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及時發現血管堵沒堵?心血管醫生:不同部位,判斷方法不同!

心肌梗死是心髒的血管堵塞了,可能會心衰,可能會猝死!

腦梗死是腦袋的血管堵塞了,可能會偏癱、半身不遂,可能會猝死!

我們平時聽說最多的血管堵塞就是這兩個部位:心髒和腦袋。這是因為心髒是發動機、腦袋是指揮部,這兩個部位一旦出現問題,常常是緻命性的。

如何及時發現血管堵沒堵?心血管醫生:不同部位,判斷方法不同!

其實我們全身布滿了血管,因為血管就是營養輸送的管道,隻有血管通暢,才能把足夠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的組織、髒器、各個部門,這樣全身組織、髒器、各個部門才能正常工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健康地活着。

血管如果堵塞了,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堵塞血管區域的組織、髒器會出現缺血,如果缺血時間較長,那麼就會出現組織、髒器壞死。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比如心髒、腦袋,那麼就可能在很短時間内危及生命。

那麼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如何初步判斷我們的血管有沒堵塞呢?

是看臉色?看腳指頭?看手指頭?

如何及時發現血管堵沒堵?心血管醫生:不同部位,判斷方法不同!

對于大部分人,看身體這些部位,都無法判斷我們的血管堵沒堵,看面相、手相、腳相能判斷血管堵沒堵,要麼就是神仙,要麼就是忽悠。

因為全身布滿了血管,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後,表現是不同的,是以,很難千篇一律地說看哪裡就能直接判斷血管堵沒堵。

我們今天分享幾個常見部位的血管堵沒堵的判斷方法,以供大家學習,及時發現,及時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一、下肢血管堵沒堵?

如何及時發現血管堵沒堵?心血管醫生:不同部位,判斷方法不同!

我們平時經常聽到一句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其實這句話用在下肢血管堵沒堵的判斷,還是挺管用的。當下肢動脈堵塞後,我們在走路或跑步後,就會出現腿疼。常常不得不停下來,休息會兒才能繼續走。

我們專業術語叫:間歇性跛行。也就是說,一陣一陣地跛着走路;導緻間接性跛行的原因,就是下肢血管堵塞了,下肢血管堵塞後,就會缺血,缺血的本身其實就是缺氧。

因為動脈血液攜帶的氧,給給全身,這樣全身的組織細胞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血管堵塞後,那麼就不能把動脈血液輸送到這個部位,那麼這個部位就會缺血也就是缺氧。缺氧後,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

是以,判斷下肢動脈血管堵沒堵,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走路或跑步後,是否會出現腿疼。如果會出現腿疼需要去做一個下肢血管彩超,那麼就能确診下肢血管堵沒堵。

(這種方法,不但能判斷下肢血管完全堵塞與否,而是對于嚴重的下肢動脈狹窄也能判斷。)

二、腦血管堵沒堵?

如何及時發現血管堵沒堵?心血管醫生:不同部位,判斷方法不同!

腦血管堵塞,其實就是腦梗死,腦梗死的判斷,絕大多數人,都能及時發現。

因為腦梗死後,會直接影響人體的運動功能、語言功能、吞咽功能等等。是以當腦血管堵塞後,絕大部分的人會出現:偏癱失語、半身不遂、喝水嗆咳、四肢力量不對稱、口眼歪斜等等表現。

您想想,當我們出現上述情況的時候,難道我們還會不在乎嗎?還會耽誤嗎?大家一定會及時就診,到醫院做一個腦CT或腦核磁就能确診是不是腦血管堵塞了。

但這時候一般都是腦血管已經完全堵塞了,已經出現了腦細胞壞死,甚至會留下後遺症。那麼有沒有比較早期發現腦血管狹窄的判斷方法?

