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作者:生命時報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穩住心态有多重要?從各種經曆中,或許你能找到答案。

比賽的最後一刻,反敗為勝;

沖刺的最後一圈,接連趕超;

闖關的最後一秒,化險為夷……

生活并非一潭毫無漣漪的死水,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節點遭遇一些重大事件或變故。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控情緒、修煉心态,疾病就會悄無聲息地在身體裡埋下種子。

美國心髒協會近期發表研究稱,人生中發生的9大重要事件都會影響健康。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生命時報》結合研究采訪專家,提醒你有些疾病是“壞心态”招來的,并教你4招積極面對重大人生事件。

受訪專家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袁勇貴

北京回龍觀醫院中西醫結合心理科主任 闫少校

本文作者 | 生命時報記者 高陽

本文編輯 | 任琳賢

9大人生事件特别傷“心”

大陸北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曾提出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思是說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興奮和沮喪,凡事以平常心看待。

但是,真正能做到這番境界的人并不多,反倒是遇事吓破膽、一夜白頭的案例自古以來流傳許多。

我們熟知的“範進中舉”,就是在突然接到中舉人的通知後,大喜過望而得了“失心瘋”。

近期,美國心髒協會(AHA)釋出聲明提示,專家組研究發現,9種重大生活事件和變故可能會導緻人不願意活動,進而久坐不動,增加心血管風險。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這些重大生活事件包括: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按照以上事件對于人們的影響程度,劃分了5類高風險人群: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這9種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大多屬于創傷應激事件,此前就有諸多研究證明,離婚、夫妻吵架、親人離世、經濟困難等,會給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按照緩急程度,創傷分為兩種:

  • 一類創傷:突然發生、沒有心理預期的,在本人看來屬于災難性打擊;
  • 二類創傷:長期、慢性的應激事件,比如長時間的工作或學習壓力,親密關系中的緊張壓抑狀态等。

一直以來,很多人将中風的原因歸因于吸煙、心血管疾病,但其實,急性中風的真正“兇手”并未被大家重視起來。

研究聲明專家組特别指出,在經曆重大生活事件或變故時,除了可能出現缺乏體力活動,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例如,人們遭遇離婚、親人離世、失業、無家可歸等而感到痛苦時,常用“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翻腸攪肚”“心碎腸斷”等形容,這些狀态是真實存在的。并且變故會引發血管問題,增加中風、腦出血風險。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發表在《歐洲心髒雜志》上的一項涉及32個國家樣本的研究稱,每11名中風幸存者中,就有1人在發病前的1小時内經曆過憤怒或不安的時期。

憤怒及不安情緒與1小時内中風風險增加約30%有關。

當人處于重大事件的應激狀态時,身體通常會有如下改變: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此時,如果一個人本來就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極易誘發心梗或中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吵架會被“氣死”,或老人與人争吵而突發心梗或腦出血。

德國心髒中心也曾指出,急性精神壓力可使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内的炎性白細胞聚集,導緻斑塊變得脆弱易脫落,進而引發心梗。

人生經曆會“印”在身體上

在應激事件中,尤其是遭遇創傷性事件後,除了傷“心”,大腦中與記憶力、注意力和思維相關的區域會因為不幸的發生有所改變,進而導緻細胞損傷、免疫下降和基因改變。

頻遭挫折

易傷腸胃

很多中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瀉或便秘情況,尤其是考試臨近,症狀更明顯。這種情況的根源就出在精神壓力上。

  • 短期壓力會導緻食欲減退,消化減慢;
  • 長期壓力可引發便秘、腹瀉、消化不良或胃部不适等症狀,甚至可能導緻更嚴重的問題,如腸易激綜合征和其他胃腸道疾病、頭痛、失眠、月經紊亂、肌肉酸痛等。

失業後

容易變胖

失業後不僅面臨經濟壓力,還會給人造成很多心理困擾,甚至使人們失去生活的目标。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對14.1萬名上班族研究發現,與對工作有安全感的人相比,認為自己有失業風險的人,2型糖尿病發病率會高出19%;對一些人來說,沒有工作是抑郁的高危因素。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圍産期

