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秀才含金量有多高?享受多項特權,比公務員地位還高

從小到大我們看過了很多有關古代的連續劇,尤其是“秀才”這樣一個角色,在古代電視劇或者電影中經常會被人提起,就連魯迅先生的著作《孔乙己》也描述了一個落魄的考不上秀才卻僞裝讀書人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形象。那麼可能有很多人會比較疑惑古代的“秀才”在當今社會的階級地位是什麼呢?真的就像孔乙己那樣的迂腐讀書人嗎?或者會像大家口中所認為的那樣:古代的秀才就是沒有取得任何功名,更沒掙到錢的讀書人。

甚至有人認為古代的秀才比他們村的村長差得遠呢,村長至少還能在村裡找幾個“相好”的,還能開上幾十萬的小汽車,秀才算個啥呢?窮困潦倒,地位低下。現在我們就來讨論下,秀才是不是真的社會階級地位低下,窮困潦倒呢?

古代秀才含金量有多高?享受多項特權,比公務員地位還高

一、在古代考上秀才的難度有多大?比現在的211大學難考得多,至少相當現在的重點大學碩士畢業,并且是被所有行業尊敬的人。

清朝時期,科舉制度達到了最完善,最科學的階段,我們就用清朝中期秀才的錄取率和現在的重點大學錄取率對比一下。

清朝時期的秀才是三年錄取兩次,需要考三次,第一考是由縣令主持的縣試,過了縣試以後是府試,也就是第二考,由知府主持的考試,這兩關都過了就是童生了,這個時候僅僅算是有了考取秀才的資格了。第三就是院試,隻有考過了縣試和府試的人才有資格參加,并且需要至少一個成績很好的秀才推薦才行。院試由省裡面的學政來主持,通過了院試的童生就是真正的秀才了,當然秀才還要分三個等級,但都是有功名的人了,屬于士大夫階層,更重要的是有了參加舉人考試的資格。

古代秀才含金量有多高?享受多項特權,比公務員地位還高

清朝時期秀才是三年錄取兩次,每個縣參加考試的人大概到三百到五百左右,随着每個縣的大小和人口多少有差異,每次錄取人數大概二十人左右。錄取率大概是5%上下。而現在我們211大學的錄取率最高的省份是14%左右,錄取率最低的是4%左右,平均錄取率大概在9%上下。這樣看來,古代的秀才比現在211大學錄取率低得多,也就是考上秀才的難度比現在考上重點大學的難度大得多。

如果和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對比的話,那也是難得多,為什麼這樣說呢?雖然公務員錄取率更低,但最優秀的大學生一般很少回去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是以看似競争很大,其實最精英的人才大多沒有去參加公務員考試。而秀才的選拔基本上包括了當地最精英的人才,是以實際競争力就大得多了。

古代秀才含金量有多高?享受多項特權,比公務員地位還高

二、古代的秀才在十裡八村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可以免除所有的賦稅,成績好的秀才國家每月還要供給她糧食和銀子,任何一個秀才都可以去附近縣裡的學院教書或者學習,他們真窮嗎?

如果和舉人,進士比秀才是差得遠,但如果和地方上的大多數人比較,那秀才絕對是十裡八村有頭有臉的人物。而魯迅先生著作中孔乙己并不是因為太迂腐才過得很貧窮,而考不上秀才才是他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假如孔乙己考上了秀才,别說吃茴香豆,喝一點小酒,即使每天大吃二喝也是沒一點問題的,他免稅的土地可以租給雇農去種,每年收取租金,縣裡面每月也會發給固定的糧食,生活是不會有任何困難。實際上如果孔乙己真成了秀才,那就是地方上的鄉紳了,有着很多的特權,錢财根本就不是問題了。

古代秀才含金量有多高?享受多項特權,比公務員地位還高

三、秀才已經是有功名的人了,步入士大夫階層了,并且還有繼續考舉人的資格,或許他們就是以後的達官貴人,前途無量。

在古代秀才受人尊敬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秀才是潛力股。大家看電視上有好些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都願意嫁給一個年輕的秀才,還有那些非常漂亮的小家碧玉也非常渴望年輕秀才喜歡上自己。現在好多人認為這其實是假的,認為古代寫書的都是讀書人,這種劇情就是秀才們在做白日夢。

古代秀才含金量有多高?享受多項特權,比公務員地位還高

可是從好些古代流傳下來的資料看,美女愛上年輕的秀才并不是假的,而是古代的一種實際情況。因為年輕時能考上秀才的人,那基本上就是人中龍鳳了,後面很有希望考上舉人甚至進士,那不僅僅是豐衣足食的事了,而是光宗耀祖,可以讓子孫後代跟着榮華富貴幾輩子了。

雖然說現在的普通公務員比起古代的秀才在地位上差得很遠,也沒有太多的特權,也沒有那麼受人崇拜。但這種現象正好說明了我們的社會進步很大,完全消除了人和人之間的等級差别,于是人和人之間也變得更加公平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