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幼波治療脂肪肝的經驗方,抓住了兩個關鍵點

作者:悅讀中醫

小編導讀

随着飲食不節和不健康生活方式越來越普遍,脂肪肝已經成為伴随現代人的常見症狀。傳統觀念認為,“胖子才得脂肪肝”,然而現在發現,脂肪肝在體重正常甚至偏瘦人群中的發病率也呈現增長趨勢。已故著名肝病專家關幼波認為,脂肪肝的病因,其實在痰濕。一起通過本文來學習關老的診療經驗吧——

(本文所提專家關幼波,師從其父、著名中醫關月波,是大陸著名中醫學家,在中醫内科、婦科、兒科以及外科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多年從事肝病的臨床及理論研究,比較全面地總結了中醫治療肝病的臨床經驗。首先把中醫學術與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編制成"關幼波肝病診療程式",為中醫現代化做了大膽的嘗試)

關幼波治療脂肪肝遵循濕痰是基礎、氣血為樞機、病理特點是痰瘀、病位特點是絡病、虛證辨證以治本、先期預防最重要的原則。早在20世紀70年代,他就提出脂肪肝的形成屬于濕濁凝痰,痰阻血絡,治療應從痰濕論治,并确立了祛濕化痰、疏肝利膽、活血化瘀、以化痰為重點的基本法則,制定經驗方:青黛10g,明礬3g,決明子15g,生山楂15g,醋柴胡10g,郁金10g,丹參12g,澤蘭12g,六一散15g。

随着疾病譜的不斷變化,飲食勞逸、精神情志作為脂肪肝的發病因素逐漸取代了感染性疾病而占據優勢。關幼波不斷總結治療經驗,後期臨床常使用橘紅、杏仁、旋覆花、生赭石、白術、茵陳、黃芩、白梅花、藿香、黨參、白蔻仁等藥物。

關幼波治療脂肪肝強調辨證施治,其中特别重視氣血辨證。脂肪肝的形成多因飲食不節,日久過食膏粱厚味,飲酒過度;或久病體虛,脾氣虛而失運;或久坐少動,情志内傷,疏洩失司,日久脾氣滞而少健運;或感受濕濁毒邪,脾氣困而難運;或氣虛、氣郁,使氣機運作滞澀,水谷精微運化輸布不利,停而生濕,聚而成痰,濕痰日久,深入血分,積于肝髒,壅滞肝膽,血行不暢,痰瘀互結,阻于肝絡而成。該病發病于氣,氣滞而濕聚;受病于血,濕痰入血,阻滞脈絡,病機轉化由氣入血。基本病機為濕聚痰凝,痰阻血絡。治療宜從痰濕論治。關幼波治療脂肪肝一方面行氣益氣,芳香祛濕化痰,治療氣分之痰,常用橘紅、杏仁、柴胡、旋覆花、生赭石、香附、白術、白梅花、藿香、黨參、黃精、白蔻仁等藥;同時活血補血,養陰祛濕化痰,治療血分之痰,常用白芍、赤芍、澤蘭、生山楂、當歸、藕節、丹參等藥。

關幼波治療脂肪肝的經驗方,抓住了兩個關鍵點

脂肪肝由氣機運作阻滞,濕痰内生,濕痰入血,積于肝髒,壅滞肝膽,血行不暢,痰瘀互結,阻滞肝絡而成。關幼波認為,治療應從痰瘀論治,調氣化痰活血。治“痰”——痰氣同治,治“瘀”——氣血兩調。痰氣同治慣用杏仁與橘紅、旋覆花與生赭石這兩組對藥。

杏仁苦,溫,能夠下氣止咳平喘,和胃潤腸消痰。橘紅辛、苦,溫,能夠行氣消食寬中,散寒燥濕化痰。兩者合用,辛開苦降溫通,可行氣寬中,升降旁達,調暢氣機,斷生痰之源;苦燥溫散,燥濕化痰,祛已成之痰,共奏理氣化痰之功,用于痰氣交結病在氣分之輕症,無論外感引起的有形之痰,還是久病、疑難重病導緻的無形之痰皆可使用。

旋覆花苦、辛、鹹,微溫,能夠下氣散結,滌痰開胸,消痞行水,以宣為主。代赭石苦,寒,色紅入血分,能夠鎮逆氣,降痰涎,平肝熱,以降為要。兩藥合用,苦辛通降,既調理氣機,有升有降,又化痰消壅,有宣有化,為理氣降逆、活血化痰的一對良藥,用于痰氣交阻病在血分之重症。

