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作者:汴州節度使

關于大唐的由盛轉衰,許多史書上的說法比較類似:一個年老昏聩的皇帝,沉溺在聲色犬馬的堕落生活中,錯誤地把自己和國家的命運交給了一對姓楊的兄妹,還有一個姓安的胖子,最終鑄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錯,幾乎毀掉了整個帝國。

個人以為,這個說法,說準的地方隻有一點,那就是最後的結果。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事實上,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兩個相當精明的人,瞞過老奸巨滑的皇帝大搞政治鬥争,結果政治鬥争水準稍遜一方的人被整急眼了,抄起家夥向輸給的對手打去,最終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叛亂,進而徹底摧垮了一個無比強盛的帝國。

不明說相信大家也猜得到,那個政治鬥争的得勝者是楊國忠,那個被整急眼的,叫安祿山。而揭開兩人全面鬥争序幕的,我認為,應該是天寶十三年正月的那次觐見。

估計在楊國忠持續不斷地奏言警示下,李隆基确實對安祿山大規模厲兵秣馬的舉動産生了懷疑,但暫時也沒有拿掉安祿山的想法,于是在天寶十二年(753年)的年底,李隆基特意派出親信太監輔璆琳前往平盧,探訪實情。

不得不說,派太監去查謀反的案子實在是個不折不扣的昏招。事實上也确實如此。那位輔璆琳剛到平盧就被熱情接待的安祿山重金收買了,回來之後便證明楊國忠所說的并不屬實,而安祿山絕對是一個大大的忠臣雲雲。李隆基這才相信,不再對平盧方面的動向多加留意。

安祿山的信任危機靠錢輕易擺平了,但他并沒能松一口氣,因為他很快接到通知,皇帝要他在正月裡前往長安觐見。

按照規定,逢年過節,各地地方長官應入朝觐見皇帝,同時彙報去年的工作,講述新一年的打算。但由于邊境地區局勢十分複雜,事務繁多,因而節度使一般不必每年親自回京面聖,隻需派個人去報個平安,順帶給朝廷送去點土特産就行了。可是這一次,皇帝不但親自下诏,還點名要安祿山親自來,莫非其中有什麼陰謀陷阱不成?

陰謀陷阱倒沒有,但陽謀是有一個。

楊國忠早在皇帝陛下面前斷言,安祿山因有異心,朝廷突然征召他,他必然不敢前來。

是以當天寶十三載正月初三,安祿山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宮門外的時候,楊宰相頓時呆住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公然招兵買馬的安祿山竟有在長安露面的膽量。

說到底還是楊國忠鬥争經驗不足啊,手頭上又沒能掌握可以證明安祿山謀反的确鑿證據,僅憑路邊社的幾條小道消息,人家有什麼不敢來的。

安祿山到了後,最尴尬的人是楊國忠,最不好意思的,則是李隆基。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因為安胖子見到他是納頭便拜,擡起頭時,已是淚流滿面:

“臣本是個胡人,不識字,承蒙陛下恩寵才得以擢升到如此高位,如今楊國忠對臣心懷嫉妒,看樣子非要殺臣方才甘心!”

李隆基和安祿山之間到底是有感情的,聽到安祿山這樣說,李隆基馬上拿出了大哥的派頭,當場表示,隻要有自己在一天,就不會有人動你。而為了撫慰安祿山受傷的心靈,皇帝陛下一紙诏書,晉升安祿山為尚書左仆射,還又賞賜了一大筆錢,作為安祿山的精神損失費。

這一回,楊國忠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在他的無私幫助下,安祿山不但更加得到李隆基的信任,而且還拿到了不少經費,變得更加難以對付了。

安祿山的原定計劃确實是“伺帝一日晏駕則稱兵”,然而在經曆過這次朝見後,安祿山意識到楊國忠的存在很可能不會讓自己的計劃順利進展下去,因而他決意修正自己的計劃,做好随時行動的準備。