腦血管沒有完全堵塞的時候,很難通過表現去判斷一個人的腦血管是否堵塞,因為大部分人這時候沒有典型的症狀,唯有通過CT或核磁才能判斷。但我們不可能給所有沒有症狀的人去做腦CT或腦核磁吧。

這時候要把判斷前移,就得去判斷頸動脈是否有狹窄,因為很多腦梗死都是頸動脈斑塊,血栓形成引起的,是以我們可以去判斷頸動脈有沒有狹窄。

頸動脈堵塞後,患者可能會導緻頭暈、頭昏、記憶力下降耳鳴、視物模糊、失眠多夢、一過性失語、偏癱、偏盲等等表現。

如果要更早地去發現頸動脈有沒有狹窄,那麼隻能去做頸動脈彩超,通過頸動脈彩超去判斷頸動脈有沒有斑塊,有沒有狹窄。一般建議有三高的人,或肥胖、長期抽煙喝酒、有心血管家族史等這些高危人群,定期查查頸動脈彩超,及時發現頸動脈是否堵塞。

還有一部分腦梗死是房顫引起的,心髒房顫的血栓可能會脫落,跑到腦血管,堵塞腦血管,是以房顫也可以粗略的看做是腦血管堵塞的前兆。是以心髒房顫的人需要正規治療,預防腦梗死。

三、肺血管堵沒堵?

如何及時發現血管堵沒堵?心血管醫生:不同部位,判斷方法不同!

肺血管堵塞,叫肺栓塞,也是一種緻命性的疾病,可能會導緻猝死。

肺栓塞一般都是急性疾病,突發發病,患者可能會出現:突然胸悶憋氣、突然呼吸困難、突然血壓下降、突然心率偏快等表現。

當懷疑肺栓塞的時候,需要通過心電圖、D2具體、肺部增強CT等檢查明确診斷。

肺栓塞平時很難發現,因為大部分沒有預兆,因為血栓來自于别的部位,并非肺部血管本身出現狹窄。是以平時幾乎不能發現。隻有突然發生時,及時就診,及時搶救。

四、心髒血管堵沒堵?

如何及時發現血管堵沒堵?心血管醫生:不同部位,判斷方法不同!

大家最為關心的就是心髒血管堵沒堵,如何判斷。

心髒血管完全堵塞叫心肌梗死;心髒血管嚴重狹窄,會發生心絞痛;心髒血管中度狹窄,叫冠心病;心髒血管小于50%的狹窄,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我們可以通過冠脈CTA或冠脈造影看到心髒血管有沒有狹窄,狹窄多少,從來判斷心髒血管堵沒堵。

但我們不可能平時都去做一個冠脈CTA或冠脈造影吧。我們平時日常生活,如何判斷血管堵沒堵呢?

我們可以通過症狀,初步判斷有沒有重度心血管狹窄,有沒有心肌梗死發生;簡單說心絞痛就是心血管狹窄引起的心肌缺血,一般持續幾分鐘就能緩解;如果一個人的心絞痛持續20分鐘都不緩解,那麼這就要懷疑已經發生了心肌梗死。

如何判斷有沒有心絞痛(心血管的重度狹窄)?

運動或者活動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何及時發現血管堵沒堵?心血管醫生:不同部位,判斷方法不同!

我們在運動、活動、勞動、勞累等等情況下,我們的心髒就會加速工作,也就是跳得更快一些。那麼心髒這時候所需的血液和氧就會增加。

可是當心血管重度狹窄的時候,心血管供血不能滿足人體在運動、活動、勞動、勞累等等情況下,大量氧的需求。那麼心髒就會缺血就會缺氧,缺血或缺氧後就會發生心絞痛。

是以運動、活動、勞動、勞累等等情況下,出現了心絞痛,就是判斷心血管有沒有重度狹窄的方法。如果在運動、活動、勞動、勞累等等情況下,出現心絞痛,一定及時就診,通過心電圖或冠脈CT或冠脈造影等檢查能夠明确心血管有沒有狹窄,狹窄多少。

如果心絞痛持續不緩解,超過20分鐘,那麼就是心血管完全堵塞,那就是心肌梗死。

再次強調,心絞痛的表現是多樣性的:

心絞痛不是大家了解的心髒部位的疼痛,心絞痛會有很多表現,比如心髒部位的疼痛,胸痛;還可能會表現為後背疼痛、肩膀疼痛、上臂疼痛、頭疼、牙疼,甚至還會不疼,表現為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大汗淋漓、咽部不适等等。

主要判斷還是要通過運動、活動、勞動、勞累等等情況下,示範出現上述不适來判斷,而不是根據是否有心髒部位疼痛來判斷。

總之,不同部位的血管堵沒堵,判斷的方法是不同的,我們初步了解一下比較常見和比較重要的幾個部位血管有沒有堵塞的判斷方法,以便大家不時之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