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前的靜坐戰,王翦伐楚其實蘊含着兩種足以改變命運的智慧

上回說到王翦率六十萬秦軍出征,臨行前反複向嬴政讨要金銀田産,部下不解,王翦告訴下屬,讨要的并不是田産,而是保證自己不會像白起一般結局的護身符罷了。部将心悅誠服,大軍出征。

王翦率六十萬秦軍前來讨伐的消息自然隐瞞不住,畢竟浩浩蕩蕩的大軍想要遮掩行迹也根本不可能。雖然楚國之前在對秦作戰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畢竟整體國力上與強秦還是存在着客觀的差距。大軍壓境,荊楚大地,人心惶惶,全國動員。

剛剛擊敗李信部隊的楚軍士氣正旺,面對強敵,全軍上下憑着一股守土衛國的血氣之勇,絲毫不懼,雖然秦軍悍勇善戰,王翦用兵如神,但是此時全國動員支援下的楚軍,依然有着與敵軍拼死血戰的決心和實力。

千年前的靜坐戰,王翦伐楚其實蘊含着兩種足以改變命運的智慧

很多時候,士氣和勇氣,可以成為戰勝的利器

然而王翦率領大軍而來,卻并不急着報之前李信戰敗之辱,謹慎修築防禦工事,兵力上處于優勢,擅長攻擊和突襲的秦軍反而慢慢悠悠地收縮陣型,擺出了一副防禦相持的架勢。兇悍好鬥的秦軍在王翦的布置下,對楚軍屢次挑戰不理不睬,看起來他們才是弱勢的一方一樣。

原本實力占優的秦軍采取守勢,楚軍自然不敢過于冒進攻擊已經修建了防禦工事的敵人。除了正常的布防和訓練之外,這支浩大的秦軍絲毫看不到之前讨伐各路諸侯時所具備的攻擊性,好像虎狼之師忽然變了味道,就像他們的主官老将王翦一樣,溫吞而又厚重。

這支秦軍也并不完全是跑來楚國觀光,在保持足夠防禦力量與楚軍對峙的同時,開始展開投石跳遠等增強體質的競賽,王翦每天除了問問部隊的後勤夥食之外,看起來唯一比較放在心上的,居然是這個看似無聊的部隊競賽了。

楚軍越發摸不到頭腦,擊敗秦軍的銳氣在一天天消磨,他們對于這種時刻繃緊神經卻又無從發洩的詭異戰争感到痛苦。一股血氣之勇随着時間的流逝漸漸沉寂,無法痛痛快快和敵人決一死戰卻又始終受到巨大戰争壓力的無形力量開始摧毀楚軍的戰鬥意志。

秦軍隻是防守,而楚軍從全國各地聚集的部隊開始出現混亂,不知道未來,看不清前景的頻繁調動隻是為了和秦人展開一場魚死網破的殊死搏殺,而秦軍卻保持着訓練、戰鬥準備以及不斷壓制的戰鬥欲望。

千年前的靜坐戰,王翦伐楚其實蘊含着兩種足以改變命運的智慧

避其鋒銳,擊其惰歸

王翦似乎忘記了這次戰争本應是一場震懾諸侯的複仇之戰。

整整一年過去了。秦國穩定軍事環境和強大的國力在這種對峙中占盡了優勢,雖然秦國精銳部隊六十萬被王翦率領出征,但是依然沒有任何諸侯敢于在此時挑戰和攻伐秦國。商君雖死,但是他的法令也讓整個秦國政治穩定,風氣嚴謹。

而楚國的狀況卻并不好。或許長江淮河的滔滔流水能夠孕育鐘秀的人文,浪漫的詩篇,但是從戰争的角度來看,楚人對高壓之下的持久戰,缺乏足夠的意志力和凝聚力。部隊在高強度的備戰下,疲憊不堪,将領對于軍隊,國君對于将領,控制能力都在下降。

秦國連年不斷的擴張,使得國家具備了足夠廣大的戰略縱深和緩沖,巴蜀的糧倉源源不斷地向前線運輸着充足的補給,秦人穩定的北方恰恰成為了楚國最脆弱的防守區域。六十萬秦軍保持着對楚軍主力的牽制,而楚軍卻在實力處于弱勢的情況下不得不調動部隊輪防。

一年的時間對于駐守的秦軍來說并不長,因為他們每天隻需要保證日常的戰術訓練強度,組織組織投石競賽。而對于楚軍來說,這一年,也消磨掉了當初戰勝李信部隊時的銳氣和血性。失去戰略主動的被動調防逐漸讓整個楚國的軍事體系出現了混亂。

千年前的靜坐戰,王翦伐楚其實蘊含着兩種足以改變命運的智慧

王翦伐楚前後所為,可以說,既看透了戰争,也看透了人生

楚國名将項燕的一次兵力調動終于被王翦發現了機會,養精蓄銳已久的秦軍突然出擊,疲憊混亂的楚軍一觸即潰,項燕戰死,楚王被俘,擁地千裡,帶甲百萬的楚國至此被劃為了強秦的一郡。這場雙方出動兵力近百萬的浩大戰争就以這樣波瀾不驚的形式的結束了。

這場戰争背後,是王翦對于局勢和軍隊士氣出神入化的掌控,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而他反複索要田産金銀的背後,卻是對君心最為透徹的了解。可以說,王翦,看透了戰争,也看透了人生。

其實,以勢壓人,最大化利用本方優勢的戰術,不管在什麼領域,都有着無可抵擋的強大力量,避實就虛,圓潤渾然的道家哲學思想,足以成為新時代中解決一切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而捆綁利益,制造需求以獲得信任,則是當今人際交往之中,無往不利的高超手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