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洛文尼亞比立陶宛更脆弱,中國采取措施産生效果更快

據環球網報道,18日,台外事部門發言人歐江安回應斯洛文尼亞總理楊沙所謂“斯洛文尼亞正與台灣洽談互設‘代表處’”言論。歐江安宣稱,楊沙是台灣多年的“友好朋友”,他針對目前國際局勢發表的“真知灼見”,台外事部門“表達高度歡迎和誠摯感謝”。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們注意到斯洛文尼亞上司人公然發表挑戰一個中國原則,支援“台獨”的危險言論。我們對此深感震驚,強烈反對。

斯洛文尼亞曾經是前南斯拉夫地區獨立後政治最穩定的國家,除了獨立時與南斯拉夫人民軍爆發過10日戰争外,斯洛文尼亞維持着長時間的和平。斯洛文尼亞也在90年代屬于經濟發展較好的西巴爾幹國家,在東歐經濟轉型國家當中人均GDP名列第一,其經濟在較長時間内都保持着穩定增長。

斯洛文尼亞比立陶宛更脆弱,中國采取措施産生效果更快

斯洛文尼亞經濟的最大進出口夥伴都是德國,這也是德國在1991年後擴張對中東歐經濟影響的結果之一。其餘的夥伴包括意大利、法國、奧地利、克羅地亞、瑞士,中國在2020年跻身斯洛文尼亞進口國第六,約占斯洛文尼亞進口額的4.3%。斯洛文尼亞經濟很大程度上構成了歐盟的外圍産業鍊,主要負責的是為德國提供組裝和零部件。

斯洛文尼亞的工業從奧匈帝國時期就開始發展,其中汽車、金屬加工、化學醫藥、電氣裝置等是較為突出的經濟部門。其中汽車工業占比較大,2014年,汽車工業對GDP的貢獻率約為10.8%,占斯洛文尼亞全部出口的12.8%。奧迪、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大衆、福特、雷諾、标緻、菲亞特、雪鐵龍、豐田等國際知名汽車制造商均使用斯洛文尼亞生産的汽車産品。汽車産品主要出口市場為奧地利、克羅地亞、匈牙利、法國、德國、意大利、墨西哥、羅馬尼亞、西班牙、土耳其、英國、美國等。

斯洛文尼亞比立陶宛更脆弱,中國采取措施産生效果更快

斯洛文尼亞的經濟表現尚可,但政治秩序呈現日益混亂的局面。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先後已有五屆内閣未能完成任期提前倒台,政治碎片化和治理能力不足、A錢腐敗是政治秩序較為混亂的主要表現。簡單地說,比例代表制下的中東歐國家其實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碎片化現象,隻是斯洛文尼亞更為明顯,平均每屆政府執政時間僅兩年,可以想像他們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有效治理。在議會中,2018年的議會選舉足足有9個政黨獲得席位,并且從疑歐派、極右翼、左翼無所不包,很顯然不會有太多共識。

這次大放厥詞的總理、來自斯洛文尼亞民主黨的亞内茲·揚沙(Janez Janša)曾經先後在2004-2008年、2012-2013年、2020年至今三度擔任總理,甚至在2014年被倒閣後還入獄。此公曾是共産主義者,而後逐漸向右翼快速滑落,現在是一個極右翼,還被稱為“斯洛文尼亞特朗普”,事實上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未出時,此公還祝賀特朗普當選總統。可見此公行為是與特朗普類似的人物。有意思的是,此人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是政治盟友,而歐爾班幾乎是歐盟成員國中對華态度最積極的一個國家上司人。

此次大放厥詞的揚沙可能是為了轉移視線而開辟的新戰場,因為就在11月,斯洛文尼亞現任政府支援率創紀錄的跌到了19%,預計其他政黨也正在虎視眈眈。揚沙可能會借此機會主動惡化與中國的關系,塑造一個意識形态“英雄”的身份進行政治投機。至于是否拿到了好處,我們不得而知。

斯洛文尼亞比立陶宛更脆弱,中國采取措施産生效果更快

對于斯洛文尼亞,中國可以打擊的手段可能比立陶宛更多,也可以通過歐爾班或者德國政府間接施加一定壓力。而經濟上,比如德國汽車供應鍊上中國如果拒絕使用斯洛文尼亞産品也可以形成一定影響力。最為關鍵的是,揚沙的内閣很可能是任期有限的,斯洛文尼亞内部對華政策并沒有共識,當然也很難有。在這種背景下,采用對立陶宛的應對會更容易有效果,因為揚沙政府的抗壓能力要弱于立陶宛希莫尼特政府。

斯洛文尼亞比立陶宛更脆弱,中國采取措施産生效果更快

根據2015年時的調查,斯洛文尼亞社會對華态度其實較為積極。斯洛文尼亞整體對中國并不了解,甚至中歐合作的“16+1合作平台”、“一帶一路倡議”都不熟悉,但包括年輕一代普遍對中國投資表示歡迎,并且他們認為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占比也較高。在揚沙政府時期,斯洛文尼亞社會對華态度并沒有特别顯著的轉變,甚至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的孔子學院是最早運轉的一批孔子學院,并至今依然在繼續運轉。

斯洛文尼亞比立陶宛更脆弱,中國采取措施産生效果更快

是以,如果中國借助這個對抗性的機會,加深斯洛文尼亞對華了解,那麼對于未來穩住中東歐國家或許會有積極意義。我們不要怕對抗,但也不要一味對抗,在對抗中尋求加深了解才是改變被扭曲的利益認知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