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大兵娶中國媳婦,苦等16年入籍,他說:我的根在中國

今天,我想寫一個特殊的中國人。

他出生在美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曾經是美國陸軍的一名士兵。

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讀過書,讀的是中文和中國曆史文化。

隻學了9個月的中文,他就帶着所有的積蓄,來了上海。

從此,他再也沒有離開中國。

他冒着生命危險掩護被國民黨搜捕的進步人士,為地下黨提供接頭地點。

後來,他成了新中國第一批入籍的外國人。

再後來,他把20多部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了英文。

他高興地說:中國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已深深地紮在了這裡,我是一個中國人

這個特殊的中國人就是沙博理。

想去東方看一看

1915年,美國紐約一個猶太人家庭迎來了一個新生兒。這個新生兒被取名為Sidney Shapiro。整個家族都沉浸在新生兒降生的喜悅之中,他們憧憬着這個孩子将來可以有所成就,為家族帶來新的榮光。

隻是他們卻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孩子的人生會和遙遠的東方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再也無法分割。

Sidney Shapiro長大之後上了美國的聖約翰大學,攻讀法律系,如果沒有意外他在畢業之後會成為一名律師。

二戰爆發了,Sidney Shapiro應征入伍,成了美國陸軍的一名高射炮士兵。這一段戎馬生涯徹底地改變了Sidney Shapiro的人生軌迹。

随着戰争程序加快,英法這些老牌帝國的衰落不可避免,美國崛起,即将成為新的世界強國。出于時局的需要,美軍選派了一批優秀的軍人學習世界各國的語言和文化,Sidney Shapiro被選中去學習中文和中國曆史。

美國大兵娶中國媳婦,苦等16年入籍,他說:我的根在中國

Sidney Shapiro很快就被中文的博大和美麗所征服,他深深地沉醉這東方古老的文字之中。退伍之後,他利用退伍津貼去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繼續學習中文和中國曆史。

在那個年代,國家之間的交流和來往并不如現在這般頻繁和便捷。Sidney Shapiro在美國學習中文,雖然學得很刻苦,但是他總覺得少點什麼,無法觸碰到真實的中國和中國文化。

Sidney Shapiro決定,我要去看看真正的中國。

1947年,Sidney Shapiro揣着僅有的200美元積蓄踏上了前往中國的輪船。而到他出發的這一刻,他隻不過學了9個月的中文。

黑暗世界的曙光

“一個中國男子穿着長袍,沿着江岸飄過,渾身散發着中世紀般的老舊氣味。”

這是中國留給Sidney Shapiro的第一眼印象。說實話,這和那些教科書上說的燦爛文明相去甚遠,這一刻Sidney Shapiro是失望的。

1947年的中國,正處于黑暗和光明做殊死搏鬥的年代。Sidney Shapiro所處的上海雖然是遠東繁華都市,但在五光十色的十裡洋場背後,卻是底層人民的重重苦痛。

Sidney Shapiro回憶道“那時候我看到的中國是很恐怖的。群衆非常苦,統治階級打人、欺負人,老百姓很窮。”

失望、迷茫、不解如海水般洶湧地襲來,Sidney Shapiro一度無法接受自己心中美好國度的現狀。

所幸,他很快就在黑暗世界中看見了一絲曙光。

經人介紹,他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也是改變他一生的人,鳳子。

鳳子原名封季壬,比Sidney Shapiro還大3歲。鳳子是她的藝名,她的家庭是廣西一個詩書傳家的名門望族。此時她正在複旦大學深造。鳳子在當時的上海文藝界非常活躍,出演過話劇《日出》、《雷雨》。

而鳳子的另一個身份則是我黨的地下黨員。

美國大兵娶中國媳婦,苦等16年入籍,他說:我的根在中國

在鳳子的幫助之下,Sidney Shapiro的漢語更加熟練了,而且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文化。也就是在這一時期,Sidney Shapiro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沙博理,意為“博學明理”。

那麼,接下來開始,我們就稱呼他為沙博理。

通過鳳子,沙博理了解中國文化之餘,也意識到在這黑暗的世界之中,有一種紅色的力量,正在磅礴而出;而這種力量,将會改變整個中國。

這一點,鳳子相信,很多中國人相信,沙博理也相信。

為了目睹千年古國的巨變,沙博理選擇了留在中國。而他也開始融入到了滾滾革命洪流之中。

沙博理利用自己合法身份掩護進步人士和地下黨員,幫助籌款籌藥送到解放區。沙博理此時雖然是一個美國人,但他也沒有什麼顯赫的身份。在國統區做這些事情,同樣也要冒着生命危險。

