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勞工日報評醫生直播婦科手術:醫療直播野蠻生長,監管别落後

作者:濱州網

1月18日晚,山東省日照市警察局東港分局釋出情況通報:當日16時許,警方接群衆舉報一醫生疑似在網上直播婦科手術片段,遂即對涉事醫院相關人員進行調查,于18時許,将涉事醫生厲某抓獲。目前已立案,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随後,更多細節浮出水面。有網友爆料稱,自己于1月15日下午偶然在B站進入一直播間,從直播間的對話内容得知,系一名男性麻醉師在一名女患者接受婦科手術時進行直播。

這事引發網友一片驚呼。涉事醫生涉嫌侵犯病人隐私,期待警方盡快給出後續偵查結果。

安全生産中有一個著名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放到醫療直播領域,“海恩法則”應該同樣适用,更何況醫療直播目前尚屬于一個野蠻生長的領域。

直播是網際網路的一個風口,想借勢飛翔的人不少。

在醫療衛生領域,投身于此的醫生也不乏其人

——有的醫生與媒體或網際網路平台合作,推出相關科普類、服務類節目和欄目;有的醫生在自媒體平台開設賬号,自行釋出直播内容或相關視訊。不管是出于服務公衆,還是出于其它目的,醫療領域相關人士參與的直播和視訊,都暴露出不少值得關注的問題。

勞工日報評醫生直播婦科手術:醫療直播野蠻生長,監管别落後

與我們熟悉的直播帶貨不同,醫療領域直播的專業性更強,公衆對直播内容的辨識能力較低。像此次醫生厲某直播婦科手術片段,隻是因為涉嫌明顯違規,才引起網友舉報。而出現在直播平台的更多醫療類直播,大多讓網友難辨真假。

而這,才是最可怕的。

在醫療領域,普通網友、患者與醫生之間存在着巨大的資訊不對稱。通常,醫生說什麼,公衆、患者就會信什麼。而每個醫生由于學識、能力、接診經曆的不同,向公衆傳遞的内容則可能參差不齊,甚至不同醫生說出截然相反的觀點也不足為奇。

就像現在不少媒體開設了養生欄目,就有不少互相沖突的内容。一會兒,這個專家說吃這個對身體好;一會兒,那個專家又說吃這個對身體不好。諸如此類,讓普通百姓莫衷一是。

勞工日報評醫生直播婦科手術:醫療直播野蠻生長,監管别落後

在不少醫生已經下場開直播、拍視訊的情況下,對其内容把關必不可少。

但令人尴尬的是,網絡直播、視訊的監管,更多是網絡主管部門的事。放眼全國,對醫生參與的直播、視訊内容進行監管的醫療主管結構少而又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山東日照醫生厲某的直播“翻車”,就是一個明證。對涉嫌違法的直播,公安機關要果斷出手,而更多涉醫療内容的直播、視訊則需要醫療機構或醫療主管部門從專業性上把關,不能放任這一領域成為監管盲區。

網絡直播是一個風口,醫療内容的直播更是不少人眼中有利可圖的領域。時下,一些網絡醫療平台已經推出遠端視訊門診、網絡問診等服務。龔先生本人就曾求助過網絡問診,但是發現醫生的比對并不精準,從網絡問診中獲得的答案與自行上網查詢得到的結果相差無幾,網絡問診的體驗并不好。

勞工日報評醫生直播婦科手術:醫療直播野蠻生長,監管别落後

必須正視,醫療領域向網際網路靠攏是一個大的趨勢。當網際網路平台和醫生攜起手來,監管機構也要立即有所行動。

還記得前些年在不少電視台換個“馬甲”變成不同“專家”的所謂“醫生”嗎?如果監管總是落後于跑在前頭的“醫生”,後續工作很可能陷于被動。

對此番醫生直播婦科手術,我們不能僅僅當成一場事故來看待。起底背後的問題,督促監管及時跟進,防患于未然,我們才能享受到置身網際網路社會的更多福利,而不是相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