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作者:糖果媽媽愛孩子

很多年前讀張愛玲的散文《愛》,文中描寫女孩在聽到那句銘記終生的「哦,你也在這裡嗎?」的時候,正穿着一件月白的衫子。當時就覺得好别緻,特别想看看月白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白,直到讀了《中國傳統色(青少版)》,才知道月白不是白,而是幽幽的月光反射下那種極淺極淺的藍。

後來讀《紅樓夢》時,賈母讓給林黛玉換窗紗時介紹軟煙羅的顔色:「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又開始好奇,雨過天青是像天空剛被洗過的那種攝人心魄的藍嗎?秋香又是一種什麼顔色呢?一定很輕盈、很溫暖吧?

及至讀到「日照香爐生紫煙」、「煙波凝而暮山紫」,更加想入非非:紫色的煙,紫色的山,那該是一副多麼奇妙的景象呀!

一直對古代的顔色名詞心生向往,是以對《中國傳統色(青少版)》這本書是一見傾心,覺得連封面都很好看,不同的幾何狀色塊拼在一起,明媚動人,仔細一看還有3個镂空的圓,露出底頁上同色系的傳統圖案,一種說不出的精緻和諧,再一看幾個小字展示的顔色名:胭脂水、東方既白、檎丹、竊藍……真是别有韻味。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這本書的作者郭浩是文化學者,引領過很多傳統美學再造項目,著有圖書《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和《中國傳統色:色彩通識100講》。他在這本針對青少年的書中,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普及了100 種中國傳統色及其背後的傳統美學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一、浩瀚的顔色名背後,是古人豐富細膩的情感。

細看中國傳統色,第一感覺就是豐富細膩,每一種色相下的細分繁多到無以複加,其名稱之美更是讓人驚豔:

藍有竊藍、柔蘭、菘藍、東方既白、品月……

紅有魏紅、檎丹、朱顔酡、銀朱、胭脂蟲、牙绯……

黃就更多了:黃白遊、松花、缃葉、黃鹂留、栀子、雌黃、嫩鵝黃、秋香、鞠衣、姜黃、半見、明黃、杏黃……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顔色名稱多姿多彩又浪漫動聽,簡直是在享受一場大型的美學盛宴,讓人直覺地感受到了古人詞彙的豐富和情感的細膩。

從這些顔色的名稱上,就能感受到,我們的祖先們在生活中絕不敷衍,隻要體驗到了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絕不會用紅黃藍綠籠統概括,而一定要找出一個恰當的詞來描述這種獨一無二。

而且你會發現,經他們一叫,顔色也有了人情味,比如有一種淺紅叫做弗肯紅,就是不肯紅的意思,這個名字讓人感覺好像顔色自己不願意變得更紅一樣,是不是很有趣?

還有一種顔色叫歐碧,這個名字來源于北宋時一歐姓人家種出的綠色牡丹。早在唐代,牡丹就是官員文人争相追逐的雅物,品種繁多,花色鮮妍,但之前還從未有過綠色牡丹,這一歐姓人家試着在白牡丹根部埋上藥物,第二年開出來淺碧色的牡丹,物以稀為貴,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從此将這種牡丹的顔色命名為歐碧。

類似的還有魏紅、姚黃,都是以種出獨特牡丹的人家的姓氏,來給牡丹命名,延續下來也就成了牡丹相應的顔色。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這些背後的故事,讓人感覺眼前的色彩很有溫度。

中國傳統色(青少版) ¥59 購買

二、 傳統色彩之美,在于人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的畫面感。

傳統色之美,美在畫面感。海天霞、天水碧、米湯嬌、綠雲、黃河琉璃……一看到這些文字,眼前出現的就不僅僅是一張張色卡,而是一幅幅人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甯靜自然的畫面感,極富生活美學。

這些顔色的名稱包含着古人對大自然的熱情和他們濃濃的生活智慧。很多顔色名字都和植物相關,如櫻花、木槿、菡萏、木蘭、缃葉……也許這是因為花草樹木在生活中更常見,也有可能是因為古代的染色來源主要是植物。

别說很早以前了,就是幾十年前,藍布衣服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常見的穿着,就是因為有多種易得的藍草可以用作天然的染色原料,比如馬藍、木藍、蓼藍、菘藍。

看到植物染色,想起小時候用指甲草染指甲的往事,采下指甲草的花,加上明礬搗碎,放到指甲蓋上,用向日葵的大葉子包緊,睡上一覺起來,就能看到橙紅色的漂亮指甲了。現在想起,也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呢。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除了植物染色,也有礦石提煉的顔料,比如提煉自藍銅礦和孔雀石的石青和石綠,來自青金石的群藍,都是超級美、也很珍貴的顔料。

還有極少量的動物染色,如胭脂蟲色就是由寄生于仙人掌的雌性胭脂蟲曬幹後處理提取的。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途徑得來的顔色,古人都表現出了一種濃濃的珍視感,其實也就是對自然萬物的尊重和珍惜。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三、 中國傳統色不隻是顔色,滲透了豐富的文化。

了解中國傳統色,不僅在于認識更多顔色,豐富審美,色彩背後也滲透着濃厚的傳統文化。

現代美術中有紅、黃、藍三原色,其實在中國傳統色中也有五正色:青、赤、黃、白、黑,看起來似乎并不紮眼的雉在中國古代很受重視,就是因為它身上正好集齊了傳統五正色。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五正色對應着五常,青赤黃白黑依次代表着仁義禮智信,遵守這 5 種道德準則,才能成為君子。

五正色也與五行對應,白、青、黑、赤、黃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還代表方位和季節。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而五正色倆倆融合,就生成了五間色:青黃相加變成綠,青白成碧、赤白成紅、赤黑成紫、黃黑成流黃。

此外,在古代,顔色還有階層,江州司馬青衫濕,不是因為遇到琵琶女的那天,司馬白居易正好穿了件青衫,而在于唐朝的服飾制度的: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深绯、五品淺绯、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而在清朝時,杏黃隻有太子能穿,明黃則是皇帝的專屬色。

了解了這些,也就多了一把打開傳統文化之門的鑰匙。

另外,中國傳統色也和一大批古詩詞相映生輝,充滿着詩情畫意,無論是玄奘在取經路上看到的「水色滄浪,波濤浩汗」,還是白居易邀約友人時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都賦予了顔色獨特的文化内涵。我們的古典詩文,也從來不乏色彩的加持。

古代顔色隻有水墨丹青?其實傳統色豐富又細膩,連名字都過目難忘

我們的傳統色,不止有書墨丹青的悠遠淡然,也有黃鹂留、胭脂水、群青、菡萏這種明媚豔麗、靈動溫婉的亮色。如果想和孩子一起徜徉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之中,不妨看看中國傳統色彩美學啟蒙讀本《中國傳統色(青少版)》,培養審美的同時,讓孩子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

【更多精彩】寒假繪本推薦:《中國傳統節日立體書》,趣味知識讓孩子愛上閱讀

我是一名中學教師,兩個孩子的媽媽,親子閱讀踐行者,喜歡讀書,喜歡分享兒童教育知識,歡迎關注 @糖果媽媽愛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