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在從新一波香港電影浪潮中脫穎而出的導演中,出生于1952年的嚴浩的成長方式決定了他是内地最複雜的人,也是與内地合作最密切的人之一。

他的父親閻慶軒是著名的左翼文盲,從内地移民到香港,因為案子裡的敵人太多了,一家人搬家是常态。這影響了嚴昊少年時期的閱讀和思考,使他形成了對大陸的情感了解,也是他第一次了解了上升的命運。他後來在内地的旅行和在倫敦電影學院的學習使他對大陸的看法更加理性,也更加意識到命運的變幻莫測。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滾滾紅塵海報

當他成為成熟的電影導演時,大陸、時代、命運已經成為嚴浩作品的三大核心詞彙。《水流年》(1984年)《田雨》(1987年)《滾滾紅塵》(1990年)《棋王》(1991年)《天國》(1994年)》《太陽有耳朵》(1996年)等代表作品,均以大陸為背景,探讨時代個體的命運。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闫浩本人也是《滾紅塵》的嘉賓

其中由三毛、燕昊編劇、林清霞、秦涵、張萬宇等主演的《滾滾紅塵》三發筆從日本僞版到南北戰争時期上海的情感蛻變故事,他置身于東北冰雪地裡去玩。這種移植不僅沒有産生"南橙北"風格的不當後果,反而讓影片成為顔昊作品的分界線。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三毛寫的上海故事,北方是嚴浩講述的

此前,他在南方的山水裡說過,天意要造人,仿佛中國詩歌和繪畫所描繪的環境可以撫慰人民的心結。自從《滾滾紅塵》這部殘酷命運的交響樂開始演奏以來,在氣候和景觀都更加極端的北方土地上演奏,難以取勝的意義非常明顯。故事的地理坐标又回到了南方,甚至回到了香港,比如《我愛廚房》(1997年)、《蝴蝶》(2004年)和《漂浮的大亨》(2012年)等。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林清霞和秦涵在滾滾的紅塵中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張萬宇、林清霞在滾滾紅塵中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歌曲已結束

在它之前

香港新浪潮導演有很多電視經驗,嚴浩也不例外。在TVB的時候,多虧了同樣畢業于倫敦電影學院的許鞍華等人的幫助,他慢慢展現了自己的編舞天賦,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再加上執導的《CID》系列《錯監獄》獲得紐約國際電視節銅牌,他在1978年獲得了拍電影的機會,在許鞍華、譚家明、徐珂等新浪潮人物進入電影圈之前。

闫昊與張國明等人聯合執導的tvB《少年派》(1977年)和兩部早期電影《嗎啡》(1978年)和《夜行列車》(1980年)一直在探索時代年輕人的理想和生活。《夜行列車》以一群青年男女的集體死亡而告終,甚至比譚嘉明1982年《青春着火》的結尾還要糟糕。

第三部電影《公子嬌》(1981年),闫皓試圖像同期許多香港電影一樣走鬧劇路線,但直接被"人雲也是雲,是合理的票房價值"引導,他沒有拍好。再加上當時父親的去世,他壓抑的情緒需要找到發洩的方式。據他的采訪,當他想到10歲時随母親去開封、西安等地探親時,回憶起自己曾經在火車上看到過廣袤的荒野,以為自己會被這樣的照片治愈,搬到大陸拍攝"如水年"的想法。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水年"

但1985年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導演和編劇六項大獎的《水年》卻以1980年代初的汕頭鄉村而不是北部腹地為背景。祖母去世後,離開家鄉20多年的珊珊帶着父親的畫像從香港回來敬拜,趁機收拾失失的心情。與鄉親們曾經過着保守而和諧的日子相比,成為"洋人"的珊珊無論事業還是感情,都處于廢墟之中,她與唯一幸存的親戚和姐妹的溝通陷入僵局。在她眼裡,"水流帶走光影"的故事改變了鄉親們的外表,卻沒有改變他們的内心。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水年》中的"外國人"

