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大兵娶中国媳妇,苦等16年入籍,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今天,我想写一个特殊的中国人。

他出生在美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曾经是美国陆军的一名士兵。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读过书,读的是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

只学了9个月的中文,他就带着所有的积蓄,来了上海。

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中国。

他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被国民党搜捕的进步人士,为地下党提供接头地点。

后来,他成了新中国第一批入籍的外国人。

再后来,他把2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了英文。

他高兴地说:中国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已深深地扎在了这里,我是一个中国人

这个特殊的中国人就是沙博理。

想去东方看一看

1915年,美国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儿。这个新生儿被取名为Sidney Shapiro。整个家族都沉浸在新生儿降生的喜悦之中,他们憧憬着这个孩子将来可以有所成就,为家族带来新的荣光。

只是他们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孩子的人生会和遥远的东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割。

Sidney Shapiro长大之后上了美国的圣约翰大学,攻读法律系,如果没有意外他在毕业之后会成为一名律师。

二战爆发了,Sidney Shapiro应征入伍,成了美国陆军的一名高射炮士兵。这一段戎马生涯彻底地改变了Sidney Shapiro的人生轨迹。

随着战争进程加快,英法这些老牌帝国的衰落不可避免,美国崛起,即将成为新的世界强国。出于时局的需要,美军选派了一批优秀的军人学习世界各国的语言和文化,Sidney Shapiro被选中去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

美国大兵娶中国媳妇,苦等16年入籍,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Sidney Shapiro很快就被中文的博大和美丽所征服,他深深地沉醉这东方古老的文字之中。退伍之后,他利用退伍津贴去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继续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

在那个年代,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来往并不如现在这般频繁和便捷。Sidney Shapiro在美国学习中文,虽然学得很刻苦,但是他总觉得少点什么,无法触碰到真实的中国和中国文化。

Sidney Shapiro决定,我要去看看真正的中国。

1947年,Sidney Shapiro揣着仅有的200美元积蓄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轮船。而到他出发的这一刻,他只不过学了9个月的中文。

黑暗世界的曙光

“一个中国男子穿着长袍,沿着江岸飘过,浑身散发着中世纪般的老旧气味。”

这是中国留给Sidney Shapiro的第一眼印象。说实话,这和那些教科书上说的灿烂文明相去甚远,这一刻Sidney Shapiro是失望的。

1947年的中国,正处于黑暗和光明做殊死搏斗的年代。Sidney Shapiro所处的上海虽然是远东繁华都市,但在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背后,却是底层人民的重重苦痛。

Sidney Shapiro回忆道“那时候我看到的中国是很恐怖的。群众非常苦,统治阶级打人、欺负人,老百姓很穷。”

失望、迷茫、不解如海水般汹涌地袭来,Sidney Shapiro一度无法接受自己心中美好国度的现状。

所幸,他很快就在黑暗世界中看见了一丝曙光。

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也是改变他一生的人,凤子。

凤子原名封季壬,比Sidney Shapiro还大3岁。凤子是她的艺名,她的家庭是广西一个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此时她正在复旦大学深造。凤子在当时的上海文艺界非常活跃,出演过话剧《日出》、《雷雨》。

而凤子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我党的地下党员。

美国大兵娶中国媳妇,苦等16年入籍,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在凤子的帮助之下,Sidney Shapiro的汉语更加熟练了,而且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Sidney Shapiro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沙博理,意为“博学明理”。

那么,接下来开始,我们就称呼他为沙博理。

通过凤子,沙博理了解中国文化之余,也意识到在这黑暗的世界之中,有一种红色的力量,正在磅礴而出;而这种力量,将会改变整个中国。

这一点,凤子相信,很多中国人相信,沙博理也相信。

为了目睹千年古国的巨变,沙博理选择了留在中国。而他也开始融入到了滚滚革命洪流之中。

沙博理利用自己合法身份掩护进步人士和地下党员,帮助筹款筹药送到解放区。沙博理此时虽然是一个美国人,但他也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份。在国统区做这些事情,同样也要冒着生命危险。

不过沙博理却没有害怕,他说“来到中国,看到中国共产党是进步力量的代表,我敬重他们,希望帮助他们做一点事。”

1948年5月,沙博理和凤子迈入婚姻殿堂。沙博理这样形容自己的挚爱

因为凤子,我才能适应并且心满意足地生活在中国。她已成为我的中国。凤子、Phoenix、 我的中国的凤凰。我爱上了凤凰,也爱上了中国龙

留下来!留在这个国家!

婚后,凤子地下党员身份暴露,两人不得不离开上海,准备取道北平,前往解放区。

然而敌人的盘查太严密了,危险重重,两人不得不在北平逗留了下来。

不过很快,北平就和平解放。

北平解放的时候,沙博理骑着自行车赶到西直门迎接解放军。那一刻,沙博理和其他中国人一样,内心中洋溢着喜悦和激动。沙博理回忆道“解放军他们很帅,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

此时的沙博理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新时代,他和很多战士们一样,开着玩笑说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

开国大典上,沙博理和凤子被邀请上天安门观礼。

美国大兵娶中国媳妇,苦等16年入籍,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作为一个外国人,沙博理和无数中国人一起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而当时的场景,沙博理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沙博理和所有人一样,先是安静,几秒之后陷入了欢呼和激动之中。尽管此时的沙博理还不是中国公民,但置身于这伟大浪潮之中的他,也感觉到了那一股豪迈的激情,也感觉到了那凝重的喜悦。

也就在这个时候,沙博理听到一个声音,留下来!留下来!留在这个国家!

从此,沙博理永远地留在了中国,再也没有离开。

我的根在这里,我是一个中国人

新中国成了之后,沙博理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

沙博理把他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全部倾注到了工作之中。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比如《家》、《春蚕》、《李有才板话》、《保卫延安》、《创业史》、《林海雪原》等作品。而其中最为成功的要算是沙博理翻译的《水浒传》。这个版本被公认为“信、达、雅”兼备的最佳版本。

沙博理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地方,也把自己对中国的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通过沙博理的译作,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中国,开始了解中国。为了表彰沙博理的翻译成就,沙博理获得了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美国大兵娶中国媳妇,苦等16年入籍,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沙博理定居在中国,他既目睹过旧中国的黑暗腐败,也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蓬勃朝气和沧桑巨变。他为自己能够目睹和参与这伟大的奇迹而自豪。

“我一生中第一次感觉到成就感,我不仅仅需要个人的进步,还想要成为这个生气勃勃的社会的一分子,和中国一同进步”。

1963年,经过周总理特批,沙博理成了第一批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沙博理幸福地写道“我不再是一个关心的帮忙者,而是成了一个完全的参加者”

1983年,沙博理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于此后连续六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成为全国任期最长的“洋委员”。

2011年,沙博理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此前获得这个奖项的人有杨振宁、袁隆平、钱学森。沙博理动情地说“我的根就在中国,我是一个中国人”

2014年10月18日,沙博理在中国安详地去世,享年99岁。

从1947年开始,沙博理在中国呆了67年。

对沙博理而言,中国社会有一种从容舒适的温暖和亲切感

这漫长的67年里,沙博理从一个壮年变成了一个老者。他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留在了中国,都给了中国。

这漫长的67年里,中国成了沙博理的家,也成了他最后的归宿。

他用自己的笔赞美中国,他用自己的双腿丈量中国,他参加革命,他翻译写作,他考察民生,他为这个国家没有保留地奉献了所有。

沙博理,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全文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