兩對藥痰氣同治,展現了關幼波“治痰必治氣、氣順則痰消”的思想,臨床兩組相合而用則作用更強。

關幼波臨床善用調理氣血的藥,如白芍、柴胡、赤芍、澤蘭、香附、白術、當歸、黃精、藕節、丹參等,其中澤蘭與藕節為理血治瘀常用對藥。澤蘭辛散肝郁,芳香舒脾,活血散結通絡,善統左右肝脾之血,活血不傷正,養血不滋膩,藥力橫向作用,對“門靜脈循環障礙”有通達之力。藕節入肝、肺、胃經,入肺可升,入胃能降,能行上下通行之血。其通而有節,止中有行散之意,散瘀止血,涼血養血,利水通經,兼有開胃之長,為血中氣藥,氣血兼行。澤蘭合藕節,通行全身之血,藥性輕靈平和,行血不動血,活血又養血,适用于氣滞血瘀的一切證候。

關幼波認為,脂肪肝濕濁内生,聚而成痰,日久入血,積于肝髒,血行不暢,痰瘀互結,阻滞脈絡。初病在脈,久而由脈及絡,發生傳變。肝絡損傷,肝體失養,久漸枯萎,形成肝纖維化、肝硬化。是以,治療伊始,理氣化痰活血應強調通透脈絡,要順其性,時時注意疏通,注意保護肝體,恢複肝功能,防其傳變。“通”為辨治脂肪肝的主要特點。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關幼波認為,“虛”首先要辨證,抓住疾病的本質,厘清因果,辨明是“因病而虛”還是“因虛而病”,進而決定下一步祛邪與扶正的先後與主次關系,做到治病求本。“因病而虛”治療以祛邪瀉實為主;“因虛而病”治療以補虛扶正為主。脂肪肝“因病而虛”多由情志不舒、肝郁氣滞所緻,治宜疏肝理氣,養血柔肝,藥如白芍、柴胡、橘紅、杏仁、旋覆花、生赭石、香附、當歸、藕節、丹參;濕熱外受者則清利濕熱,藥如橘紅、杏仁、柴胡、旋覆花、生赭石、赤芍、澤蘭、香附、茵陳、決明子、黃芩、白梅花、藿香、生山楂、白蔻仁、草河車、金錢草。“因虛而病”見脾虛濕盛者,藥用白術、白梅花、藿香、黨參、黃精、白蔻仁、生黃芪;氣陰虛、肝腎不足者,藥用白芍、決明子、黃精、當歸、丹參、川續斷、麥冬、五味子、生黃芪、北沙參、牛膝、西洋參等。

“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是關幼波治療脂肪肝的理念之一。他根據脂肪肝氣失運化、濕聚痰凝的基本病機,根據脾為生痰之源,調配了爽心茶。其主要成分有代代花、橘紅、菊花、砂仁、青茶等。其中代代花疏肝理氣,健胃化痰消脹;橘紅消食理氣寬中,燥濕健脾消痰;菊花清熱平肝解毒;砂仁芳香化濕,善理脾胃之氣滞;青茶清肝,降血脂。該茶口味清香,可醒脾疏氣,和胃解脹,祛濕化痰,清除食火。特别适用于暴飲暴食者,飯前飯後飲用尤佳,不僅可以預防脂肪肝的發生,對脂肪肝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如伴高脂血症者,可以決明子10g,生山楂10g,開水浸泡,代茶飲;或決明子90g,生山楂90g,鮮姜10g,米醋500mL,封口7日,每天5mL,日服3次。堅持服用,對降低血脂、預防脂肪肝的發生均具有一定效果。

名醫經驗集

關幼波治療脂肪肝的經驗方,抓住了兩個關鍵點

《京城名醫館名醫經驗集》(共4冊)

彙聚名醫名家,治病救人,起沉疴

傳播中醫文化,懸壺濟世,解疑難

燕京醫學研究叢書之《京城名醫館名醫經驗集》是京城名醫館30年來出診專家的治學、臨床、教學心得體會及經驗荟萃,旨在加強燕京醫學學術傳承,總結燕京醫學文化内涵,提升燕京醫學的傳播穿透力和影響力。全書包含四個分冊:《鞠躬盡瘁不悔篇》《畢盡餘生奮鬥篇》《燕京傳承譜新篇》和《薪火代代家傳篇》。燕京醫學研究叢書之《京城名醫館名醫經驗集》是京城名醫館30年來出診的74位專家的治學、臨床、教學心得體會及經驗荟萃。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内容選自《京城名醫館名醫經驗集1:鞠躬盡瘁不悔篇》(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耿嘉玮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檔來源于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