不過,在正式起兵前,有一些必要工作還是要完成的。

安祿山回到住處不久,就立即上書一封,懇請朝廷允許他兼任閑廄、隴右群牧等都使,兼知總監事。

所謂閑廄、隴右群牧等都使,兼知總監事并不是一個職位,而是内外閑廄使等幾個職務的統稱,但這些職務都有一個共同點——管馬。

安祿山主動要求管馬當然不是為了向弼馬溫出身的造反先輩孫猴子緻敬,他這麼做是為了搶先把握住未來戰争勝負的關鍵性資源:戰馬。

安祿山提出要做禦馬總監和全國牧馬事業的總管,總領管理一切馬匹,明眼人一看就能發現,這是要搞事情。

但即便如此,李隆基仍舊準許了對安祿山的相應任命。

這不是由于年老昏聩,而是出于一種年深日久的信任,以及一種油然而生的愧疚。

李隆基原本是打算讓安祿山出任同平章事的,但楊國忠聽說了此事,就把這事給攪黃了。是以,當安祿山提出這一要求時,李隆基力排衆議,第一時間就同意了。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不出所料,安祿山如願以償後,立即就搞起了小動作。他先秘密吩咐親信從全國的馬匹中精選了數千匹駿馬,送到範陽專門飼養起來,不久又奪取了樓煩監牧及總管張文俨馬牧的實權,如此一來,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的軍馬調配完全處于安祿山的直接掌控下。

不過,安祿山此時還不打算立刻謀反,因為他很清楚,想要奪取天下,比戰馬等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人心。

天寶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安祿山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為自己所部将士請功,并申請對有功者予以破格封賞。安祿山的理由聽起來很合理、充分:将士們的敵手很多,有奚、契丹、九姓、同羅等部落,是以大夥兒立功很多,立功的人數也很多。是以,安祿山建議朝廷能夠不拘泥于正常,給予破例提拔,并最好将拟好的委任狀交由自己帶回軍中頒發。

這很明顯是借花獻佛,借朝廷之手為自己收買人心。然而李隆基又一次答應了。于是,随着皇帝陛下的大筆一揮,安祿山軍中竟有多達五百餘人晉升為了将軍,兩千多人被升格為中郎将!

需要的權力、想要的東西都穩穩地拿到手了,是時候回範陽了。

三月初一,安祿山正式向李隆基辭行。

然而就在此時,李隆基卻做出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

老皇上在送行現場,衆目睽睽之下居然解起了腰上的玉帶。

當然,年近七十的李隆基還沒有老糊塗到不分場合友善的地步,他解腰帶為的是脫龍袍,而脫龍袍為的是把它賞賜給安祿山,借此物此情此景牢牢籠絡住安祿山的心。

但事情的發展表明,安祿山當時想的,以及後來做的,都和李隆基預料中的不一樣。

根據史書的記載,安祿山接過李隆基禦賜龍袍的那一刻是又驚又喜。驚的是,他完全沒有想到李隆基會把這麼有象征意義的衣服送給自己。喜的則是,他預設這是自己日後當皇帝的先兆。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安祿山熱淚盈眶之下惶恐地接受了尚帶皇帝體溫的龍袍,李隆基則洋溢着滿面欣賞的表情揮手向他作别。

别了,别了,再拖延下去,可能就走不了了。

為了避免皇帝再被楊國忠說動,派人把自己抓回去,安祿山在關中地區上演了一把生死時速。

先是甩開膀子一陣縱馬狂奔,等到奔出了潼關,趕忙棄馬上船(已提前安排好),在岸上纖夫的協力下以最快的速度逃離長安。僅一天的時間,他便到了距離長安數百裡之外的地方。

這下,安祿山算是徹底安全了,但有一個人陷入了極為兇險的境地。他就是智慧與惡毒的化身、昔日李林甫的得力親信——吉溫。

一直以來,在楊國忠眼裡,吉溫都是“自己人”,兩個人的友情可以追溯到楊國忠出任宰相前。可是楊國忠不知道的是,這位吉溫除了是個有手段的酷吏和有頭腦的進階參謀外,還是一個十分活躍的社會活動家,喜歡廣交朋友,而他的朋友中有一個人叫安祿山。

早在與楊國忠交好前,吉溫就已經和安祿山搭上了線,據說二人間的關系十分融洽,還拜了幹兄弟,安祿山更是多次向李隆基舉薦吉溫任自己的副手。這也讓楊國忠意識到吉溫和安祿山的關系非同尋常,而經過派人調查,他很快掌握了一個真相:原來吉溫是安祿山的親信,一個由始至終,極為聽話的親信。

