在夷陵一把火燒掉了報仇的大軍,然後劉備在白帝城去世了。

除了戰功,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陸遜也有不俗的表現,比如他處理好了吳國和蜀國的關系,讓雙方再次聯合抗曹。還有他主張将領帶頭種田發展,解決糧荒問題。對内他還讓孫權減輕刑罰,少收稅,讓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是以說陸遜在吳國的作用和地位和諸葛亮在蜀國是一樣的。那麼回到開頭,為什麼他不學諸葛亮伐魏呢?

陸遜能力那麼強,為何不學諸葛亮來個七伐魏國?

首先我們來說下地理情況。當時的蜀國,主要占領的就是巴蜀地區。從古就有蜀道難的說法,是以蜀國隻要守住幾個關鍵地方,便可以放心的對魏國發起進攻。但吳國不一樣,吳國和魏國的邊界主要是沿着長江流域,需要防守的戰略要地很多。比如選擇從荊州出兵,那麼魏國可以充合肥出兵進攻吳國。這樣就容易讓吳國首尾不能相顧,照成戰略上的被動。

再則就是,當時吳國的國力和蜀國加起來也比不上魏國。不管從兵力、将領、人口和經濟方面來說也是如此。是以吳國長期是處于被動防守的狀态。而陸遜自從幫助吳國奪取荊州周後,他長期都在荊州鎮守,以防曹魏對此處用兵。這件事已經占據了他大部分精力,更加不敢輕啟戰。後來陸遜不但鎮守荊州,還擔任了吳國的丞相、右都護等職務,更加忙的不可開交,對北伐就更加力不從心了。

陸遜能力那麼強,為何不學諸葛亮來個七伐魏國?

國力不如魏國、防守壓力大、内政事務繁多,是陸遜不敢北伐的原因,除此之外,吳國内部派系衆多,時有鬥争。許多将領對他都不太服氣。雖然蜀國也是有很多派系,但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太高,連劉禅都要叫其“相父”,是以諸葛亮能把所有聲音打壓下去,集結全國的力量去出兵,想怎麼打怎麼打,想什麼時候打什麼時候打。陸遜則不行,不是他能力不夠,而是地位的問題,将領不聽話,這樣的仗怎麼打?

曆代很多能人都分析過陸遜的戰法,從奪取荊州,火燒夷陵,和後邊的一些戰役來看。他是典型的示敵以弱、以空間換時間、然後出其不意給予緻命一擊的玩法。在這種情況下,上邊講的将領不聽話的問題就很重要了,試問讓下邊的人去示弱,去故意戰敗,這些将領誰心裡願意?說不定到時候還會在孫權面前告狀說他想投敵也說不定。

陸遜能力那麼強,為何不學諸葛亮來個七伐魏國?

是以說陸遜雖然有才,但是吳國的條件和他所面臨的情況,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像諸葛亮一樣集中全力北伐魏國。最後小魚哥想問大家,如果陸遜全力以赴和諸葛亮一起北伐魏國,有可能成功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