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1986年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學校在翻新的過程中,無意之間挖出了一個厚重的棺椁,施勞工員不敢懈怠,立即就撥打電話聯系到了當地的文物局,向他們說明了學校挖到古墓的情況。

文物局在接到電話之後立即派出了大批專家前往現場,就這樣,一場緊鑼密鼓的考古工作就這樣展開了,但是接下來打開棺椁之後的場面,卻讓在場的所有專家都大吃一驚。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棺椁打開之後,映入所有人眼中的是一對夫妻的屍體,但是和以往考古挖掘出來的墓主人屍體不同的是,這對夫妻的屍體儲存的非常完好,甚至就連皮膚都仍然保有彈性,血管也是依稀可以分辨出來。

在考古工作進行的同時,許許多多的疑惑也湧現在了在場的專家心中,按理來說,像這樣規模的古墓在曆史上應該會有記載才對,可是任憑專家們查閱了相關資料,也沒有發現能夠證明這對夫妻身份的資料。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茶園山文物

時至今日,仍然有着不少的考古界專家想要挖掘出這對夫妻的真實身份。

校園翻修驚現古墓

1986年8月份,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楊橋西路的茶園山國小正趁着學生放暑假期間修建一個新的操場,就在挖掘地面的時候,挖掘機的前進卻受到了阻礙,于是勞工們就下去檢視情況,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卻查出了轟動全國考古界的茶園山無名氏夫妻墓。

出現在勞工面前的是一個厚重的棺椁,當即就有人推斷下面可能掩藏着某個朝代的古墓,在場的勞工不敢自行挖掘,于是馬上就通知了福州市文物局和博物館,博物館在接到電話之後,立即就派出了考古工作隊前往現場進行勘察。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當時福州市考古工作隊隊長的林果在接到通知後立即就動身前往了茶園山國小,一路上,林果懷着激動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激動是因為又要出土新的文物了,而忐忑則是擔心自己去晚了導緻學校的施工隊破壞了古墓。

到達現場之後,林果松了一口氣,雖然說挖掘機施工時不小心将棺椁的棺蓋破壞了,但是好在沒有破壞古墓和棺椁内的墓主人,而與此同時,林果所在考古工作隊的同僚也趕到了現場。

在和同僚們進行了讨論之後,林果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根據以往的考古工作經驗,判斷這座古墓極有可能是一座夫妻二人合葬的古墓,在聽到林果的分析之後,考古工作隊的衆人不敢耽擱,立即就展開了對這座古墓的挖掘行動。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結果果真如林果所說的那般,在經過幾個小時的考古之後,工作隊的成員們确實挖掘出了兩個棺椁,可是與此同時,又有一個全新的問題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那就是現場開棺,還是拉回實驗室裡開棺?

要知道現在這個季節正值夏天,要是在工地上開棺的話極有可能影響棺椁中的屍體儲存狀況,經過一番商量之後,林果決定和同僚們将這兩個棺椁帶回實驗室中進行研究。

在将棺椁運走之後,林果就和同僚們一起在現場繼續進行挖掘活動,而這個時候,他們要挖掘的重點就是能夠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在确定了這一點之後,所有的從業人員立即展開了緊鑼密鼓的考古工作。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突然,現場的一個考古隊從業人員興奮的喊道:“找到了!”這一聲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于是大家趕快湊了上去,都想要看看這位考古隊成員找到了什麼樣的證據。

原來是在古墓中的一對帛幡,衆人立即小心翼翼地将這對帛幡清理了出來,隻見帛幡上寫了一首詩,并且下面還注明了這個墓主人下葬的年份:南宋的端平二年,這個成果可謂是讓在場的衆人都感到了非常的驚喜。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帛幡上這樣對墓主人的身份進行了一番介紹:

銅竹昔時膺鳳诏,風雲他日趣鳌頭。

軍民上下鹹思德,賞罰分明善用人。

正直忠良摩萬姓,寬仁骨鲠勞三軍。

軍民揾淚持杯送,無福登消好帥君。

可是就算是如此,大家也隻能知道這個墓主人是一位宋朝時期的軍隊将領,還是無法證明墓主人的真實身份,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不斷進行,400多件絲織品、銀器、漆器等陪葬品相繼出土。

而南宋的端平二年,正好就是蒙古帝國入侵南宋的時候,像墓主人這樣規模的陪葬品,極有可能會在史書上有所記載,就算沒有記載,那麼在墓中也一定有着可以證明他身份的墓碑和墓志銘之類的東西。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可是直到最後,也仍然還沒有挖掘出能夠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物件,就在所有人都感到一籌莫展之際,林果鼓勵大家說:“别着急,實驗室裡的兩個棺椁還沒有打開呢,聽運輸人員說兩個棺椁都是非常的沉重,裡面極有可能就有着我們想要的東西。”

