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作者:糖果妈妈爱孩子

很多年前读张爱玲的散文《爱》,文中描写女孩在听到那句铭记终生的「哦,你也在这里吗?」的时候,正穿着一件月白的衫子。当时就觉得好别致,特别想看看月白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白,直到读了《中国传统色(青少版)》,才知道月白不是白,而是幽幽的月光反射下那种极浅极浅的蓝。

后来读《红楼梦》时,贾母让给林黛玉换窗纱时介绍软烟罗的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又开始好奇,雨过天青是像天空刚被洗过的那种摄人心魄的蓝吗?秋香又是一种什么颜色呢?一定很轻盈、很温暖吧?

及至读到「日照香炉生紫烟」、「烟波凝而暮山紫」,更加想入非非:紫色的烟,紫色的山,那该是一副多么奇妙的景象呀!

一直对古代的颜色名词心生向往,所以对《中国传统色(青少版)》这本书是一见倾心,觉得连封面都很好看,不同的几何状色块拼在一起,明媚动人,仔细一看还有3个镂空的圆,露出底页上同色系的传统图案,一种说不出的精致和谐,再一看几个小字展示的颜色名:胭脂水、东方既白、檎丹、窃蓝……真是别有韵味。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这本书的作者郭浩是文化学者,引领过很多传统美学再造项目,著有图书《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和《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他在这本针对青少年的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了100 种中国传统色及其背后的传统美学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一、浩瀚的颜色名背后,是古人丰富细腻的情感。

细看中国传统色,第一感觉就是丰富细腻,每一种色相下的细分繁多到无以复加,其名称之美更是让人惊艳:

蓝有窃蓝、柔兰、菘蓝、东方既白、品月……

红有魏红、檎丹、朱颜酡、银朱、胭脂虫、牙绯……

黄就更多了:黄白游、松花、缃叶、黄鹂留、栀子、雌黄、嫩鹅黄、秋香、鞠衣、姜黄、半见、明黄、杏黄……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颜色名称多姿多彩又浪漫动听,简直是在享受一场大型的美学盛宴,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古人词汇的丰富和情感的细腻。

从这些颜色的名称上,就能感受到,我们的祖先们在生活中绝不敷衍,只要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绝不会用红黄蓝绿笼统概括,而一定要找出一个恰当的词来描述这种独一无二。

而且你会发现,经他们一叫,颜色也有了人情味,比如有一种浅红叫做弗肯红,就是不肯红的意思,这个名字让人感觉好像颜色自己不愿意变得更红一样,是不是很有趣?

还有一种颜色叫欧碧,这个名字来源于北宋时一欧姓人家种出的绿色牡丹。早在唐代,牡丹就是官员文人争相追逐的雅物,品种繁多,花色鲜妍,但之前还从未有过绿色牡丹,这一欧姓人家试着在白牡丹根部埋上药物,第二年开出来浅碧色的牡丹,物以稀为贵,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从此将这种牡丹的颜色命名为欧碧。

类似的还有魏红、姚黄,都是以种出独特牡丹的人家的姓氏,来给牡丹命名,延续下来也就成了牡丹相应的颜色。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这些背后的故事,让人感觉眼前的色彩很有温度。

中国传统色(青少版) ¥59 购买

二、 传统色彩之美,在于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画面感。

传统色之美,美在画面感。海天霞、天水碧、米汤娇、绿云、黄河琉璃……一看到这些文字,眼前出现的就不仅仅是一张张色卡,而是一幅幅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宁静自然的画面感,极富生活美学。

这些颜色的名称包含着古人对大自然的热情和他们浓浓的生活智慧。很多颜色名字都和植物相关,如樱花、木槿、菡萏、木兰、缃叶……也许这是因为花草树木在生活中更常见,也有可能是因为古代的染色来源主要是植物。

别说很早以前了,就是几十年前,蓝布衣服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常见的穿着,就是因为有多种易得的蓝草可以用作天然的染色原料,比如马蓝、木蓝、蓼蓝、菘蓝。

看到植物染色,想起小时候用指甲草染指甲的往事,采下指甲草的花,加上明矾捣碎,放到指甲盖上,用向日葵的大叶子包紧,睡上一觉起来,就能看到橙红色的漂亮指甲了。现在想起,也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呢。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除了植物染色,也有矿石提炼的颜料,比如提炼自蓝铜矿和孔雀石的石青和石绿,来自青金石的群蓝,都是超级美、也很珍贵的颜料。

还有极少量的动物染色,如胭脂虫色就是由寄生于仙人掌的雌性胭脂虫晒干后处理提取的。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途径得来的颜色,古人都表现出了一种浓浓的珍视感,其实也就是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珍惜。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三、 中国传统色不只是颜色,渗透了丰富的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色,不仅在于认识更多颜色,丰富审美,色彩背后也渗透着浓厚的传统文化。

现代美术中有红、黄、蓝三原色,其实在中国传统色中也有五正色:青、赤、黄、白、黑,看起来似乎并不扎眼的雉在中国古代很受重视,就是因为它身上正好集齐了传统五正色。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五正色对应着五常,青赤黄白黑依次代表着仁义礼智信,遵守这 5 种道德准则,才能成为君子。

五正色也与五行对应,白、青、黑、赤、黄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还代表方位和季节。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而五正色俩俩融合,就生成了五间色:青黄相加变成绿,青白成碧、赤白成红、赤黑成紫、黄黑成流黄。

此外,在古代,颜色还有阶层,江州司马青衫湿,不是因为遇到琵琶女的那天,司马白居易正好穿了件青衫,而在于唐朝的服饰制度的: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而在清朝时,杏黄只有太子能穿,明黄则是皇帝的专属色。

了解了这些,也就多了一把打开传统文化之门的钥匙。

另外,中国传统色也和一大批古诗词相映生辉,充满着诗情画意,无论是玄奘在取经路上看到的「水色沧浪,波涛浩汗」,还是白居易邀约友人时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都赋予了颜色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的古典诗文,也从来不乏色彩的加持。

古代颜色只有水墨丹青?其实传统色丰富又细腻,连名字都过目难忘

我们的传统色,不止有书墨丹青的悠远淡然,也有黄鹂留、胭脂水、群青、菡萏这种明媚艳丽、灵动温婉的亮色。如果想和孩子一起徜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之中,不妨看看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启蒙读本《中国传统色(青少版)》,培养审美的同时,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更多精彩】寒假绘本推荐:《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趣味知识让孩子爱上阅读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两个孩子的妈妈,亲子阅读践行者,喜欢读书,喜欢分享儿童教育知识,欢迎关注 @糖果妈妈爱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