家幾乎沒有變化,似乎屬于命運的特殊恩賜,指向珊珊父親(顔昊父親)作為代表一代港人的精神家園。相比于侯孝賢1985年的《童年往事》祖母的家,雖然有真實的形象,但珊珊或燕昊的父親還是無法親近,因為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

由此而來,從内到外散發着鄉村氣息的原始鄉鎮,隻能作為另一代人,比如那兩位老人從澳洲回到"落葉到根"的載體,到杉杉(燕昊)一代,已經很難構成懷舊。再加上城市化程序的步伐加快,原有鄉鎮的外觀從餐桌到内部很快有了明顯的變化,懷舊也成為一種奢侈。張萬軒1989年的《八二金》,讓英雄沿着山山的步伐也回到了汕頭,但那裡的變化卻悄然發生。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水流之年"中罕見的延伸

對于珊珊來說,她隻能把回家的旅途當成一個情緒調節的假期,放松地回到香港,繼續站在人生的輪盤賭上接受挑戰,就像很多元旦才從奮鬥的大都市回家的人一樣。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數字,珊珊和燕昊和他們的祖先,父母,與時代的距離隔絕。

個人的命運或多或少受制于他們所生活的時代,闫浩在《天家披薩》中對此有更極端的解釋。支援中國抗日的美國飛行員在梁山彜地區掙紮着安頓下來,但在20世紀50年代,國際形勢将他拖回了家鄉,這對他來說早已毫無意義。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田玉沙"海報

時間

《滾滾紅塵》是嚴昊為個人逃亡但時代"翻雲覆雨"主題的延續叙事。但《水之年》是一個特定時期的平價和溫柔的手法,《滾滾的紅塵》用強烈而動蕩的筆觸來講述不同的時代。

劇本是闫昊主動尋找編劇三毛而寫的。顔昊被三毛文中的女性視角所感動,請朋友找她,表達找她寫劇本的想法。三毛最初以為燕昊是在打草稿的幌子追她,并沒有當真,兩人見了三次,最後敲定了合作。

也許是因為從未做過劇本創作,三毛交出了手稿,記下了大量的個人情感和解釋,與劇本平時的格式不符,但很鐵的顔昊想要女性的角度,也給顔皓留下了修改的空間(其實,三毛在行上留下了很多空白,供顔昊調整删除, 經常出現諸如"不,這太遲鈍了,請剪刀下的導演"的話)。從作家沈維華作為聚會,到她的蜜月鳳凰,編輯古寅,再到與她有過交集的樓下女人,容勝華和她的小說人物木蘭,這些女人共同見證了沈維華的命運,審視了她和張能才時代在愛情的差距。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沈衛華與餘蜜月鳳凰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沈玉華與男友張燦才

沈衛華和張燦才的感情起伏,有沒有張愛玲和胡蘭成,三毛和何塞的愛情影子,顔昊并不在乎——但電影上映時,沈衛華、張燦才等人物的身份還是讓相關部門産生了聯想,給顔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他隻是想借用三毛的手來表達自己對命運的看法。

影片是在紀念老張燦才,徐旭呈現了三毛所寫的故事。在北方拍了一幅浩瀚的畫面和他草率的畫外音之後,在三毛筆下的第一部戲,沈衛華的前男友蕭健試圖把她從家庭籠子裡救出來,直到粉紅色的墨水出現。随着劇情的推進,上海的大廳和雨水逐漸被東北的街道和冰雪所取代,女人們走到了三毛筆的盡頭,多了一種果斷的品味。

這種決心,一方面是由嚴浩創造的寒冷自然條件(就像蕭紅的《生死場》中老病重重,似乎隻與東北農村緊密相連)所賦予的,另一方面,則與演員的氣質有關。飾演沈衛華的林清霞,在《笑青江湖》系列中尚未出現,但在徐可1986年的《刀馬丹》中卻展現出柔軟的一面。出演《文峰》的張曼宇,在關金鵬1989年的《紐約人》中飾演女強人,思想開放、寬大處理。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刀與馬丹》中的林清霞

