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四”未能抹滅韓愈的光彩

作者:唐曉敏

唐曉敏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反傳統為特色,重點批判的是儒家思想,而韓愈是儒家思想的繼承者,是以,這一時期韓愈受到批評、批判,是很自然的。

  當時激烈反傳統文化的人,往往對韓愈加以批評。如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中即說:“吾人今日所不滿昌黎者二事:一曰,文猶師古。雖非典文,然不脫貴族氣派,尋其内容,遠不若唐代諸小說家之豐富,其結果乃造成新貴族文學。二曰,誤于‘文以載道’之謬見。文學本非載道而設,而自昌黎以迄曾國藩所謂載道之文,不過抄襲孔孟以來極膚淺,極空泛之門面語而已。”

  對韓愈批評最甚的是周作人,他寫了多篇批評韓愈的文章,既批評韓愈的道統,也批評韓愈的文章。周作人對韓愈幾乎全盤否定,說韓愈“是封建文人的代表,熱中躁進,頑固妄誕而膽小,幹谒宰相,以勢利教兒子,滿口禮教”,韓愈文章“實乃虛驕粗犷”,“雖然韓愈号稱文起八代之衰,六朝的骈文體也的确被他打倒了,但他的文章,即使最有名的《盤谷序》,據我們看來,也實在作得不好。”甚至說:“我找壞文章,在他的那裡找代表”。他還在韓愈文章中挑毛病,如認為《送孟東野序》有所謂文理不通之處。

  作家廢名是周作人的學生,他也像周作人一樣,對韓愈加以批評,他認為,将《送董邵南序》選入教材簡直是誤人子弟。

  相比之下,魯迅批評韓愈不那麼直接,雖然他對韓愈也不贊賞。魯迅對唐代傳奇非常重視,但傳奇在唐代不受尊重,由此他說:“論者每訾其卑下,貶之曰‘傳奇’,以别于韓柳輩之高文”,略帶諷刺。

  不過,這一時期以及此後,也有許多人贊揚韓愈,主要是贊揚韓愈的文章。

  批評家李健吾說道:“韓愈所有的文章,從散文的立場來看,最是富有散文的節奏。他的行文不平闆,他所追求的永遠屬于一種跌宕起伏的氣勢。為了得到這種珍貴的反乎詩的節奏,他會在一個冗長的句子下面來一個短促的句子,他會在單調的陳述之中,忽然呈出一種意外的奇突。意思并不多,也并非了不得的新奇。但是什麼東西迷誘我們,不忍把他丢開。”他還說:“韓愈文章的成功在乎他的熱誠,如托爾斯泰所謂的藝術的真誠。”這應該是很高的評價。

  吳宓更為韓愈之道辯護,說道:“韓昌黎謂‘文以載道’。此道非僅儒家之道、孔孟之道,實即萬事之本源,人生之真理。是故詩以載道,且以布道。人之讀詩者,如就燈得光,圍爐取暖,顧燈内之光、爐中之熱,亦不過宇宙間之光熱之一部分,暫寄托于此燈此爐内。縱或放射變形亦終不消滅,惟流轉循環,分合隐現而已。由此比喻,可知真理永存不滅。而詩人之載道布道,實有代天受命,參贊化育之功矣。”

  有趣的是,魯迅對韓愈沒有好感,但有人又将韓愈與魯迅相提并論。如郭沫若和聞一多就是這樣。

  郭沫若在《寫在菜油燈下》就說道:“考慮到在曆史上的地位,和那簡練、有力、極盡了曲折變化之能事的文體,我感覺着魯迅有點像‘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

  聞一多在魯迅逝世時寫道:“魯迅先生死了,除了滿懷的悲痛之外,我們還須以文學史家的眼光來觀察他。我們試想一下,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人物中支配我們最久最深刻,取着一種戰鬥反抗的态度,使我們一想到他不先想到他的文章而先想到他的人格的,是誰呢?是韓愈。”

  另有一位外國學者也這樣認為:“如果要舉出魯迅在中國曆史上與哪一個人有可比性的話,那就應該是韓愈。他們都有聰慧的頭腦、掌握詞語的卓越能力,激烈的好辯性格和文學創造力;此外他們兩個有時都能寫得饒有風趣。”

  張岱年則将胡适比作韓愈,認為胡适在中國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地位與韓愈有類似之處:“韓愈提倡古文,‘文起八代之衰’,取得了巨大成就。胡适提倡白話文,使白話、語體文成為學術上、政治上文章的主要形式,其影響是非常重大的。”

  還有不少人表示,他們是通過學習韓愈文章而獲得寫作能力。如蔡尚思曾回憶說:“我在永春中學讀書時期,特别注意打好學問基礎,先從文學入手,把韓文和部分《史記》、《莊子》等書讀得爛熟。熟能生巧,後來到北京應《世界日報》征文,被張恨水評為‘吾知此君研究韓文有年矣’,梅光羲老師也有‘文氣極似韓文公’的評語。他們都看出我大受韓文的影響。”

韓愈是一個重要的曆史人物,一位文化巨匠。即使在激烈批判儒家的年代,他的光輝也未能抹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