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裁員潮來了,職場中我們用什麼心态生存?

文|Vickie

去年7月,教育機構随着 “雙減政策”的落地而關停,大量教培從業者被裁員。

12月23日,某知名大廠大規模裁員,遊戲部300多人優化,直播業務裁員90%。月初,愛奇藝被曝以20%~40%的比例優化人員,部分VP級高管将被辭退。

恍惚之間,暗流洶湧的裁員潮似乎已經向我們奔來……大時代下的普通人該如何未雨綢缪,失業了又該怎麼調整自己?

搞副業過渡一下

失業最可怕的無疑是失去穩定的收入,是以如果能夠有一份副業,多賺一分錢,心裡也就多了一份底氣。

1.做内推,職業教育訓練

@某大廠程式員Jason

Janson是某大廠資深程式員,像很多大廠員工一樣,他業餘也會接一些外包的技術工作賺外快。他很快發現,外包雖然“來錢”很快,但是工作量巨大,時間長了很難平衡副業和主業。

在陰差陽錯下,他發現了“商機”: 他的表弟畢業于知名高校的CS專業但求職屢屢碰壁,向他請教個中緣由。

細聊之下,他發現應屆生雖然學曆過硬,但是缺乏實踐經驗,而且對網際網路公司崗位的具體職責也不了解。于是他“對症下藥”: 先帶表弟實操了一個項目,然後又幫其梳理了技術和面試思路。一套操作下來,表弟拿到了非常滿意的offer。

他靈機一動,是不是有很多像表弟一樣的應屆生,也需要求職輔導呢?

就這樣,Jason 靠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搞起了「定制就業輔導」,找他的人趨之若鹜,一單幾十到幾百不等,每個星期隻花不到十個小時,就可以賺到自己主業30%左右的額外收入,這種“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資訊壁壘”來搞副業的思路可以同時增加自己的競争力和安全感,可謂是一舉多得。

2.部落客創業,靠愛好賺錢

@某大廠營運崗,時尚分享部落客

沒有技術壁壘的文科生就沒有做副業的機會了嗎?

Nope, 如果說技術教育訓練是To B, 那營運崗就有天然的使用者思維,他們可以打造内容直接To C 變現。

張某在某大廠做營運,去年經曆了一次調崗,是以産生了很強的職業危機感。

“我會被fire嗎?”

現在做自媒體的人很多,但是大家都苦于缺乏專業技術。她發現這一點後幹脆社交媒體上開賬号教網友視訊剪輯的方法,如何找選題等等……沒想到一下就紅了,不僅一年左右的時間就積累了10萬 粉絲,還頻頻登上平台首頁。

除了接一些廣告變現,她還抓住時機開了自己的淘寶店賣一些文創周邊。這份副業,讓她變得更加自信了。多了一份依仗,也就沒那麼擔心被裁員了。

面對現實,調整職業預期

人生的道路不會百分之一百按照個人的預期去進行,如果真的遭遇了職業上的“滑鐵盧”,适當調整自己的職業預期甚至是人生規劃,也許未來會比預想的更光明。

1.就業是多元平等的,去做直播

@轉行做教育主播的前英語老師

Maggie曾是機構裡資深的英語老師,雙減政策實行後,她失去了耕耘多年的工作方向。在經曆了短暫的迷茫期後,她發現直播和短視訊平台上也有好多英語教育大V做得風生水起。

Maggie雖然新媒體營運經驗不多,但是她有紮實的英語基本功和多年教育經驗,再加上她契而不舍,仔細研究每一條“爆款”視訊的細節,在發了整整一百條視訊後,她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爆款視訊,現在已經是一個收入穩定的全職部落客了。

2.清北畢業七成進體制,穩妥也是人生選擇

曾幾何時,名校畢業生考公務員是件有點兒“大材小用”的事情。

但是近幾年随着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人們逐漸發現:“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根據清華和北大2021年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顯示,兩校有大約七成簽三方就業畢業生進入體制。

從現實的角度思考,在經濟利好的年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闖一闖,的确更容易實作人生價值。而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現在,選擇“薪酬穩定,工作壓力較小,輕易不會失業”的體制内工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而且在體制内并不一定是一眼望到頭的人生,好好工作積累經驗和能力,未來也完全有機會跳出來,嘗試另一種生活。

生活的重點是活得舒服,穩妥未嘗不是一種人生選擇。

可以選擇領取失業金

1. 如果真的遇到降薪裁員,不要輕而易舉就被“勸退”,要盡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感覺到有被裁員的危機,一定要嚴格執行考勤細則中的每個細節,以免因“不遵守勞動紀律”失去應有賠償。

另外,未經談話雙方同意的錄音是不會被法庭采納的,是以如果出現争執要及時咨詢律師,商讨合法有利的解決方案。

2. 如果真的不幸被裁員,可以看看所在地失業補助,以及不要斷繳社保。

調整自己,用最好的狀态迎接下一個機會

去充電

@前教育機構國文老師,去香港讀研

皮皮供職于某小型教育機構,在公司停擺後,她直接被告知人事關系屬于外包,是以拿不到賠償。被“渣男”擺了一道打官司情形又不利,是以皮皮決定暫時回家Gap一年。

期間,她上網跟同時天涯淪落的教培失業人交流,發現很多人都想趁機去讀個研給自己沖個電,這也喚醒了她塵封許久的夢想: 去留學。

她為此拼命備考語言,找資料,寫文書,最終拿到了理想的offer。

在低谷處暫時放慢腳步,也别忘了去學習和接觸新的知識,技能,認識新的朋友,才能在新機會來臨的時候抓住它。

發掘自己真實的需求

37歲的吳笠在離職前,已經在一家中型企業做到了内容主管。在離職之後,她驟然發現好像一旦過了35歲,就預設被内容市場淘汰了。

在經曆了不甘心和迷茫之後,她被星巴克的招聘廣告吸引了目光,猛地想起了自己不是一直很喜歡咖啡嗎? 這份熱愛讓曾經月入三萬的她選擇在星巴克從基礎咖啡師開始學習做咖啡。

咖啡師雖然一天要在店裡站8個小時,但是免于高壓的腦力勞動,還有免費的咖啡随便喝,其實是幸福感很高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她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未來開一家自己的咖啡館。

被裁員後,我才學會調整自己

@位元組前程式員大Z

其實在被“優化”前,程式員大Z就已經準備離職了。

工作4年,大Z平均每天在辦公桌前坐10-12個小時,幾乎每天都在10點之後才離開公司。長年累月的高壓焦慮下,他不僅頸椎反弓, 過勞肥,曾經做過手術的膽囊又出了問題,醫生直言,再這麼下去他會英年早逝。

被裁員反而“救” 了他

賦閑在家後, 大Z的首要目标是調整自己。而調整的第一步是「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他不在像之前工作時一焦慮就否定自己,而是給自己時間去調整。慢慢地,他的心态比之前平和了很多,也有了更多做事情的動力。

在醫生的建議下,他開始有規律的運動和注意飲食。而在健身時,他體會到了心無雜念,全力以赴的的感覺,這種成就感讓他從懷疑和焦慮的低谷中走了出來,重新找回了雄心壯志,最近他開始籌備電商創業了。

不管你處于職業和生活中的哪個階段,是否正在低谷中,都要學會在心底認可自己,試着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這樣即使你沒能勇攀高峰,平和與幸福也會與你常伴。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資料增長決策|高淨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