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譽為“現代催眠之父”,是醫療催眠、家庭治療及短期政策心理治療的頂尖權威。也是簡快療法的創始人,他一生都在與疾病抗争,但他始終緻力于催眠學的研究,并自創了一種催眠術。

1980年,他去世時被譽為心理催眠學之父。這時他已揚名世界,目前全球有50多個機構以他的名字命名。并有100多本書是專門描述他的成就。用他的話來說,他的成就都歸根于他的身體缺陷,而他的缺陷對其他人來說也許就是巨大的災難。

催眠術一直是一個謎團,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對催眠術進行研究和探索,但它始終是心理學界最具争議的問題。

就像電一樣,人們知道如何使用,但卻摸不透他的形狀。

艾瑞克森讓大家對催眠展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改變了大家對催眠的了解,使催眠在心理治療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他的研究加強了催眠術與科學的聯系,同時又使催眠術更加神秘了。

在心理學領域,催眠是一門嚴肅的科學,是一種治療心理疾病的獨特手段。

而對于催眠,艾瑞克森則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認為催眠是催眠師與催眠對象的特殊聯系。是以,便有多種方法對一個人進行催眠。艾瑞克森曾說過,他甚至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就催眠一個人。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圖檔來自網絡

艾瑞克森非常注重人類行為學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他研究巴西傳統儀式的類催眠現象,和心理學上的科學催眠術,其實是同一種心理現象中的不同的催眠形式。那種本地傳統儀式性的催眠,是調整公共心理形态的一種方法。

艾瑞克森與人類學家馬格倫博士合作研究,一個關于巴厘島傳統的類催眠項目,馬格倫帶來了巴厘島土著的催眠儀式的影片,經過對多種催眠狀态行為的分析,艾瑞克森總結出催眠行為中動作的統一規律,催眠的實施與恢複,催眠深度,與測試和人對催眠的享受,這些都被他應用到了心理治療中。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一:患閱讀障礙的艾瑞克森

艾瑞克森出生在内華達州的一個窮苦家庭,這個内華達州後來甚至消失了,他全家人坐馬車向東部遷移。跟随他的父親定居在威斯康辛的一個小牧場上。

在艾瑞克森上國小時,開始發現他許多的身體缺陷,他在讀寫方面尤為困難,他有嚴重的閱讀障礙,字典是從A排到Z的。小時候同學給他起了綽号“字典”,因他常常數個小時就是在看字典,同學以為他喜歡看字典,卻不知道他不過是在找一個字,因不知道字典的排序,他每次都是從第一頁開始,逐個字逐個字地找。

在學習中他分不清字母m和數字3的差別,于是老師要單獨對他進行輔導,每天教他學寫M和3的字樣。直到有一天他終明白說,字母M就像一匹馬低頭進食的樣子,而數字3則是馬蹄擡起的樣子。這就是他對字母的辨認能力,對字母和數字的熟悉和适應情況。因為這個将成為他日後的催眠手法應用的基礎。

比方說,許多年以後他祖母想學讀聖經,他對祖母說:既然你已經知道一個叉子是什麼樣子的,你就知道幹草叉是什麼樣子,字母M隻不過是沒有搖桿的幹草叉,他就這樣用他腦子裡已有的知識來指導他的祖母。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二:與疾病抗争,最終戰勝疾病

在年少時,艾瑞克森受一個醫師的影響下,決定成為一名醫生。

不幸的是在1919年他17歲時,他的大學夢化為了泡影,因為他患上了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他全身上下都完全癱瘓了,連一隻手指都無法動彈,除說話和眼動外不能做任何事情。

醫生告訴他和他母親,他将在清晨死去。但就算能活下來,也永遠站不起來了,他會終生癱瘓。

他讓母親調整台上鏡子的位置,那樣他就可以看到窗外的東西。他想仔細觀賞他人生最後的一次日落。

盡管醫生如此預測,艾瑞克森第二天早晨仍然活着,直到60年後他依然活着。

埃裡克森的妻子伊麗莎白說,埃裡克森感染脊髓灰質炎後,他的媽媽和一名護士悉心照料他,而這名護士還發展一種辦法,采用了一連串的熱敷、按摩和移動癱瘓的四肢刺激埃裡克森的身體。

護士照顧他時,她把毛巾蓋在艾瑞克森的臉上以至于他看不見東西。她會撫摩着他的身體某個部位,問他感覺到她在觸碰他的那個部位嗎?艾瑞克森說:我當時則需要猜,左腿,還是右腿,我的腹部還是我的手,我的左手還是右手,還是我的臉呢。長時間以後我才知道自己的腳趾在哪,還有雙腳和身體的其他部位的辯别。

