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恰到好處的母愛,是什麼樣子?

作者:廖昊
恰到好處的母愛,是什麼樣子?

從女生變成母親,很多人無法很快進行角色的轉變,心裡也沒有做好準備,甚至有些手足無措,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小心翼翼,用力過猛孩子經受不住,放任松懈孩子又可能成長走偏。這讓很多媽媽頭疼不以,是以,作為一個母親,一份恰到好處的愛,不僅能讓你輕松自在,更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恰到好處的母愛,是你幸福的樣子

很多媽媽說,“自從做了媽媽,就忘記了自己是誰。”的确,有了孩子,最受影響,變化最大的人就是媽媽。不僅僅是角色身份的變化,還有看不見的内心變化。生活也翻天覆地的變了樣。我們常常期待,孩子會長成什麼模樣。卻也會憂心,自己變成什麼樣的母親,會不會因為自己的無知和犯錯傷害孩子?其實,“恰到好處”的母愛,就是你幸福的樣子。

快樂的家,首先需要有一個快樂的媽媽

媽媽的表情,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而且情緒是會傳染的。面對滿面愁容的母親,孩子的内心是不會平靜安詳的。你會發現,自己越在乎的人,越能影響自己的情緒。是以,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

科學家斯蒂芬•格倫回憶自己的母親時,提及了兒時的一件事。有一天,他從冰箱裡拿了一瓶牛奶,還沒走幾步,就失手将牛奶瓶掉在了地上,廚房裡頓時一片狼藉。他的母親聞聲而至,然而她既沒有發火,也沒有說教,更沒有處罰他,而是很平靜的說:"哦,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牛奶灑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經灑在地上了,在我們收拾幹淨之前,你想玩一會兒嗎?我想,玩牛奶說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

格倫真的就玩起了牛奶。幾分鐘過後,他的母親說:"牛奶是你灑在地上的,也應該由你來收拾幹淨。我這兒有海綿、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麼?"他選擇了海綿。然後在媽媽的指導下将地上收拾得幹幹淨淨。這個經曆給了他非常深刻的記憶。後來他回憶說,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他明白了無須害怕犯錯,犯錯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開始。

恰到好處的母愛,是什麼樣子?

看到這個故事,真的為格倫的母親點贊。一個恰到好處的媽媽,會寬容而耐心地對待犯錯的孩子。而不會隻是打擊孩子,責罵孩子笨手笨腳。

不要将自己完全跟孩子綁在一起

過度的愛,隻會讓彼此有一種窒息的感覺。孩子已經可以獨立的時候,父母就要學會放開。當然,在孩子還在嬰兒期時,我們要給予孩子親密的肌膚接觸和抱抱。可是孩子成長到大約2歲,就開始了獨立的第一步。從這時開始,父母要有意識地給他創造适當的獨立空間。比如讓他們單獨玩一會,不要去打擾。學會讓他們跟其他的親屬單獨相處一段時間。這些都需要父母的支援,特别是媽媽要放下心,而不要時時刻刻都圍着孩子轉。

到了3-5歲,孩子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他們的情緒迅速發展,脾氣也會越來越大。媽媽不要過多壓制孩子,而要多了解他們的情緒,學會接納。否則可能會阻礙他内在的自我發展,破壞他的性格養成。當然,在媽媽退出的時候,爸爸能起到一個重要的過渡作用,讓孩子有一個相對獨立又安全的空間,間隔遠一點感受自己的母親,并且習慣這種分離的感覺。當分離的時候,孩子内心還是滿滿的安全感,就不會那麼粘着媽媽了。

恰到好處的媽媽,更懂得愛自己

好好愛自己,做一個精緻的媽媽。很多媽媽覺得自己都做了媽媽,就可以随便穿。甚至穿着睡衣去接送孩子,也不梳洗就參加家長會。雖然沒必要穿着時髦昂貴,但還是希望自己能展示一個幹淨得體的形象。是以在出門前,換下自己的居家服,然後洗把臉,整理一下再出發。衣着得體,也是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媽媽的精緻得體,比爸爸們更重要。因為敏感而聰明的孩子們,也會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美麗的媽媽身上。孩子們不會去掙所謂的“面子”,可他們知道好看或者不好看。在孩子的心裡,自己的媽媽都是最漂亮的,就好比在媽媽們心裡,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可愛的。

恰到好處的母愛,是什麼樣子?

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應該也是我們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穿着得體,是一種教養,讓人覺得舒服。是以即使家務纏身,被瑣事牽絆的媽媽們外出還是要好好梳妝打扮,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

【來源:山西婦女網_親子教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