抑郁多發

  • 懷孕生子是女人一生中的大事,但女性孕期面對身體的變化,時常内心焦灼;
  • 在孕激素刺激下,會出現盆底組織、肌肉變松弛,打噴嚏、大笑、咳嗽時,常憋不住尿,出現漏尿;
  • 分娩疼痛更不必說,妊娠期間各類并發症,産後可能存在大出血、胎盤殘留等危急重症等,這都大大加重心理負擔。

據統計,各國對于圍産期抑郁發病率的報道,從8%~57%不等。

婚姻和家庭事件

傷心傷腦

通常,離婚後都有一段心理上的不适應期,感到孤單、無助甚至怨恨。

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學醫院的一位醫生表示,“幾乎所有我接診的離婚人士都經曆過壓力、情緒低落、抑郁等症狀,約六成人忍受着身體不适,如失眠、偏頭痛、濕疹或背痛。”

喪偶也是如此。闫少校診過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妻子因交通事故去世,他長時間做惡夢,甚至出現幻覺,面對未來焦慮,這是一種常見的喪失性事件後的應激狀态。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研究發現,一旦丈夫或妻子去世,另一半的認知靈敏度就開始下降。通俗地說,喪偶讓大腦老得快。

英國阿斯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伴侶去世,心肌梗死的死亡風險升高11%,心衰死亡風險升高10%。

持續壓力

誘發慢性病

慢性的創傷應激事件,因為是持續性的、緩慢的、高強度的,可能導緻血壓和血管收縮出現問題,逐漸誘發高血壓和糖尿病,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軀體疾病的心理緻病因素不可忽視,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胃潰瘍等。

焦慮不安會導緻人體防禦系統出現問題,保護性免疫機制下降,很容易生病。

愛生悶氣

增加患癌風險

幾乎所有研究都表明,癌症跟性格密切相關。這類人遇事喜歡憋在心裡,習慣克制、壓抑真實想法,表面上很少流露負面情緒,有時愛生悶氣,心理脆弱,經不住打擊,又總覺得孤獨、無助,活得很累。

比如,長期生活在關系緊張的婚姻中,若男方過于強勢,女方一直壓抑,這類女性易内分泌紊亂,面色差,衰老早,誘發生殖系統癌變等。

4招減少可能的負面傷害

人生路漫漫,有很多重要轉折,或喜或悲,都可能帶來巨大改變,尤其是一些負面事件,沒人能夠完全避免和預測。

重要的是,當它發生時,我們怎麼去應對,并盡量減少可能的負面傷害。

看淡人生,心态平和

人生就是不确定的,平時要做一些心理儲備,能夠接納人生的意外。要避免事情發生時過于強烈的情緒起伏和情感沖突,大起大落的情緒會給身心帶來很大傷害。

要盡量在喜悅來臨時保持一份平和、清醒,悲傷到來時才能多一份安詳和鎮靜,不得意忘形,也就不會樂極生悲。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避免急性應激事件誘發中風,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規律作息,睡眠充足;
  • 清淡飲食,不吸煙,不飲酒;
  • 定期體檢,控制和治療高血壓,每天至少走6000步,改善心髒健康;
  • 培養一兩樣興趣愛好,經常跟朋友、家人保持聯系,學會冥想和放松。

減少自責,合理調節

遇到考試不及格、婚姻失敗、事業受挫等負面事件,要理性客觀評價自我,不要過于自責,并非沒有改變的可能。

人生經曆「印」在身體上!9件大事可能“摧毀”心髒

當下難過的情緒也是一時的,不要就此懷疑自我,做出消極自我評價。要相信自己,跟朋友多交流,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并沒那麼糟糕,你自己也沒那麼差,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嚴重,進而長時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如果自己調适不好,可以找專業的心理醫生交流。

社會支援更重要

親友的了解,更有助于改善當事者的心态和情緒。

當事者可以跟親友講講自己的感受,朋友和親人多傾聽、多陪伴、多安慰,尤其是面對負面事件時,親友可多提及當事者過去的成就,多帶他們出去運動、旅遊、逛街,增強日常活動頻率,增強其内心的自信和力量。

如果發現當事者超過半年不能回歸正常生活,則可能有創傷後應激障礙,親人需陪伴看心理醫生。▲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