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作者:小洋哥

张学良将军,这位曾支配东北乃至全中国军政大权的风云人物,晚年不得善终,在监狱中度过了将近20个春秋。离别祖国故土54年后,他64岁的独子张闾琳终于有机会重返东北老家,一圆父亲多年来的夙愿。然而,这位身份特殊的张闾琳,自幼就被生母赵一荻托付给外国朋友抚养,长大后更是在美国定居,成为一名航天专家。这样一个汉语落后、对故国陌生的张闾琳,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是否能完成父亲的遗愿?他的归乡之路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呢?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一、父亲身世多舛 儿子命运坎坷

1914年,张学良续弦于凤至,彼时他红袖添香,似已得偿所愿。阖家欢乐,岂料命运无情,先后将张家三子一一夺去。长子张闾珣精神有恙,张学良不遗余力资其就学,却最终因西安事变阴影无疾而终。次子张闾玗更是短命,令张雪中送炭,悲痛万分。幼子张闾琪虽然贤惠,但也命不久矣,10岁便撒手人寰。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一时之间,张学良丧子之痛如山岳般压在心头,妻子于凤至亦悲恸欲绝。二人唯一的慰藉,就是张学良的私生子张闾琳了。1930年,赵一荻为张学良诞下此子,既是他在外惹的情债,也是他晚年唯一的嗣子。

然而,命运弄人,张闾琳出生不久,张学良便因西安事变身陷囹圄,赵一荻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四处逃亡。为了给儿子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赵一荻最终将张闾琳托付给了老友伊雅格夫妇,自己则前往贵州阳明洞陪伴张学良渡过艰难的狱中岁月。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年幼的张闾琳就这样被生生隔绝于父母,托付到异国他乡。为了确保他的安全,伊雅格夫妇不得不将其改名"克尔",并要求他改口英语,从此与母语决裂。在严密的保护下,张闾琳一点一滴长大,直到踏入青年时代,才隐约获知自己的身世。

与此同时,张学良夫妇在狱中肉体折磨和精神煎熬并存。张闾琳每每作梦,都会梦见父母憔悴的面容,泪水滚滚而下。赵一荻那一头漆黑的秀发也因忧思成疾而花白。母子俩时常在梦中相见,却终究无法重逢。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岁月催人老,就这样一晃54年过去了。当张闾琳第一次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满是喜悦,却又夹杂着些许隔阂和陌生。是啊,半个多世纪的等待换来的,不过是对母语和故乡文化的生疏而已。

二、归乡路漫漫 寻根历程艰辛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张闾琳自幼被隔离于异邦,与生身父母无缘相见。直到1988年,国共恢复邮路往来,台湾方面同意张学良家属可透过香港探亲,张闾琳才有机会寻访根脉。

寻亲之路却远非坦途。当年张学良被囚,全家散落各地,音讯全无。要寻找张闾琳的下落,实属勘亭�坷途。幸而有张学良的侄儿董显光孜孜不倦,历经艰辛,终于循线拨云雾而现张闾琳的踪影。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原来,张闾琳早已在美国归化,姓名也改为"Johnny K.C. Chang",并从事航天工程师的工作。为了寻访故乡,他曾几度想方设法获取中国签证,但均因中美关系紧张而无疾而终。

直到1995年,中美两国重新建交后,航空航天界的一次展览会为张闾琳重返祖国创造了良机。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他以航天专家的身份首次踏上祖国的国土。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虽只是展会为由,暂时的短期签证仍无法让张闾琳尽兴游览故里,但他总算是实现了回国的梦想。中国政府对这位特殊身份的客人予以高度重视,由国务院侨办安排专人热情接待,并精心策划了行程路线。

在随行官员的陪同下,张闾琳首站来到了故乡沈阳。当他踏上东北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对祖国的钟灵毓秀自然风光念念不忘;另一方面,母语的生疏又让他无法与普通百姓畅所欲言,只能借助翻译沟通交流。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为了帮助张闾琳尽快熟悉祖国国情,中国侨办特意为他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行程。他先是拜谒了曾祖张作霖的陵园,扫墓敬献瞻仰先人功勋;随后又参观了张学良的旧居,沉浸在父亲当年的荣光回忆中。

三、故里重温 亲友重逢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张闾琳初次重返故里,心境自是激动万分。虽无法用流利的汉语直接表达,但他借助翻译的辅助,还是向随行的工作人员诉说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留恋。

"我出生在这里,虽然后来就被母亲送往国外,但对这里一草一木都还记忆犹新。"张闾琳用英语说道,随后翻译将他的话传译给在场的工作人员,"能够重返故里,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就仿佛做梦一般。"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工作人员们听罢,也都被这位客人质朴的语言所打动,纷纷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让他重拾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行程中,工作人员们都本着"熟能生巧"的原则,努力满足张闾琳的各种要求。他们首先带领张闾琳前往沈阳张作霖陵园,让他有机会拜谒自己的曾祖父。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站在曾祖陵园前,张闾琳默默凝视着墓碑上的名字,虽然无法完全理解碑文的含义,但他依旧深深鞠躬,向这位开疆拓土的先驱人物表达最高的敬意。