對于吉溫的背叛,楊國忠感到十分驚訝,也非常憤怒,是以他決定要把吉溫和安祿山一起整死。

在楊國忠的指使授意下,京兆尹李岘派人突然包圍并搜查了安祿山位于長安的府第,一下子逮捕了李超、安岱等幾個安祿山素來親善的門客,送往禦史台審訊。

楊國忠本想以這幾個安祿山的門客作為突破口,搜集到足以證明安祿山蓄意謀反的過硬證據,或是能夠扳倒吉溫的黑材料。沒承想,安祿山、吉溫做事滴水不漏,這幾個門客的的确确什麼都不知道,突擊審訊了多日,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隻好将他們一殺了之。

楊國忠派人搜查安祿山的住宅、處死安祿山的門客,其終極目的都是為了激怒安祿山,進而瞧出敵手的破綻,一舉搞定對方。

可門客被抓、被殺的消息傳出去的時候,安祿山及他的黨羽們看上去并不吃驚。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因為事發之後,經過對情況的詳盡了解及仔細分析,吉溫迅速做出了一個準确的判斷——楊國忠目前手中尚無可以威脅到安祿山及自己的籌碼,如今,他隻是虛張聲勢,意圖擾亂己方,趁機渾水摸魚而已。

是以,吉溫給出的對策大緻可以叫做“敵不動,我不動”,照舊生活,該吃吃,該喝喝,做平日裡做的事即可。

吉溫是這樣告誡安祿山的,事實上,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于是,像往常一樣,吉溫又接了一筆生意。

這筆生意具體數額不詳,但想來應該不會少給,因為和他做生意的人,是前尚書左仆射韋安石之子、曾任河東太守兼本道采訪使的韋陟。

這位兄弟在當時做官做得頗有聲望,且很有才華,一直被視作下一代朝廷新人中最有希望出任宰相的人選。于是,這個說法就傳到了楊國忠的耳朵裡,于是像李林甫一樣,出于對新勢力的顧慮,楊國忠就找人黑了韋陟一下,讓人去告發韋陟,說他涉嫌貪腐。

在楊國忠的操控下,韋陟本以為自己是必死無疑,然而有人告訴他,或許還有的救,因為禦史中丞吉溫這個人鬼點子很多,這種幫人脫罪的活兒接了不少,用過的都說好。

得知此事,韋陟如同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通過積極活動,七轉八轉後,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據說神通廣大、有口皆碑的救星。

吉溫接下了這個活兒,開始活動,在調查中發現幕後操縱此案的黑手竟然就是楊國忠後,他二話不說,直接派人到範陽去找了安祿山。

如果有安祿山出面為韋陟辯解,韋陟必然安然出獄。對于這一點,無論是吉溫還是楊國忠,都有着清醒的認識。不過,如今楊國忠已經不在乎這點了,他已經另有打算、另有追求。

天寶十三年(754年)十一月,楊國忠秘密向皇帝報告,指稱禦史中丞吉溫收受賄賂、勾結邊将,涉嫌幹預正常司法程式,搞黑案。

最恨被底下人忽悠的李隆基頓時火冒三丈,他立刻表态,對吉溫這樣的行徑絕對要零容忍,絕不姑息,不管是誰出頭求情都不行,查出一個辦一個。

皇帝大人親自定了調,吉溫等人的命運可以說在這一刻就定下了。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閏十一月,韋陟案調查結果最終出爐:韋陟受賄罪、吉溫幹預司法罪均證據确鑿。

李隆基下令:貶韋陟為桂嶺縣尉,貶吉溫為醴陽長史。

此結果一經公布,安祿山立刻出面替吉溫鳴不平,并上書公開指斥楊國忠陷害忠良。但這一次,李隆基對安祿山的表态不置可否,安祿山的奏疏由此像泥牛入海般,杳無音訊。

安祿山倍感慌張,自他獲得皇帝寵信後,破天荒的頭一次遭到了皇帝的無視。

這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已經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即将到來的必然是楊國忠狠辣非常的惡整,那樣,即便起兵的準備并未十分充足,也不得不反了。

