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是換電還是充電?日入57億央企巨頭做出重大變化,指明方向

未來是換電還是充電?日入57億央企巨頭做出重大變化,指明方向

文 | 華商韬略 吳蘇

到了冬季,新能源車主的“裡程焦慮”越發強烈,不說春節前後要開遠端,就是平時的充電需求也相當緊張。

嚴峻到什麼程度?媒體稱,有些新能源車主為了給電池充上電,“淩晨四點就起床搶充電樁”。

未來是換電還是充電?日入57億央企巨頭做出重大變化,指明方向

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需求,不僅推動充電業務蓬勃發展,也使換電業務獲得強勁動能,“前途”大好。

據中金公司在相關研報中測算,到2025年換電站保有量約在1.25萬至5.19萬座,遠期來看,需要乘用車換電站55萬座,重卡類換電站6萬座,對應換電站裝置及電網側裝置合計1.8萬億元。

強勁的需求、萬億級市場,連中石化都“眼紅”,殺入換電賽道,要“自己革自己的命”。去年4月,中石化與新能源車企蔚來合作建設的中石化朝英換電站正式投運,這是其建設的首座換電站。

未來是換電還是充電?日入57億央企巨頭做出重大變化,指明方向

據媒體報道,蔚來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朝英換電站采用蔚來研發的二代換電站技術,13塊電池儲量可單日為312輛車提供換電服務,單次換電時間為4分30秒。

對于換電時長及費用等問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慶剛分析認為,相對于充電樁動辄數小時的充電時間,換電最多需要15分鐘。換電的費用與充電相比略高,但與燃油相比優勢明顯,約便宜55%。長遠來看,換電模式省去了車主更換電池的費用,這一費用高達幾萬元。

或許,正是看到了其中的需求和市場,在換電站投運現場,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透露,中石化計劃到2025年建設充換電站達5000座。

未來是換電還是充電?日入57億央企巨頭做出重大變化,指明方向

此舉之是以被業界解讀為中石化“自我革命”,是因為在石化賽道,中石化是個瘋狂“印鈔機”,賺錢完全不用愁。

從資料看,中石化“印鈔”能力更是一目了然。

2020年,受疫情沖擊、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油價下跌等因素影響,全球油氣巨頭大多承壓,埃克森美孚全年淨虧損224億美元,殼牌歸屬于公司股東淨虧損216.8億美元,BP虧損56.9億美元。

一片慘淡之中,中石化卻在2020年實作營業額及其他經營收入2.1萬億元人民币,相當于日營收57個億,不僅讓埃克森美孚等西方巨頭相形見绌,也遠超中國石油、工商銀行等中國巨頭,毫無懸念地成為“營收王”。

既然石化賽道這麼賺錢,中石化為何要闖入換電賽道?

簡單來說,是想跟上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達到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6倍,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加速提升至13.4%。

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國家政策推動,轉變為市場拉動。這意味着,新能源汽車發展已成自發性的市場趨勢,站在長遠角度來看,将動搖中石化主要依賴石化賽道建立的“護城河”。

未來是換電還是充電?日入57億央企巨頭做出重大變化,指明方向

正因如此,中石化加快從傳統油品銷售向“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換電站和大功率直流快充等新業務成為其“火力”聚焦點。

随着去年換電站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寫入《工作報告》,各路人馬也都加大投資,蔚來、北汽、吉利、上汽等衆多車企都在換電研發和站點建設這條路線上競逐,跨界切入智能電動汽車賽道的華為也注資30億成立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同時涉獵充換電業務。

最新消息是,催生香港首富的甯德時代也在1月18日舉行線上釋出會,推出換電服務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

甯德時代介紹稱,其打造的共享量産電池“巧克力換電塊”,據稱可以适配全球80%已經上市以及未來三年将要上市的純電平台開發的車型;每一個标準站僅需三個停車位,單個電塊換電約1分鐘,站内可存儲48個換電塊。

未來是換電還是充電?日入57億央企巨頭做出重大變化,指明方向

甯德時代殺進換電賽道廣受關注,是因為它已經成為電池領域市占率超過50%的供應商,其向下遊換電拓展,分析人士覺得或有“一統江湖”的可能。

換電賽道的“戰火”已經引燃,值得注意的是,換電站自帶基建屬性,高成本、低收入、回報周期長,曾拖垮以色列換電公司Better Place,也必将考驗進入賽道的中國公司。

但話說回來,充電、換電都在國家推動下向前發展,将大大緩解新能源車主的“裡程焦慮”。換言之,真正獲得實惠、乃至笑到最後的,可能是車主,不是嗎?

參考資料:

1.《淩晨4點搶充電樁,這些新能源車主太難了!》,央視财經

2.《新能源車企與石油公司開始接力跑 換電站會是解決新能源車充電焦慮的良方嗎》,中國青年報

3.《中石化入局換電站,未來五年要建充換電站5000座》,界面新聞

4.《甯德時代切入換電賽道,能否一統江湖》,财經雜志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