是以,沈衛華和嶽峰試圖從時代的口中奪回各自的愛情或生命,但最終以慘敗告終,更是輝煌。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文峰和男友小勇

秦涵和燕昊飾演兩個人的男友張能才和小勇,在國家災難的頂頭上,一個男人做了一個男人變成強奸到前線,前者逃避愛情隻為謀求自己的生存,後者為國家的明天而死,考慮到小愛情, 也是時代的縮影。觀衆可以對此進行批判或表揚,但兩人像所有一團糟的生物一樣,隻能做出被動的選擇——如果世界是和平的,他們可能在想"妻子和孩子熱鋤頭"。

張愛玲的《愛城記》在一座城市淪陷成一對男女聯姻的陰謀中,最終沒有在沈衛華和張燦身上重制。沒有張隻能登上曆史之船到遠方,隻停留在原地沈衛華,在愛情開始和結束她剩下的老闆的照顧下,生活一直延續下去,并完成了小說《白玉蘭》的寫作。但畢竟,由于她在混亂中寫的文字,像無數同胞一樣,她無法逃脫另一個時代的災難。

但小說的女主角木蘭,得知丈夫春旺在戰場上跳河自殺身亡,被隔壁村子救出後又過了一輩子。"木蘭花對救命的恩人懷有終生的怨恨,盡管他們有一個孩子。

其後

1990年第27屆金馬獎《滾滾紅塵》獲得最佳影片、導演等八項大獎,風無雙。林清霞和張曼宇分别獲得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将自己的事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準,但闫皓第二年拍攝的《象棋之王》卻陷入了混亂。《棋王》原本由嚴浩執導,徐克擔任監制,但在拍攝期間徐珂飾演導演,拍了一半,把權力還給了顔昊的角色。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國際象棋王的照片

幸運的是,這部電影的形狀很好。平行蒙太奇展現了海峽兩岸兩代棋王交錯的面孔和命運,讓觀衆一睹時代猛犸象的相似和不同的面孔。影片最後各自把握自己的命運,一個大大小小的兩個棋王牽手在銀幕之間,為燕昊後來的電影主題做了一個預演:人們或許能夠擺脫命運的安排,"我忍不住一天", 但不能違背人類。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天堂的異子》(1994年第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長期以來一直懷疑,是他結婚已久的母親毒死了父親的長子,為了敞開心扉,把她從軍隊帶到東北農村的宮廷。法醫屍檢的結果是母親是無辜的,但長子的猜測發生在很多年前。媽媽為了能夠看得體貼的情人,用老鼠藥慢慢毒死了她,其實不是很刻薄的老公。這種改變命運的方式,嚴浩當然是反對的,母親終于進了監獄。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天地合影

對應《天逆子》、《太陽有耳》(1996年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法比尤西獎最佳影片等),軍閥在這段時期與北方隔絕,被丈夫短暫"借"過來,主宰軍閥頭的一側盤好農油, 對潘的好感,她不顧丈夫的嚎叫和報複,切斷了他的婚姻關系。但看到潘好殺無辜的她,親手殺了情人,為自己的孩子在肚子裡争取一個開放的未來。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太陽有耳朵

談到《太陽有耳朵》,嚴浩說,這部電影給了他真正的解放,命運在他的鏡頭裡有一條出路。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後來的創作不僅将故事帶回了溫暖的南方,也讓人物擁抱了夢之舞。《我愛廚房》出自吉本·巴納的小說《廚房》,已經失去了女孩和男孩唯一的親人,在彼此的鼓勵下走出陰霾,生死有了開誠布公的領悟,最終成為一對戀人。與香港半個世紀的"浮城大亨"聯系在一起,冷酷英雄的由來正是憑借追逐夢想的信念,一步步走向成功,找到自己的身份。

滾滾的紅塵:上海的變遷故事,北方大陸的終結

"我愛廚房"海報

現在燕昊如果翻拍《滾滾紅塵》,應該按照三毛的劇本寫,把故事老實實地放在上海講出來,讓沈成老派作風,淡化一些"人為的錯誤"。

來源: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