参观完曾祖陵园后,张闾琳又被带领前往了张家大院,那里曾是他父亲张学良的老宅。尽管年代久远,当年的气息已所剩无几,但那熟悉的建筑风格依旧让张闾琳感到亲切无比。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这里就是父亲的老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啊!"张闾琳惊讶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渴望的味道。为了让他更好地重温往昔,工作人员们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还邀请了一些老人前来,与张闾琳促膝长谈、回忆往事。

其中,有一位老人声泪俱下地说:"您可太像您父亲了!当年他英武不凡、仪表堂堂,真是一代名将啊!"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听到这番话,张闾琳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但从翻译的表情中,他已经感受到了这位老人对张学良的无限怀念与思恋。于是,他也热泪盈眶,向老人深深一鞠躬,以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四、寻访失去的母语和传统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张闾琳幼年被迫背井离乡,远赴他乡长大,虽然有幸在伊雅格夫妇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但始终无法体会到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母语的熏陶。这一切都让他在学习母语和传统文化上付出了更多的汗水。

初次回国后,张闾琳就向工作人员们抱怨道:"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我对祖国的语言和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这让我在与亲朋好友交流时十分吃力,感到非常遗憾。"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工作人员们听后也深有体会,遂特意为他请来了国内顶尖的语言专家,希望能让他重新拾起失去已久的母语。语言专家首先从发音开始逐步纠正张闾琳的口音,并教授他一些最基本的生字和词语,让他能初步掌握日常交流的能力。

随着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张闾琳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人员们随即又安排了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张闾琳一点一滴地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在国画课上,张闾琳虽然笔法生疏,但依然拿着笔勾勒出了一幅幅清新质朴的画作,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而在书法课上,他执笔unhwa,用遒劲有力的笔锋一次次书写着"张学良"三个大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父亲的无限怀念。

除了文化课程,张闾琳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还尝试了烹制一些经典的东北家乡菜。他亲自下厨,按照祖传的做法,熟练地烹制出了狗不理包子、酸菜白肉、凉拌黄瓜等拿手好菜,久违的乡音乡味让他感慨万千。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这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做的家乡菜,真是太怀念了!"张闾琳品尝着美味,对翻译说道,"虽然我一直在国外长大,但通过学习语言和传统文化,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根。"

五、延续家族血脉 乐见亲人团圆

张闾琳作为张学良唯一的嗣子,在拜访完故里后,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见到父亲的亲人们,以及张家后人,从而延续这个悠久家族的血脉。

有了这个愿望,工作人员们随即着手安排张闾琳与张家后人的见面。经过多方打听,他们终于联系上了张学良的侄孙张福珍,并于沈阳一家酒店预定了包间,为亲人们的重逢做足准备。

张学良唯一幸存的儿子:不会讲汉语,64岁首次回大陆完成父亲遗愿

见面那天,张闾琳早早就来到了包间。当张福珍一行人走进来时,他第一眼就被张福珍那与张学良极为相似的面容所吸引,激动得几乎合不拢嘴。

"福珍,你可真像我父亲啊!"张闾琳用生疏的汉语说道,随即又转过头对翻译说:"请问他是不是也姓张?是我父亲亲戚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张闾琳立刻起身上前,给了张福珍一个热情的拥抱。久别重逢的亲人们纷纷热泪盈眶,场面无比感人。

在随后的交流中,张闾琳详细询问了张家在他离开后的种种遭遇。原来,张学良被捕入狱后,整个张家几乎覆没,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也遭到牵连,受尽苦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张家才重新焕发生机,后人们也终于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我当年被迫离开,再无音讯,一直对张家的遭遇心存愧疚。"张闾琳说,"今天能够重逢,我终于卸下了这重大的心理包袱。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我一定会努力弥补这些年的缺失。"

张福珍听后,连连摆手表示并无怨恨,反而对张闾琳能够康健长大而由衷感到高兴。他说:"闾琳,你是张家后代中唯一的嫡长孙,我们都很欣慰你能安全地活下来。从今往后,就让我们互相扶持,共同延续张家香火吧!"

在工作人员的操办下,双方随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拜祖大典,缅怀先人,祈求张家后人兴旺发达。张闾琳更是被张家后人们正式纳入家族,成为张家这一支香火传人。

就这样,一别经年,久渴重逢,张闾琳终于圆了他的夙愿。有了张家后人的支持和帮助,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今后,他必将竭尽全力,弥补上延续张家香火的遗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