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已經開始形成的經濟冷戰"于10月17日在西班牙報紙El Pais的網站上由Miguel Angel Garcia Vega發表。全文摘錄如下:
美國夢已經結束。拜登在阿富汗明确表示,外交政策隻符合國家利益。法國不久前就知道這一點。美國的軍事存在将逐漸減少。社會和經濟努力将用于應對氣候緊急情況,不平等和基礎設施現代化。當然,經濟敵人将是中國。
"美國陷入衰退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特别是與亞洲國家相比。"但近年來,與中國的競争達到了新的高度,國際秩序或未來的混亂,"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丹尼·羅德裡克(Dani Roderick)說。他預測,如果不能達成對氣候變化控制和貿易體系安全等問題的了解,就會發生"新的經濟冷戰"。
中國今年的GDP是美國的75%,但到2026年将達到89%。冷戰期間,蘇聯的财富隻有美國的46%。"中國作為經濟和地緣政治大國的影響力可能是美國在這十年和未來十年面臨的最大問題。共和黨參議員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告訴《紐約時報》。
華盛頓有一種感覺,即迫切需要改變貿易政策。财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對這個問題有非常精确的看法:"全球化的趨勢已經變成了勞工的損失。目标是減少不平等,并且有足夠的空間适度增加工資。"
大約4000億美元将用于美國裝置,3000億美元用于研發。這些都是"重建更美好的未來"議程的一部分。拜登在過渡期間的第一次高層接觸是與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Mary Barra)和羅裡·甘布爾(Rory Gamble)進行的,羅裡·甘布爾(Rory Gamble)在六月份之前一直擔任美國汽車勞工聯合會主席,這并非偶然。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所謂的"中國沖擊"是一種曆史反常現象,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在短短十年内實作了大幅工業化。"我認為可以有和平的經濟共存。但不幸的是,拜登誇大了中國對美國重要利益的威脅,與特朗普走的是同一條道路。羅德裡克觀察到。
當美國把問題扔到大洋彼岸時,卻忽視了國内最嚴重的問題。美國人口增長率是過去十年美國建國以來的第二低。移民和生育率的下降導緻支付養老金的工作勞工減少,将負擔留給年輕一代。除了美國政府之外,似乎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
"人口增長是長期經濟發展的經濟引擎之一。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奧倫·克拉奇金(Oren Krachkin)警告說。他補充說:"人口老齡化将減緩該國的增長。
我們正在經曆的十年是美國忽視國内外即将到來的風暴的十年。

2021 年 9 月 26 日,美國丹佛市 Target 商店貨架的部分内容。(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來源:參考消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