為證明自己的猜想,确認下自己對皇帝的影響力還有多少,安祿山決定進行一次試探。

天寶十四年(755年)二月二十二日,安祿山指派副将何千年入京上奏,請求用三十二名蕃将取代原來的三十二位漢将的職務。

這是一道精心設計的題目。

在軍隊系統中實作以蕃代漢,是李林甫當年提出的新舉措,後來在施行中,一向是陸陸續續地進行個别人員的調動,像安祿山這會兒提出的大規模替換,還從未出現過。更重要的是,那些蕃将無一例外的是安祿山的親信,如果按安祿山的意思辦,他在軍中的控制力無疑會大大加強,同時,朝廷對這部分軍隊的影響力将多有削弱。

是以,對這樣的請求,真正懷疑安祿山的人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可就在當天,安祿山得到了回複:同意。

皇帝不但同意了安祿山提出的換人請求,還已經下令命人開始制作委任狀了。

很明顯,皇帝對于安祿山依舊是信任的。李隆基似乎并沒有察覺到安祿山這一請求的背後其實包藏禍心。

但是有一個人發現了其中的玄妙。

這個人就是新任宰相韋見素,他與楊國忠約好,準備一道面聖,提及此事。

可第二天,一見韋見素提及此事,皇帝立馬變了臉,楊國忠就産生了猶豫,以至于直到李隆基起身離開,楊國忠隻是待在那裡,不敢說上一句話。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安祿山的要求到底還是被準許執行了。可是楊國忠和韋見素卻不打算就此輕易放棄抗争,是以幾天之後,兩個人再次求見到了皇帝。

“臣等有防範安祿山謀反的計策了。”

“講來!”

“如今,請陛下提拔他為平章事,把他召入京師輔政,而後任命節度副使賈循為範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楊光翙為河東節度使,那麼,他的勢力自然就瓦解了。”

不得不說楊國忠和韋見素的這個主意出得比較巧妙,而且還有一定的實操性。如果安祿山奉诏前來,他便會就此被留在長安,時間久了,他在北方三個軍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就會被三個新任的節度使慢慢取代,人走茶涼之下,想要搞什麼軍事大動作,自然也難以搞成。而如果安祿山接到诏命拒絕執行,就基本可以确認安祿山有意謀反,不過一旦任命賈循等三人為新節度使的诏書傳達出去,就算安祿山抗命立即謀反,受到其裹脅參與的地區和兵力也會大幅度縮水,甚至于僅限在範陽一地。

李隆基當然很快就領悟到了這一計策的絕妙之處,是以,他同意執行這一建議,并立刻傳令下去,即刻起草诏書。

很快,诏書拟好了,并被呈送到了皇帝的案頭。如果這時李隆基說一句話把诏書發了,估計整個國家的命運以及許多人的未來都将發生巨大的改變。但是,他沒有。

關鍵時刻,他叫來的不是傳達诏令的使臣,而是一個親信太監,這個太監就是曾被安祿山以重金收買的輔璆琳。

皇帝找來輔璆琳,讓他帶着奇珍異果趕往範陽,名義上為犒賞勞苦功高、公忠體國的安祿山,實際上則是對安祿山及當地實地情況再進行一次深入的摸底偵查。

輔璆琳接受了皇帝的囑托,并信誓旦旦地保證完成任務。事情的後續發展表明,他的确說到做到了,但僅限于送水果這一件事。

輔璆琳到了範陽後,安祿山照例拿出大筆錢财狠砸輔璆琳,輔公公被财寶砸得眉開眼笑,皇帝陛下的諄諄教誨自然自動被抛到了九霄雲外。

是以,輔璆琳回來後,再次向李隆基擔保,安祿山沒有任何問題,朝中那些關于他的負面新聞,那都是心懷嫉妒的一小撮大臣在離間您們的君臣關系。

李隆基聞言點點頭。他再次相信了輔璆琳的彙報,而挽救國運的良機也由此再一次錯過了。

其實,李隆基的晚年曾有過數次消弭安史之亂,拯救這個國家的機會。這一次,是第二次,而在後面他還會有兩次機會。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聽完了輔璆琳的報告,李隆基找來了楊國忠和韋見素表達了自己的最新看法:

“安祿山這個人,朕對他推心置腹,誠心對待,諒他對朕也必無二心。東北方向上的契丹人和奚人還需要他來對付。是以,今天由朕親自出面作擔保,保證安祿山不會有異志,你們就别再為此擔心了!”