艾瑞克森在生病期間,他們把他綁在搖椅上,讓他在房間獨處一段時間,他常常看着窗外,想看看農場上的情景,于是他一直望着窗外。這個17歲的孩子突然意識到了,輪椅慢慢開始搖晃起來,他想:這是怎麼回事,我全身癱瘓,輪椅怎麼會搖起來呢?是不是我的渴望和希翼,就能讓我的某些肌肉可以活動了呢?的确非常難以置信,這個17歲的男孩就這樣發現了催眠的原理。

當然,他當時也不知道這就是催眠的作用,但他開始不斷的聯系,觀察自己的手是怎麼握住勺子的,于是他就盯着自己的手和手指,回想他以前是怎樣拿起勺子的,直至有一天,他終于彎了一下自己的手指,他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就準備爬樹的時候是怎麼活動手臂的呢?是怎樣握幹草叉的呢?在他聽都沒聽過催眠這個詞之前,他已經會利用記憶和意識,來換回和加強意識與身體機能的聯系了。

在他脊髓灰質炎病發後的一年時間内,艾瑞克森恢複了他上半身的活動能力。

也可以勉強活動雙腿,醫生建議他多運動他的手臂和肩膀,為了鍛煉他的上身,他練習劃船1000英裡。

他隻有幾塊錢就孤身一人前進了,靠一艘獨木舟、簡單的糧食和露營裝置,暢遊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剛開始,他無法行走,也無法把船槳提到船上,但1000英裡密西西比河的旅途結束後,他不但可以遊泳一公裡,還可以再次行走了。

這一整個自我康複過程,是一個深深的自我催眠過程,它的威力以及其中的豐富體驗,後來成為艾瑞克森發展自己的催眠治療辦法取之不盡的資源。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獨自練習劃船1000英裡

三:成為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康複後的艾瑞克森所面對的問題是讀大學和研究所學生的學費問題,盡管還受到身體殘疾帶來的困擾,他依然堅持在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勤工儉學。他說他騎自行車穿越大學城找工作,依然沒找到。後來他辦了一個學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這樣他自己也有地方住了。

他對心理學和犯罪學很感興趣,後來他找了一份鑒定病人和犯人的工作,進而接觸了大量病理心理學的知識,他獲得了心理學的碩士學位,也完成了醫學學士的學習。

1930年,艾瑞克森進入威仕而州立醫院,當時在心理學研究方面最有聲望的醫院。他很快從見習醫生升為主治醫師,直到升為精神病科主任。

那時的他,因超高的催眠技術已小有名氣,他開始發表他的著作。

1933年,他被任命為艾威斯醫院的研究和開發部主任,他在艾威斯醫院工作了15年。

他最著名的研究是在艾威斯醫院做的,檢測催眠對象的催眠敏感度。在他的許多實驗中,其中就有研究催眠導緻色盲的案例,在催眠狀态下不能分辨卡紙的顔色,但清醒是能分辨顔色。

艾瑞克森還研究過,如何通過催眠改變人的品行,結果發現催眠無法改變人的品行。他大部分實驗都是在實驗室進行的,但他也喜歡在自然環境裡對人做實驗。

在艾威斯醫院工作了14年後,醫院建議艾瑞克森搬到一個适宜的環境,進而治療他自身的過敏症。他決定搬到亞利桑那州去,他先在私人診所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很快經營自己的診所。

他的成就逐漸被社會認可,接着他就開始了他的專項研究和治療工作。

他創辦了美國臨床催眠協會,同時還創辦了協會出版社和編輯部。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四:心理治療中的艾瑞克森

他從不和個案的症狀做對抗。

一次,艾瑞克森在治療一位失眠患者時,他說:“我專門幫你想了一種治療方法,這方法會占用你8小時的睡眠時間,你覺得失去這8小時的睡眠時間值得嗎?”那患者說他這一年來每晚都會失眠那麼久,當然可以。

艾瑞克森說:“好吧,今晚回家的時候,找一罐地闆蠟和一塊爛布,然後整個晚上就給地闆上蠟,直到你早上的正常起床時間,然後就繼續你一天的工作,這樣你就可能隻失去兩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在他治療的第四個晚上,開始上蠟之前,那名患者對他兒子說我先閉目養神一會兒,然後就一直睡到第二天7點起床,後來那名患者把地闆蠟和爛布放在床頭。

艾瑞克森告訴患者,假設你有一個夜光燈的時鐘,若你睡下15分鐘後,還看的清鐘上顯示的時間,沒睡着的話,那你就起來擦地闆吧,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失眠了。

還有一次,埃裡克森去治療一個有被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艾瑞克森進入病房時,他正在窗戶上釘釘子,他認為這樣就可以防止敵人攻擊他。艾瑞克森和他一起釘釘子,而且比他還認真。釘子釘好後,艾瑞克森建議把地闆中的縫隙也縫起來,那樣敵人就徹底沒機會了。

