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後的第一個冬季長假,怎麼過?不妨來這遊玩,并學紮染、識中藥。
“有意義的寒假生活,讓家長和孩子們在輕松的自然環境中,通過實踐勞作的方式了解自然、體驗文化。”1月19日,國家4A旅遊景區神農草堂為大小朋友的寒假準備了一場闆藍根“藍”色研學主題活動。
這裡還是全國首批中國小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寒假期間,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開展了“探秘中醫藥+”系列研學課程,圍繞“國民中藥”闆藍根,推出紮染綜合實踐課程,以研學實踐,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添彩。

走進神農草堂,感受中藥的精彩魅力。
博士做導師 為學生講解中醫藥知識
在現場的紮染過程中,孩子們将所有可能的藍色都盡情揮灑創作。完成紮染後,神農草堂場地邊上呈現出一片藍色的花海,從深藍、天空藍到牛奶藍,一條條紮染圍巾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複雜工藝終于成型,一幅幅藍色圖案完美呈現。
“哇,這裡僅是一期工程展示的就有365種中藥材!其中有我們認識的,也有很多不認識的,還有‘斷腸草’‘見血封喉’,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一名學生興奮地說道。研學活動當天,除了學習闆藍根紮染,中國小生們還參觀了神農草堂,體驗闆藍根的“難”和“藍”,360度認識闆藍根等中藥材。
紮染圍巾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複雜工藝終于成型。
“被稱為中藥界第一網紅闆藍根,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中,被稱為藍,而闆藍根一名則最早出自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畢業于北京大學、師從鐘南山院士的黃遠博士,作為“探秘闆藍根之旅”研學線路的導師,為30多名來自于多所中國小校學生以及研學教育界人士講解了神農草堂、闆藍根等中醫藥文化故事。
同學們在專業導師的陪伴下,探究中醫藥緣起,學習嶺南道地藥材等知識,在“遊”中發現問題、在“學”中應用知識,在“研”中解決問題,傳承中醫藥文化。
據神農草堂研學活動負責人介紹,該館開展本次中國小生寒假研學活動,主要是響應的“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教育訓練負擔,為學生課餘生活添彩。
“雙減”後首個寒假,學生們參加各類有意義的活動。
累計接待各類研學生超5萬人次
神農草堂由世界500強企業廣藥集團旗下的白雲山和黃中藥于2006年自籌資金所建,其堅持以弘揚中醫藥文化為己任,且是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中醫藥大省的首個落地項目。
據了解,神農草堂在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尤其是研學教育方面,擁有着豐富的中醫文化内涵,園區内種植有上千種中草藥,并建有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展等展館,其自主開發了“探秘中醫藥文化+”系列課程。
自2017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中國小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以來,參加神農草堂各類研學主題活動的學生已超過5萬人次。
“在‘探秘中醫藥文化+’等系列課程中,我們還通過讓學生們動起手來把中藥材調制成‘中藥包’或制作‘中藥香囊’,目的是讓學生們學會如何将中醫藥知識正确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神農草堂研學活動負責人介紹道。
活動最後,導師為本次研學活動做評價,并為完成了本次研學活動所有任務的學生們頒發了研學證書。
【記者】歐志葵
【作者】 歐志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