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都誤會了的鐵血政策,俾斯麥很珍惜和平,隻辦了一件錯事

提起曾經的德國首相俾斯麥,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名言:“當今年代的重大事件不是靠演說和讨論能夠解決,必須要靠鐵血才能解決”,被無數強硬派和鷹派分子援引再三,鐵血政策廣為人知。久而久之人們就形成了一種印象,那就是狡詐而強硬的俾斯麥是一個典型的戰争狂人,似乎戰争是他最愛好的事情,但曆史上真實的俾斯麥與此剛好相反。

我們都誤會了的鐵血政策,俾斯麥很珍惜和平,隻辦了一件錯事

在俾斯麥的任内,他上司德國發動了三場戰争,正是這三場戰争讓德國走上歐洲的巅峰,同時也讓俾斯麥冠上了鐵血宰相的美名。這三場戰争分别是,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再通過一系列外交運作孤立對手之後擊敗奧地利,以及最後擊敗法國。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場戰争都是俾斯麥所不得不發動的,為了統一德國這三場戰争勢在必得,而前兩場戰争中德國都見好就收,沒有向戰敗方要挾太多,而且在下一次的戰鬥中都獲得了上一次擊敗的對手的支援。這充分證明了德國在擊敗對手之後沒有趕盡殺絕,反而是竭力拉攏,是典型的胡蘿蔔加大棒。

我們都誤會了的鐵血政策,俾斯麥很珍惜和平,隻辦了一件錯事

而真正能夠顯示出俾斯麥高超外交技巧的,是他對歐洲各個大國關系的處理。在他所處的那個年代,歐洲一共有5個強國,分别是英國、法國、德國、奧匈以及俄國,而德國又非常不幸的處在多國包圍之中。俾斯麥從來都不是盲目的強硬,他非常明白德國最好是站在多數的那一方,也就是說5個大國中,德國必須聯合其中的兩個。由于法國和德國有世仇難以聯合,而英國奉行光榮孤立政策和大陸均勢政策也不能拉攏,最後剩下的就隻有奧匈帝國和俄國了。

我們都誤會了的鐵血政策,俾斯麥很珍惜和平,隻辦了一件錯事

在整個俾斯麥的任期内,他都竭力避免德國出現稱霸的局面,這是為了防止英國站在德國的絕對對立面上,同時他竭力的保持和奧匈以及俄國之間的關系。後兩者原本是仇敵,但是在德國的斡旋之下卻能勉強相安無事。俾斯麥利用英法對俄國太過強大的擔憂來孤立俄國,迫使俄國與德國結盟。他斡旋各大國之間關系的巧妙外交技巧,難以用三言兩語概括,但在他的整個任期中,德國從來就沒有面對過兩個以上的反德聯盟,甚至連規模稍大的戰争都沒有過。

我們都誤會了的鐵血政策,俾斯麥很珍惜和平,隻辦了一件錯事

是以說,俾斯麥其實是個純粹的外交家,而不是什麼戰争狂人。他這個人從來都是把戰争放在所有選項之後,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使用軍事手段,哪怕是迫不得已而運用軍事手段達到目的,也總是以外交措施收場,盡可能不樹立新的敵人,為最終的和平争取有利環境,這也是他在戰勝丹麥和奧地利之後,沒有過分羞辱它們的原因。

我們都誤會了的鐵血政策,俾斯麥很珍惜和平,隻辦了一件錯事

當然在俾斯麥卸任之後,德國人骨子裡那股好戰精神又重新的爆發了出來,而結果大家也非常明白,那就是德國在很短的時間内陷入兩次世界大戰。俾斯麥的後繼者們,不單單是缺乏他那種靈活的外交能力,同時還缺少對和平的認識。威廉二世和希特勒都是真正的好戰分子,也很快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價,相比之下俾斯麥應該算是個和平主義者。但俾斯麥在任期間也難以改變普魯士野蠻的傳統,比如讓普魯士國王在凡爾賽宮加冕成帝羞辱戰敗的法國,這種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錯誤,是不應該有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