這下楊國忠完了,他本已準備在完成對安祿山的拆台後趁勢追擊,或将被騙到朝廷的安祿山用奏章直接淹死、罵殘,或是直接把安祿山逼反,就在範陽地區迅速集結大軍,就地予以消滅。但現在李隆基的擔保剛好給安祿山撐起了一把巨大的保護傘,安祿山權位不失,他楊國忠反倒是轉瞬之間失去了所有進攻的手段,隻能坐在原地,等待着對方的反擊。

安祿山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這一年的四月,安祿山向朝廷奏捷,稱擊破了奚和契丹。

安祿山此舉的本意是顯示自己的價值,堅定皇帝讓他留任的決心與信心,當然,也不排除向政敵楊國忠示威挑釁的意思。但他無論如何卻想不到,這一舉措即将給自己帶來一個天大的麻煩。

而這一麻煩的制造者,是一個叫做裴士淹的人。

接到安祿山的捷報,最高興的人自然是李隆基。因為這從事實上證明了,皇帝陛下的眼光的确依舊精準,要應對契丹和奚人,邊境上非有安祿山坐鎮不可。為了慶賀這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戰鬥,經李隆基提議,朝廷讨論決定,派遣給事中裴士淹為特使,前往河北道慰問安祿山及此次作戰有功的将士。

來到範陽的當天,裴士淹就意識到,這裡有問題。

以往,每逢朝廷使節來到範陽,安祿山都會表現出親人般的熱情,颠颠地出城親自迎接,安排人手組織老百姓夾道歡迎什麼的都是常事。可這一次,迎接裴士淹的,既沒有一臉笑容的安節度使,也沒有持花歡呼的範陽居民,有的隻是安祿山派來的一個部将,而且安排的會見地點還是城中戒備森嚴的軍事總部。

經裴士淹私下了解,這一轉變是從去年(即天寶十三年)安節度使從長安回來後,才做出的調整,而且自那以後,安節度使的身體似乎一直不大好,朝廷的使者即便來了,也很可能因為安祿山有病在身,不能及時與他見面。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果然,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裴士淹身上,直到被涼了快一個月後,裴士淹才見到了安祿山。可是,裴士淹依舊覺得很不舒服。因為在整個會面過程中,他發現安祿山始終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而在他的眉宇與言辭之間,還不時地流露出一絲傲慢,這個安祿山已經完全沒有了當年恭恭敬敬、客客氣氣的安胖子的樣子,甚至在禮法上表現得根本不像一個臣子的樣子。

這個胡人胖子莫不是真的要造反吧!

裴士淹心中不由得一驚。

于是在同安祿山見面後,他匆匆結束了在河北的行程,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長安,并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及相關判斷詳細上報給了上面。

看了裴士淹的報告,楊國忠大喜過望。他馬上求見皇帝,提議迅速對心懷不軌的安祿山采取措施。

可是此時的李隆基依舊對于安祿山深信不疑,然而,皇帝陛下的這個想法很快便發生了轉變。因為他得知自己派出調查的輔璆琳收了安祿山的黑錢,且不止一筆,每筆都數額巨大。

被人合起夥來忽悠了這麼長時間,相信無論是誰都難以心态平和,更何況是一向自诩英明的李隆基。

據說皇帝陛下當即怒發沖冠:輔璆琳,你真是活膩味了啊!

輔璆琳的人生就到此為止了,皇帝大人随便找了個罪名便把輔璆琳給收拾了。

受賄欺君的輔璆琳被殺掉了,李隆基對于行賄的安祿山的動機也開始産生了懷疑,稍作思考後,他決定對安祿山進行一次試探。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在安祿山的幾個兒子中有一個叫做安慶宗的,之前曾同宗室的榮義郡主訂下了親事,但一直還沒有舉辦儀式,是以還住在長安。這一年的六月,李隆基親自過問此事,并體貼地表示要幫助這對新人盡快完婚,真正促成這段姻緣。

當然,為保證每個環節不出纰漏,不給一對新人留下遺憾,雙方的家長務必費心操辦,即便參與不了全程,你自己親兒子的婚禮,你這當爹的至少也得出席下,做個見證吧。

于是,李隆基親自手書诏令一道,要安祿山前來長安觀禮。

安祿山的回複是這樣的:有病,去不了!

