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條經驗讓你寫出高水準文章

作者:唐糖小君
12條經驗讓你寫出高水準文章

怎樣寫文章,這個題目很難講。文章之道,有許多是可體會而難以言傳的。何況,寫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數,“文章是自家的好”。

因為是同行同業,同甘共苦,我講些個人的零星體會,共十二個題目,長短不一,有些意見,是感想式的,隻能叫做漫談。

1、文章怎樣才算好

文章怎樣才算好,也是見仁見智,不容易一兩句話說清楚。甲認為好,乙可能不以為然;乙認為好,甲可能不以為然。

這和個人欣賞偏好有關。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會議通知或者工作報告寫成抒情散文和學術論文。

古人講義理、考據、辭章。義理就是講道理,有見解;考據就是材料要準确;

辭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現形式,這涉及文章的語言、章法和風格等許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文筆要好。

可以說,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表現形式的統一,二者缺一不可。

是以,文章不僅要有内容方面的追求,也應該有形式方面的追求。

2、寫作是技巧也是藝術

文章首先内容要好,這是毫無疑問的。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現形式。文章寫作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藝術,有相對獨立的意義。

能夠長久流傳的,都是好的内容和完美的表現形式相統一的文章。

不僅文學作品要重視寫作技巧,理論文章、調查研究報告、會議檔案和講話,各種體裁的文章也都要講究寫作技巧。

講究不講究,技巧的高下,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我舉個新的大變化的例子。電腦和網絡是20世紀的偉大發明,對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方式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單就寫作來說,在采集資訊、整理資料、提高效率方面提供了過去難以想象的便利,可以給人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去調查研究,對寫文章是非常有利的。

同時也給一些偷懶的人提供了友善,例如不分析情況和研究問題,整段下載下傳材料,東拼西湊,敷衍成文,很容易造成重複和雷同。

3、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是說文章選題。選題很重要,選好題目,文章成功一半。初學寫作者寫大題目往往不容易成功,因為大題目涉及内容廣泛,不大容易把握。

比較好的辦法是小題大做。小題大做不是抓住雞毛蒜皮無限誇大上綱,而是把題目範圍定得小一些。這樣做,分析容易細緻深入。

大題小做也有成功的,這要求具備很廣博的知識和很高的概括能力,一般人很難做到。

文章寫作者知道的,應該比寫進文章的東西更多,這樣寫起來會輕松自如,綽有餘裕。

如果自己不懂得那麼多,硬着頭皮寫大題目,會感到吃力,甚至給人以聲嘶力竭的印象。

我一向主張初學寫作者,特别是從事研究工作的青年人,要小題大做。這樣有助于找準聚焦點,對某個具體問題作深入研究,把道理說透徹。

沒有對于所讨論問題的深刻認識,沒有對于全局的把握,寫大的題目容易陷入空泛,大而無當,你說的别人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沒有說。

4、粗枝大葉

粗枝大葉,當然絕不是說,寫文章可以粗心大意,文章可以有疏忽和漏洞;而是說,要注重大的輪廓和脈絡。

要先把文章大的結構和布局搞清楚,把文章大的架構立住。文章有不同的風格,不論是清峻還是通脫,是豪放還是婉約,架構都要立得穩,才能站得住。

當然,這種架構構思,不一定形諸文字,也可以隻是個腹稿。架構定好了,才能夠提綱挈領,觀點和材料的組織才會有中心,寫起來才不緻“節外生枝”。

架構立不住,觀點和材料的取舍就會無所依據,就不會有邏輯和條理,甚至撿了芝麻,丢了西瓜。

文章架構設計的過程,也是初步分析歸納和理順思路的過程。

文章主題從幾個方面展開分析,每個方面有哪些内容,按照内在的邏輯關系,粗線條地擺布停當,文章大的輪廓和脈絡也就有了;

