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政支援織牢農業保險“安全網”

作者:光明網

農業保險在提高自然災害風險抵禦能力、保障廣大農戶收益、提高農業生産積極性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為順應農業保險高品質發展内外部環境新變化,更好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财政部日前修訂出台《中央财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加強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管理、推動農業保險轉型更新。

持續惠及廣大農戶

近年來,在一系列突發自然災害後,投保農戶均得到了及時賠付,農業保險惠及農戶作用不斷發揮,“防火牆”“安全網”功能日益凸顯。

2021年,财政部會同有關方面,在13個糧食主産省份的産糧大縣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2021年,中央财政撥付保費補貼333.45億元,較上年增長16.8%,帶動中國農業保險實作保費收入965.18億元,為農業生産提供風險保障4.78萬億元。

此次修訂出台的《辦法》在補貼政策、預算管理、機構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進行了整體規範和優化。據介紹,《辦法》優化了大宗農産品保費補貼比例體系和地方特色農産品保險獎補政策,促進承保機構降本增效,夯實高品質發展基礎,確定農業保險政策精準滴灌。

完善補貼比例體系

補貼比例是各地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的關鍵因素,也是各地的主要關切。此次《辦法》對大宗農産品險種的保費補貼比例作出了規定。

财政部金融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辦法》統一了各地種植業保險保費的補貼比例,提高中央财政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種植業保險的支援力度。對于稻谷、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膠、三大糧食作物(稻谷、小麥、玉米)制種保險的保費,在省級财政平均補貼比例不低于25%的基礎上,中央财政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其中,中央财政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膠、三大糧食作物制種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由35%或40%統一提高至45%。同時維持各地養殖業、森林和涉藏特定品種保險保費補貼比例穩定。

省級補貼比例計算方式也得到優化,給予地方财政更大自主權。《辦法》明确,以保費規模為權重,權重平均計算省級财政補貼比例。“采取這種方式,有利于省級财政結合本省農業保險發展實際和下轄市縣财政承受能力,将省級财政保費補貼資金在各險種、各市縣之間合理配置設定,避免補貼比例‘一刀切’。”上述負責人說。

優化調整獎補政策

近年來,地方優勢特色産業發展較快,在促進農戶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荔枝、湖南柑橘、湖北小龍蝦、甯夏枸杞、内蒙古肉牛、陝西蘋果、西藏藏雞等地方特色農産品保險都獲得了中央财政獎補政策支援。2019年起,财政部試點實施地方優勢特色農産品保險獎補政策,并于2020年進一步擴面增品。此次,《辦法》對這一政策作出了較大優化調整。

上述負責人介紹,本次修訂《辦法》着重突出績效評價導向,對各地分檔獎補,并将獎補政策擴大至全國範圍實施。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産品保險,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給予獎補支援,結合各省份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綜合績效評價結果和地方優勢特色農産品保險保費規模權重配置設定。“按照綜合績效評價得分将各省份劃分為4檔,第一、二、三檔分别配置設定綜合績效評價結果整體獎補資金總額的50%、35%、15%,每一檔内各省份平均配置設定;第四檔不予配置設定。”(記者 汪文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20日 第 04 版)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