接着,埃裡克森建議他和醫院的醫生護士一起加強醫院的防範工作,不斷擴大他的安全範圍。這個患者一一接納,随着這個工作的不斷進展,他的防備範圍和活動範圍不斷擴大,而他也逐漸從與世隔絕的孤獨中走出來了。

這是艾瑞克森的治療風格,他從來不和個案的症狀對抗,或攻擊個案的邏輯。

艾瑞克森的治療方式後來被稱為“選擇性處理”治療。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艾瑞克森的觀察能力一流,許多别人發覺不到的問題,他都能發覺。病人的動作對于他來說都具有某種含義,他很注重病人的各種表情,因為表情反映出病人的内在。他說任何一位女性走進他的辦公室,他都可以通過她的肢體動作,看出這位女性的問題。

他接收各種各樣的病人,無論是精神錯亂的病人,還是和他玩牌的小朋友,他都能得心應手。

艾瑞克森的工作方式是典型的美國式,他即可以生活舉例,又可以通過演講表達他的觀點,他即可以與人合作,又可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當艾瑞克森能從治療工作中抽出時間的時候,他教導了上百個年輕心理專家。他的授課方式極其獨特,像是對生活的解讀 ,或者是一組人對一個人的心理研究。上他課的人很多,用到的電子裝置也很多,比如錄放影機之類的。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五:晚年的艾瑞克森

艾瑞克森很親切,很多人都喜歡他,他喜歡園藝,他的女兒克斯汀.艾瑞克森 (醫學博士)說過:我一輩子都在幫他除草,澆水。又找樹苗又找植物,我還很年輕的時候他就住着拐杖。但他也會常出來棒我們的忙。我最敬佩他的就是,無論是我拿片樹葉進屋給他,還是他自己出來園子幹活,在他看來都是一樣的享受。

脊髓灰質炎的後遺症跟随了艾瑞克森一輩子,他有過數次嚴重的複發,因為不斷萎縮的肌肉,他本來可憐的視力和聽力也不斷在減損。盡管他傳奇般地站了起來,但他右半邊身體的肌肉幾乎徹底失去了力量,他隻能靠着少許的肋間肌和橫膈膜呼吸。此外,他還患有痛風和輕微的肺氣腫。

當他70多歲時,早晨是身體最疼痛的時候,通常他要花數小時來進行疼痛管理,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能穿好衣服和刮胡子,但即便如此,他也保持着坦然的樂觀。1974年的一天,他對薩德說:“今天淩晨4點,我覺得我可能會死掉,中午的時候,我很高興我還活着,我從中午一直高興到現在。”

艾瑞克森1980年過世,他的太太伊麗莎白總結說:“他活到78歲,比他自己預期的久得多,直到過世前一周,他還是過着積極不懈的生活。”

艾瑞克森經常強調,他的殘疾和缺陷對他工作有正面影響,殘疾帶來的痛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殘疾極度痛苦中度過,他身上的某些部位的絞痛是如此劇烈,導緻一部分肌肉從韌帶上撕裂下來,他用自我催眠來抑制一部分的疼痛,在處理和了解他自身痛苦的過程中,艾瑞克森對疼痛的了解遠遠甚于其他心理治療師,因為他自己就是在痛苦中成長。

艾瑞克森曾說過:生活不是一層不變的,雖然你不希望,但是有些時光總會結束。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我常想,到底該怎樣看待這些變化,怎麼看待你接受的新事物。從40歲一直到50歲60歲,甚至一直延伸到80歲的時候。當然我都通過自我催眠的方式調節自己,從中得到很大的享受。

斯蒂芬·吉裡根心理學博士是艾瑞克森的得意弟子,吉裡根說,在這一康複過程中,艾瑞克森深深地懂得,意識或頭腦中沒有答案,如果他問頭腦“我該怎麼辦”,那麼他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每當他問自己更深的内在的潛意識時,潛意識總能告訴他答案。這是他從老師那裡學到的最好的東西: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時,就試着放松下來,對内心深處的潛意識說,請你教我。

艾瑞克森:從全身癱瘓病人,如何逆襲成世界第一心理治療催眠大師

是什麼動力,能讓人克服自己的身體缺陷呢?無論事情多麼困難,你都要堅決把它完成。這基本上是唯一的選擇,你要麼努力克服障礙,要麼就是死,他的意思就是不畏一時的痛苦,不懼别人的嘲笑,不怕肮髒的環境。隻一心一意為那個你想達到的目标奮鬥。他的意念真的是非常強大。

從艾瑞克森哪裡讓我們學到的,就是如何面對和忍受痛苦,他對痛苦的了解比任何人都要深刻,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認識到痛苦是可以忍受的,任何痛苦都是可以忍受的,也不隻是某些人才能忍受這些痛苦。

從艾瑞克森的故事裡,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原來人的生命也是可以這麼強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