什麼地方是需要彌補和加強的薄弱環節,也就大體清楚了。

最初确定的架構,隻能是粗線條的,寫作過程中修改補充和局部改變是難免的,但事先的缜密思慮可以防止中途全盤推倒重來。

粗枝大葉,注重大的輪廓和脈絡,不是不注意細節和交代事實。該說明的事實還是要交代清楚,不要省那幾個字。

5、标新立異

文貴創新。創新就是标新立異。随人腳後,人雲亦雲,不可能創新。搞研究,寫文章,要存同而求異,研究性的文章尤其如此。

如果講一樣的話,影印散發就可以了,何必再寫。網絡上有各類文章的标準版本,滿足官樣文章的需要,一個程式,八股腔調,套話,不可能有新鮮創造。

标新立異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創新,要有新鮮的見解,也要追求不同于别人的更好的表達方式,形成自己的文章風格。

即使同樣的主題,同樣的題材和體裁,在表現形式和語言上也要追求“新”和“異”。

标新立異的根據,是基于現實生活的生動活潑的創造,是對中外優秀思想文化遺産的繼承,而不是無根據地說些驚世駭俗的大話,用片面性、絕對化的言詞嘩衆取寵。

6、深入淺出

文章有四種境界:深入淺出,深入深出,淺入淺出,淺入深出。深入淺出是最高境界,也最難。

沒有對所論事物的深刻認識做不到“深入”,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可能“淺出”。

賣弄博學,故作高深,用人人都難懂的語言講述人人都知道的意思,變成小圈子人的“自産自銷”甚至是自言自語,對社會沒有多大用處,是文章大忌。

高手們的文章寫得好,不僅是因為有獨到的見解,也因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寫作技巧,能夠用明白曉暢的語言表達深刻的道理,所謂平白如話。

古往今來,能夠流傳的好文章,都是深入淺出的,沒有哪一篇是裝腔作勢、佶屈聱牙的。

7、簡單明了

文章要簡明清爽,不能拖泥帶水。簡單,才能明了。簡單明了,才能眉清目秀。

要言不煩。過去有“惜墨如金”的說法,有的評論甚至把“簡”稱為文章“盡境”,也就是最高标準。簡約是文章之道,不能“瘠義肥辭”,内容稀薄而空話連篇。

寫文章的本領,在于把複雜的事情說得簡單明了,不在于把簡單的問題說得複雜。

寫文章的經曆,往往是“短——長——短”:開初沒有東西可寫,文章長不了,國小生的作文都很短;

學問有了長進,知識多了,文章也越寫越長;能再由長到短,就成熟了。文章之道可以說是“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

簡,不是簡陋和寒碜,不是隻有平鋪直叙而沒有曲折多姿,也不是隻要直白而不要含蓄,更不是要把文章寫得幹癟枯槁;

而是用簡約的語言,準确表達思想,這是要高水準才能做到的。實作由長到短,比由短到長要難得多。

可以說,由短到長,是多數人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再實作由長到短,隻有少數悟得文章之道的人才能做到。

文章寫得太長,有的是因為不得要領,不知道什麼是重點。這是認識深度的問題。現在的套話,也是一種黨八股。

林語堂說,演講要像迷你裙,越短越好。文章也是這樣。不是長文章都不好,不少世界名著是鴻篇巨制。

還是要根據内容需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可以換個說法:同樣的内容,要用最簡約的文字表達;同樣數量的文字,要表達更豐富的内容。

8、剪裁得體

動起筆來有許多話要說,但隻能圍繞主題,講最必要的話,援引最必須的事例和資料。

什麼話說,什麼話不說;什麼話多說,什麼話少說,要認真剪裁,有所取舍。

初學寫作者,往往不懂得這個道理,總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都寫到一篇文章裡去,胡子眉毛一把抓,結果枝蔓橫生,雜亂無章。

文章要勻稱,正像人體肥瘦勻稱才好看。要有骨有肉。隻有骨頭沒有肉,那隻是文章提綱。肉太多就臃腫了,也不好看。

頭重腳輕,頭輕腳重,大肚子,幹骨頭架子,都是要避免的。文章重點要突出,突出重點也要勻稱,重點和非重點的擺布要恰當。

要善于藏拙。比如一個問題包括同樣層次的三個方面,你對其中兩個方面了解得多些,另外一方面了解得很少,不能深一腳淺一腳,知道的講得很詳盡,不大清楚的就一筆帶過,這很容易暴露弱點。