不過沙博理卻沒有害怕,他說“來到中國,看到中國共産黨是進步力量的代表,我敬重他們,希望幫助他們做一點事。”

1948年5月,沙博理和鳳子邁入婚姻殿堂。沙博理這樣形容自己的摯愛

因為鳳子,我才能适應并且心滿意足地生活在中國。她已成為我的中國。鳳子、Phoenix、 我的中國的鳳凰。我愛上了鳳凰,也愛上了中國龍

留下來!留在這個國家!

婚後,鳳子地下黨員身份暴露,兩人不得不離開上海,準備取道北平,前往解放區。

然而敵人的盤查太嚴密了,危險重重,兩人不得不在北平逗留了下來。

不過很快,北平就和平解放。

北平解放的時候,沙博理騎着自行車趕到西直門迎接解放軍。那一刻,沙博理和其他中國人一樣,内心中洋溢着喜悅和激動。沙博理回憶道“解放軍他們很帥,衣服都是幹幹淨淨的”

此時的沙博理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新時代,他和很多戰士們一樣,開着玩笑說蔣介石是“運輸大隊長”

開國大典上,沙博理和鳳子被邀請上天安門觀禮。

美國大兵娶中國媳婦,苦等16年入籍,他說:我的根在中國

作為一個外國人,沙博理和無數中國人一起見證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當時的場景,沙博理幾十年後回憶起來依舊曆曆在目,恍如昨日。

當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沙博理和所有人一樣,先是安靜,幾秒之後陷入了歡呼和激動之中。盡管此時的沙博理還不是中國公民,但置身于這偉大浪潮之中的他,也感覺到了那一股豪邁的激情,也感覺到了那凝重的喜悅。

也就在這個時候,沙博理聽到一個聲音,留下來!留下來!留在這個國家!

從此,沙博理永遠地留在了中國,再也沒有離開。

我的根在這裡,我是一個中國人

新中國成了之後,沙博理開始從事文學翻譯工作。

沙博理把他對中國,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全部傾注到了工作之中。他翻譯了大量的中國文學作品,比如《家》、《春蠶》、《李有才闆話》、《保衛延安》、《創業史》、《林海雪原》等作品。而其中最為成功的要算是沙博理翻譯的《水浒傳》。這個版本被公認為“信、達、雅”兼備的最佳版本。

沙博理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把中國文化傳播到了更廣闊的地方,也把自己對中國的愛傳遞給了更多的人。通過沙博理的譯作,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中國,開始了解中國。為了表彰沙博理的翻譯成就,沙博理獲得了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美國大兵娶中國媳婦,苦等16年入籍,他說:我的根在中國

沙博理定居在中國,他既目睹過舊中國的黑暗腐敗,也親身經曆了新中國的蓬勃朝氣和滄桑巨變。他為自己能夠目睹和參與這偉大的奇迹而自豪。

“我一生中第一次感覺到成就感,我不僅僅需要個人的進步,還想要成為這個生氣勃勃的社會的一分子,和中國一同進步”。

1963年,經過周總理特批,沙博理成了第一批加入新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沙博理幸福地寫道“我不再是一個關心的幫忙者,而是成了一個完全的參加者”

1983年,沙博理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并于此後連續六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成為全國任期最長的“洋委員”。

2011年,沙博理獲得了“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此前獲得這個獎項的人有楊振甯、袁隆平、錢學森。沙博理動情地說“我的根就在中國,我是一個中國人”

2014年10月18日,沙博理在中國安詳地去世,享年99歲。

從1947年開始,沙博理在中國呆了67年。

對沙博理而言,中國社會有一種從容舒适的溫暖和親切感

這漫長的67年裡,沙博理從一個壯年變成了一個老者。他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留在了中國,都給了中國。

這漫長的67年裡,中國成了沙博理的家,也成了他最後的歸宿。

他用自己的筆贊美中國,他用自己的雙腿丈量中國,他參加革命,他翻譯寫作,他考察民生,他為這個國家沒有保留地奉獻了所有。

沙博理,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全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