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容易!為了這對來自疫區的母子,醫院連夜改造隔離病房……

“我們以後一定要讓孩子記住,他的出生不容易。”紅橋醫院隔離病房裡,郭女士抱着剛出生的寶寶,既感動又感慨地說道。

不容易!為了這對來自疫區的母子,醫院連夜改造隔離病房……

“這個産婦非常特殊,為了保證大人孩子的生命安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我們舉全院之力,特事特辦,真正守護好每一位群衆的健康安全。”紅橋醫院高年資主任醫師王欣介紹說,1月14日下午,已懷孕近39周的郭女士聯系醫院,溝通3天後的剖腹産手術事宜,期間主動告知了其本人的津南居住史。醫院從業人員根據産婦實際情況,立即查驗了其核酸檢測證明、健康碼等相關資訊,并将情況第一時間彙報至院上司。

“由于她有津南居住史,目前是居家隔離狀态,按規定是轉運隔離待産。”王欣說。但郭女士一聽有可能無法在紅橋醫院生産,突然情緒異常激動,怎麼都不同意轉運,并且拒接了所有電話。原來,郭女士之前一直在紅橋醫院進行孕産檢,且隻認定這家醫院,對于轉運非常抗拒,甚至擔心之後會沒有醫院管她。“之前的産檢顯示産婦羊水過多,胎兒有輕度的腦積水,生産的風險和胎兒的健康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王欣表示,産婦情緒非常不穩定,且處于随時臨盆狀态,如果強制轉運,不排除在120車上突然生産的情況。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讨論,并且和市婦幼、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等多個部門反複溝通,最終決定,産婦按期在紅橋醫院進行剖腹産手術。

選址、改造隔離病房、設定隔離手術室、配置所有相關醫療儀器……經過10個小時的連夜趕工,一切準備就緒。“所有工作務必争分奪秒,因為設施配備好後,還需進行48小時消毒才能使用。”王欣說。

而此時居家隔離的郭女士一直忐忑不安,不論是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資訊,還是家門口的門磁感應器,不論是胎兒的健康狀況,還是最終生産的地點,無一不讓她焦慮恐慌。“産婦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分娩過程和胎兒健康。”醫院婦産科主任高玉東為了穩定産婦情緒,加了郭女士的微信,幾天來不分晝夜、不厭其煩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指導她如何數胎動、如何監測自身和胎兒健康狀況,甚至細緻到羅列手術後住院期間需要準備的相關物品。面對郭女士反反複複提到的“你們不會不管我吧?”高玉東斬釘截鐵地回複道:“你放心!你要相信黨和政府,相信醫院!我們不但管,而且會盡全力保障你和孩子的安全健康!”

1月17日下午,郭女士如期來到紅橋醫院,由于過度緊張和不安,手術前其血壓一度升至160/100mmHg。高玉東耐心地反複說明手術準備事宜,告知其手術期間院感防控、婦産科、兒科等多個部門都會在場,不論是主刀醫生、麻醉師還是護士助手,人員隊伍配備完善且都是高标準,讓她安心放心。

當天下午5點,手術順利完成,母子平安。第二天上午,郭女士身體恢複良好,且已能下床緩慢行走。由于是在隔離病房,郭女士便通過視訊電話向家人報了平安,也向紅橋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再三表達感謝。“真的太謝謝了,這樣的特殊時期,為了我和孩子,咱們醫院做了大量的工作,這麼付出全力,我真的特别感謝!”郭女士激動地說,“手術前我是擔心害怕得睡不着覺,現在手術順利,孩子也健康,我還是睡不着,既是興奮激動得睡不着,也是感動感激得睡不着。”

“我們住院部還有十幾位待産産婦,婦産科的醫生護士在做好各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一直在積極推動産後快速康複項目,確定醫療安全的同時壓縮産婦住院時間,最大程度降低各類風險。”王欣介紹說,“在我區管控區也還有7名孕産婦,我們也一直在積極聯系,加大對她們的心理疏導力度,讓她們安心待産。”

來源:津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