與其如此,不如都講得簡略些,把同樣層次的問題放在大體相同的位置上講,講到大體相同的詳略程度。

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把題目改得小一些,隻寫自己知道得比較多、了解得比較深的問題。

9、掐頭去尾

文章開頭和結尾很重要。開頭要開門見山,引人入勝,不要彎彎繞。結尾要戛然而止,留有餘響,不要畫蛇添足。

“開拳便打”,直入主題,是文章簡短和避免套話的重要方法。讀者不喜歡文章“穿靴戴帽”,因為這是累贅,沒有實際内容。

掐頭去尾,就是“脫帽去靴”,剪除累贅。有的作者喜歡在文章頭尾講兩段套話,可能是為了配合某種形勢。

但中央檔案已經講清楚了,讀者都明白,不用你再費口舌,掐頭去尾剩下的“幹貨”才是你需要說的。

有時候生硬地去配合形勢,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引起讀者對文章意圖的誤解。

在不少情況下,确實需要在檔案或文章中,特别是在正式會議的檔案和報告中,申明某些重要的政治原則,那就要在最顯眼的地方,用最準确簡明的文字加以表達。

在文章或者檔案寫成後,還要認真檢查一遍,仔細想想,看在大的原則問題上有沒有重要的疏忽和遺漏。

這種周到和細心是必須的。話不在多,要說得正是地方,說得準确,說得恰到好處,不必唠唠叨叨地反複說些不痛不癢的話。

10、勤标點,多分段

短句子,短段落,文章會顯得幹淨利落。

多分段有助于條理。段落太長,不同的内容放在一段裡糾纏不清,文章會顯得沉悶,邏輯也不容易清楚。

标點有助于閱讀。句子太長,兩行一個逗号,好幾行一個句号,讀起來很吃力。魯迅文章沒有頓号,都是以逗号代之,顯得幹淨緊湊,讀起來有節奏感。

凡是能用短句子的,不要用長句子;凡是能分段的,不要合成一段。各就各位,疏密有緻,不要擠成一團。這樣讀起來清爽。

如果文章所論内容太多,不容易用分段的辦法加以歸納條理,可以采用分幾大部分,并貫穿以一、二、三、四、五……寫若幹條的辦法。

這樣做有助于把複雜的問題條理化,減少起承轉合,節約篇幅。

11、反複修改

文章是改出來的。即使做不到千錘百煉,反複琢磨修改總是不可少的。

文章寫成後,要多看幾遍,把多餘的字、詞和段落删去,把引文和資料核實,把必須補充的内容補充進來。

要特别留心有沒有硬傷。高手的文章老到天成,看似沒有雕琢,實際上往往是雕琢得不留痕迹,即所謂無斧鑿痕。

文章修改,包括内容的補充完善和字句的斟酌推敲。用字、用詞,最要緊的是恰當,恰如其分,不是話說得越滿,評價拔得越高越好。

适度、有分寸,才能準确表達思想,也才能有說服力。

文章修改要聽聽别人的意見,旁觀者清。别人征求對文稿的意見,我通常是提一些具體的建議,哪一段可以删去,哪個觀點可以再斟酌,

或者加一點什麼意思,加一句什麼話,一般是寫在稿子上。我提的意見不一定對,但大多比較具體,可供作者參考。

12、文無定法

文章寫作既然是一種技巧或藝術,不是告訴一種方法就可以如法炮制的。這是科學和技巧或藝術的不同。

寫文章,功夫也多在文字技巧之外,就是研究的深入,思想認識水準的提高,和對世事的洞察。

單就提高文章寫作技巧而言,唯有多讀和多寫。

要多讀名家的文章,不是一家而是各家,不是一種體裁而是各類體裁,不僅從内容品味而且從文章形式品味。讀多了,就可能逐漸悟其奧妙。

讀書對于寫作的好處是用不着多說的。對于讀書,我有兩點體會:一是閱讀面要廣,不要僅限于專業領域;二是要會讀書,獨立思考,不存成見。

有的要精讀,大量的是浏覽。對于名著,不限于體會其觀點,也要細心揣摩其思路和方法。

要多寫,寫各類體裁的文章,熟能生巧,會越寫越順手。

駕馭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夠得心應手,比較準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不會發生想得清說不明、說得好寫不出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