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機可以洩露一一《道德經》第一章密碼破譯之衆妙之門(上)

作者:安逸樵夫3
天機可以洩露一一《道德經》第一章密碼破譯之衆妙之門(上)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繳。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譯文:

可以用語言文字定義和描述的道,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原本的道;被賦予概念和名稱的事物,就不完全是所要指稱的原本的事物。無,是天地混沌未開的狀态,萬物産生之前的初始;有,是最基本的初始物質形态,是天地萬物生成的根本。是以常常可以在虛無靜定的身心狀态中,用内心去觀想驗證無形世界的玄妙;也常常可以從有的角度,去觀想驗證有形世界的終始和邊際。無和有同源于道而名稱不同,是道的一體兩面。是意識和物質,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代名詞。兩者都深奧幽遠,無限的深奧幽遠。是産生萬物和洞悉萬物玄妙本質的門戶。

解說:

老子《道德經》的終極秘密主要集中在第一章。破解領悟了第一章,以後的章節就會融會貫通,迎刃而解。要讀懂這一章,有兩個問題必須首先弄清楚。一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兩種不同途徑,二是老子所說的道究竟包含了那些實質内容。

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可以從兩種途徑獲得。一種是正常的科學方法,即在後天學習前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再通過理論推理和實際觀測,實驗驗證,以不斷否定錯誤的認知,獲得對世界新的正确認知。另一種是非正常的現代科學還不能解釋的玄學方法。即極個别人通過長期修煉放松身心,在極其虛靜的禅定狀态中内觀和冥想,直接用人的心神意識去感覺世界萬物,進而獲得對世界的正确認知。佛家稱之為得般若智慧,明心見性;儒家稱之為明明德,道家稱之為得道。之是以把這種玄學方法也作為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是因為通過這種方法所獲得對世界的認知,有不少已被現代科學證明是正确的。而現代科學卻無法證明其獲得原理。比如佛家學說《金剛經》說,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毗立日用》偈曰,“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說明在還沒有發明顯微鏡的古代,佛家就已經知道人們肉眼無法看見的微生物,同屬于一種生命形态。傳統中醫依據五行學說,人體經絡,穴位理論,在疾病治療上可以收到奇效,而現代西醫解剖學和科學儀器,卻還未能發現其存在的證據和作用機理。中國上古文獻稱有形的物質世界為“其大無外,其小無内”。現代科學仍然還在探索宇宙的邊界和基本粒子的構成。《列子·天瑞篇》說:“粥熊曰,運轉亡已,天地密移,疇覺之哉?”意思是粥熊說,萬物運動旋轉永不停歇,天地也在秘密的移動運轉,誰發現了是什麼原因嗎?這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的著作,不僅打破了一直以來天圓地方的傳統認識,也比現代天體實體學的日心說,銀心說,宇宙膨脹理論早了兩千多年。類似這樣的例子可以說不勝枚舉。如果我們把禅定生慧的玄學方法排除在人類認知世界的正确途徑之外,我們就無法對上述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雖然到目前我們還不能完全明了其中的原理。

天機可以洩露一一《道德經》第一章密碼破譯之衆妙之門(上)

老子,莊子在其各自的著作中,都極力反對為學日益的傳統學習方法,而極力推崇為道日損的禅定生慧學習方法。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是錯誤的方法。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意思是丢棄那些所謂的聖明智巧,人們會得到百倍的利益,隻要能抱樸守真,清淨少欲,不去事事學習,也會有更好的智慧,而沒有少智的憂慮。老子和莊子的意思是,即使不用傳統的學習方法,也一樣可以獲得智慧,甚至是更高的智慧。因為用傳統的學習方法,得到的是片面的,零散的,甚至是錯誤的知識,而用禅定方法獲得的才是最究竟,最客觀的智慧。現代科學研究也證明,通過人們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所感覺到的資訊,隻是客觀世界極小的一部分。想要通過這極小部分的資訊,來獲得對客觀世界的正确認知是決無可能的。使用這兩種方法獲得知識和智慧的前提條件也是截然相反的。用傳統方法學習掌握知識,要有個人欲望。而且一般來說,欲望越大,收獲越多。而用禅定方法獲得智慧則必須去除欲望,特别是貪欲。是以儒家講止、定、靜、安、慮、得,格物緻知。佛家講諸法空相。緣起性空。道家強調緻虛極,守靜笃,無欲無為才能有為。這兩種擷取對世界認知的方法途徑不同,實作的前提條件也不同。如果認為上述老子和莊子這種對物質世界認知方法的颠覆性見解,是反智主義表現的話,那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老莊思想學說的正當性,合理性,科學性,更談不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揚。是以,佛家和道家、儒家禅定生慧方法,也是人們了解,認知世界的一條正确有效途徑。

既然儒釋道定能生慧的玄學方法,優于傳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可為什麼幾千年來的主流學習方法還是正常的,傳統的科學學習方法呢?這主要是因為:一,無始以來累積的貪求生命欲望,所不斷強化的自我意識迷失了人們的心智。緻使我執和貪欲主宰了生命價值。人們追求的生命價值表現,隻在于更多的物質财富,更高的權力地位,更大的功績名譽。而這些隻有通過強化我執和貪欲才能實作。玄學方法是通過去除我執和貪欲,追求生命的智慧究竟度,時空的自由度,生命的幸福度。兩者的目标定位各異導緻方法不同。二,長期農耕文明導緻生産力低下,文化傳播阻滞和創世神宗教影響,共同限制了人們以定生慧的玄學方法認知世界的努力。農耕文明決定了地域阻隔和文化融合交流遲滞;人們絕大部分時間要用于生存的努力;創世神文化則削弱了人的自主能動性。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以定生慧的玄學方法發展。三,兩種方法的難易程度,決定了玄學方法在一定時期注定是極少數有文化人士的選擇,而缺少文化和根器的人更難以快速收獲實際效果。傳統的學習方法簡單明了,收效快速而明顯,需要進行反複驗證;玄學的方法因個人文化和根性差異,生存環境和師承關系修習艱難,而且見效緩慢。絕大多數人可能終其一生而無所得。可一旦成就即是圓滿究竟。上述兩種方法,目的都是獲得對世界的正确認知,猶如兩條路徑登山。路線不同,方法迥異,目标一緻。筆者堅信,随着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生存環境改變,人們經濟,文化條件改善和精神需求的增長,以東方文化特有的認知世界的玄學方法,必然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