聽到林果的這番勸解,考古隊衆人的眼中又是重新燃起了希望,于是在留下了一部分人繼續進行現場勘察工作之後,林果就帶着一部分的考古工作隊隊員回到了實驗室中,進行開棺檢查。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可是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在開棺之後,進入考古專家們眼中的并不是豐富的陪葬品,而是滿滿的棺液充盈在整個棺椁内部,而這些棺液一般都不是在下葬的時候人工灌進去的,大多數的棺液基本上都是地下水滲透和屍體水分分解出來的,不過棺液的好處就是可以對屍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栩栩如生的古屍

沒有别的辦法,要是想繼續進行工作,就隻能先排除掉一部分的棺液,就這樣,随着棺液的緩慢排除,進入在場所有考古專家眼中的卻是兩具栩栩如生的屍體,一個男性屍體,一個女性屍體。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男性屍體非常的高大壯碩,身高足足有一米八,而女性屍體則是顯得有些嬌小,身高僅僅隻有一米四五,但是僅憑這些還遠遠不足以讓在場的專家咂舌稱奇,那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讓所有人都被震驚到了呢?

原來是在經過電子顯微鏡的放大之後,專家們驚奇地發現,這兩具屍體不僅僅是皮膚仍然還具有彈性,就連手臂上的血管也是脈絡分明。

這不禁讓在場的專家們聯想到了十年前的馬王堆漢墓中的千年古屍,像這種能夠保持千年時間不朽的濕屍,每一個都是人類曆史上的瑰寶,更别說茶園山無名氏夫妻墓中一次性還出土了兩具濕屍。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馬王堆千年女屍

就這樣,福建省福州市出土了兩具栩栩如生的古屍的消息在國内的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學家們紛紛來到福州市博物館,想要一睹這兩具屍體的風采。

到達現場之後,幾乎每個人都被這兩具屍體的儲存狀況驚呆了,這放在以前都是不敢想像的事情,大家本以為馬王堆能夠出土一具就已經給人很大的驚喜了,而如今茶園山的這兩具更是讓所有的人都贊歎不已。

就在其他人都對這兩具古屍贊歎不絕的時候,考古隊的工作者們還在為了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而感到頭疼,古墓的考古工作一直進行了好幾天,也沒有能夠找到可以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東西。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從實驗室中傳了出來,負責檢查古屍的專家們又在男性古屍的腰間發現了一根用絲綢包裹着的玉帶,這可終于讓考古工作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因為在宋代,能夠在腰間配玉帶的一般都是朝廷中三品以上的進階官員。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能夠就此揭露墓主人身份的時候,現場的一位專家給衆人潑了一盆冷水,他說這個玉帶隻不過是一根仿制的木制玉帶,應該是在他死之後家人們給他安置的,僅憑這一點還不能推斷出墓主人的真實身份,于是對墓主人身份的猜測一時之間又陷入了僵局。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而在這個時候,另一個問題又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衆所周知,福州所處的位置可是南方地區,還處于亞熱帶的範圍,其後可以說是非常的濕潤了,那這兩具屍體是怎樣儲存的這麼完好的呢?

經過X射線檢測,專家們在男性古屍的腹部發現了大量的水銀,要知道水銀可是一種劇毒金屬,對人體有着非常嚴重的腐蝕作用,隻要食用一點,就會導緻汞中毒,進而發生生命危險。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水銀

一開始專家們都以為這個男性古屍是因為服用水銀中毒而死的,可是男性古屍的表情祥和,完全不像是劇毒折磨過的樣子,而且在男性古屍的腹中存在的水銀量非常的龐大,要是服毒自殺的話根本用不上這樣。

墓主的死因推測

就此,專家們推斷這些水銀很有可能是墓主人的家人用來儲存屍體的,因為在宋朝剛剛成立的時候,北方的契丹王朝當時就流行着一種特殊的喪葬方法,那就是将大量的水銀灌到屍體中,當時就有很多契丹貴族用這種方法來防止屍體的腐敗,宋朝很有可能就是受到了這種風俗的影響,不過西安秦陵中也有這種儲存屍體的方式。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而且最重要的是,男性古屍身上的衣服和屍體粘連在了一起,而這就是屍蠟所起到的作用了,可是正常來說,一個人如果是患慢性疾病而死亡的話,那麼身體裡的脂肪會慢慢的消耗殆盡,不會産生如此多的屍蠟,也就是說男性古屍的死亡應該是突發性的。

在經過詳細的檢查後,專家發現這個男性古屍的脊椎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就好像是在一瞬之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一樣,專家于是就推測,男主人應該是突發性的死亡,是以他的屍體才一副表情非常淡然,身體健碩的樣子。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與此同時,另一個好消息也傳了過來,在考古隊的專家們清理男性古屍的棺椁時,意外的發現了一件印有文字的絲綢帛幡,而這個帛幡很有可能會對揭露墓主人的身份起到作用,帛幡上這樣寫道:

夔門日日望君來,鄂渚人懷去後思。

争似早登黃閣去,普天霖雨總無思。

文中的大意是:男主人的妻子每天在家中盼望着男主人能夠從夔門回到家中,而夔門正是翟塘關,地處四川附近,也就是說男主人很有可能是在夔門死亡,然後為了防止屍體腐壞,于是就用水銀進行儲存,最後才送回了福建老家的。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由于對男性古屍的身份沒有進展,于是考古隊的專家們就對女性古屍展開了調查,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女性古屍的體内并沒有水銀,那麼她是如何死亡和儲存下來的呢?

就在調查工作陷入了僵局之時,一位專家敏銳的發現,女性古屍的身上有着一條華麗的褲子,而這條褲子上有一些血紅色的斑點,這個發現讓在場的所有專家感到了興奮,難不成,這些血紅色的半點就是女性古屍死亡的原因嗎?

這個時候,在場的一位專家搖了搖頭,說道:“應該不是,因為這兩位墓主人看起來是正常下葬的,按理來說,他們的家人應該不會讓他們穿着帶有血迹的衣服下葬的,這些血紅色的斑點很有可能是下葬之後才出現的。”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之後,這位專家在衆人面前做了個實驗,那就是将這位女性古屍的沾有血紅色斑點的衣服進行了漂洗,結果衣服上的斑點慢慢地變淡,最後溶解在了清水中,看着衆人疑惑的表情,這位專家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病理學中,如果是生前衣服沾染的血迹,那麼就會很難用清水清洗掉,但是如果是在死後,屍體中的屍液和血紅蛋白混合之後的産物,那麼就算是和衣服混合在一起,那也是非常容易清洗掉的。”

聽到了這位專家的解釋,在場的衆人都是一副豁然開朗的樣子,那麼這位女性古屍衣服上的血迹也就有了個大緻的猜測:這些血迹是因為女性古屍死後體内腐爛,然後導緻了腹中的氣壓變大,把屍液和血紅蛋白排出了體外,最後這些看起來紅色的混合物就沾到了衣服上,這才讓人看起來覺得很像是血迹。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而且茶園山無名氏夫妻的墓正是采用了宋朝經典的防盜墓手段:三合土墓。三合土墓的建造方法就是用一層層的土石掩蓋在墓的上方,以此來迷惑盜墓者,雖然說這種墓穴的建造非常的耗費時間和财物,但是卻也可以推測出墓主人的身份極有可能就是宋朝的三品以上大員了。

而兩具古屍能夠真正做到700年不朽的原因,除了水銀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三合土墓了,由于三合土墓的特殊防盜手段,這就導緻了兩位墓主人的棺椁在地下與空氣徹底隔絕,就在這種真空環境下奇迹般地儲存下了這兩具古屍。

可是茶園山無名氏夫妻墓還存在着諸多的疑問,比如:古墓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證明墓主身份的墓碑和墓志銘,這完全不符合宋朝三品大員的身份,而且女墓主人的死因也成為了一個謎,因為根據分析,專家們得知女墓主的死亡時間應該就在男墓主死後,可是和男墓主身體上的緻命傷不同,女墓主一點受傷的痕迹也沒有。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沒有别的辦法,專家們隻好去查閱相關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慢慢地推測出一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故事,就這樣,專家們根據已有的線索盡可能的對這對夫妻的故事進行了還原:

南宋端平二年(1236年),蒙古帝國大舉入侵南宋,而當時湖北和夔門一代正好是南宋軍隊和蒙古軍隊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而男墓主則是一位從京師被派來的進階将領,在一場和蒙古人的厮殺中,男墓主不幸被敵人從身後擊中了脊椎,于是就此犧牲在了四川和湖北一代。

這場保衛戰結束之後,在宋朝将士們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了已經停止了呼吸的男墓主,于是同袍們為了将男墓主的屍體完整的送回福建老家,就用水銀對他的屍體進行了儲存,經過長時間的運輸,最後将他送回了福建。

1986年,福建學校挖出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膚仍有彈性、血管可見

而男墓主的妻子在看到了丈夫的死亡之後,整日以淚洗面,每天茶飯不思,再加上可能是從小身體就虛弱,是以早早地就去世了,在她死後,家人們就把這對苦命的夫妻葬在了一起。

不過時至今日,這些故事也隻不過是專家們的推測罷了,而國内對茶園山無名氏夫妻墓的讨論卻一直沒有結束,可能,這對夫妻為什麼幾乎在同時死亡的原因,早就已經埋葬在了曆史的長河中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