安祿山到底不是傻子,他敏銳地感覺到輔璆琳的突然被殺與自己有關,而如果這次再去京城,可能就回不來了。是以,宣稱有病在身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而且說得病情越嚴重越好。畢竟,總不能在老爹病重的時候還忙着結婚吧,而如果進展順利,說不定還能以讓兒子盡孝探病的名義,騙得朝廷将人送還範陽。

這一次,李隆基沒有上當。是以,安祿山稱病不來,李隆基也沒多做回應,那意思大家就這麼耗着也行,倒要看看你還有什麼花招!

花招當然有,而且今年特别多。

僅僅過了一個月,安祿山那邊就改口了,表示願意來長安。不過,鑒于病情較重,安祿山本人依舊是來不了的,可是,他卻能夠派出可以信賴的蕃将來。據安祿山奏稱,這批入京蕃将一共有二十二人,他們不但帶來了自己不便面聖的歉意,還順道帶來了送給皇帝陛下的禮物——三千匹優質戰馬。

屆時,這三千匹馬将每匹安排兩個馬夫護理,并在三百輛車(每車乘坐三人)的護送下直抵京師。

安祿山要給朝廷送戰馬的消息一傳來,最先感覺到情況不太對勁的,是河南尹達奚珣。這位仁兄的心算能力應該不差,消息聽完,結論也跟着出來了:與其說這些人是送戰馬的,倒不如說這是一支近萬人的軍隊,安祿山派這麼多人來長安,其中難免有詐。

于是,他趕忙上書奏請皇帝一定要拒絕這支分分鐘可能化身為可怕的騎兵部隊的送馬團過來。

達奚珣的話提醒了李隆基,皇帝陛下立刻從善如流,表示朝廷現在用不上戰馬,即便要送,也可以等到來年冬天再說,屆時,會有朝廷配備馬夫來照料馬匹,就不用麻煩範陽的軍隊了。

除此之外,李隆基還讓前去宣旨的中使馮神威另帶去了一句話:

“朕最近特意為愛卿新開了一處溫泉池,今年十月朕就在華清宮等愛卿來了。”

當從馮神威的口中親耳聽到皇帝陛下這帶有暖意的話,安祿山的臉上卻不再有昔日感激涕零的模樣,他隻是冷冷地問了一句:“天子安穩否?”

在得到肯定答複後,安祿山若有所思,不再言語,直到過了一會兒,才突然發言道:

“馬不讓獻也無所謂了!十月的時候,我将會神采奕奕地抵達京師!”

不必再互相試探了,也不需要再繼續等待。就來真刀真槍地較量一下吧,李隆基。我倒要看看你到底還能否讓我心悅誠服地朝你叩拜!

楊國忠為何沒能整倒安祿山,李隆基到底給安祿山神助攻了幾次?

馮神威幾乎是帶着哭腔跑回長安的,他知道,自己險些就不能活着回到長安了,這時,即便是馮神威這種層次的人也看得很清楚了:安祿山這是就要起兵造反的節奏。

而在皇帝陛下面前,馮神威終于抑制不住地哭出了聲來:

“臣差一點就再也見不到陛下了啊(臣幾不得見大家)!”

馮神威的哭訴讓李隆基不再心存僥幸,看來,那個憨态可掬的安胖子确實是反意已決,再也沒有一絲商量回旋的餘地。

既然如此,那就來過上兩招吧!

在安史之亂正式爆發前,按照很多史書的說法,李隆基對安祿山是執迷不悟的,朝廷對謀反是毫無作為的,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在隐蔽的戰線上,李隆基和楊國忠早就着手進行了大量的備戰工作,而且,還可謂卓有成效。這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成績就是,他們成功地策反了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此人便是時任太原副留守的楊光翙。

楊光翙本為河東節度副使,是安祿山在河東軍區的副手,跟随安祿山多年,但安祿山萬沒有想到的是,此人竟然被朝廷策反了,而策反楊光翙的正是楊國忠本人。

一道防火牆就這樣築起了。事後的發展表明,這道防火牆的确給安祿山造成了一定的麻煩,然而,安祿山反意已決,即便橫亘在他眼前的是萬裡長城也無妨了。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集結了其所部能調動的所有兵馬,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部衆,共計十五萬大軍,号稱二十萬人,正式于範陽起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