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師長鄭其貴

1990年1月26日,在安微合肥解放軍第105醫院高幹病房内,一位被癌症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老人低聲說到:"我馬上要去見到咱們180師那些死去的兄弟了…"微笑着閉上雙眼,安祥離去。

為他送花圏的是徐向前、秦基偉、李德生、尤太忠、向守志……

他就是抗美援朝60軍180師師長鄭其貴。

鄭其貴,1914年1月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雙河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15歲參加紅軍,1932年18歲加入中國共産黨。

鄭其貴作戰英勇,屢建戰功,擔任過連長、營長、團長、副旅長直至60軍180師師長。

這位有着61年軍齡,59年黨齡的出身于紅四方面軍的著名戰将,勝仗無數,叱咤疆場、戎馬一生。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遭受了敵軍四個美械化師近十萬人部隊的包圍,作為師長的他指揮着這支部隊創造了抗美援朝最為悲壯的突圍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第六十軍一八0師,全師下轄三個步兵團。其前身是從八路軍太嶽軍分區縣大隊更新成野戰軍的,經曆過抗日戰争、解放戰争,老兵數量多,實戰經驗豐富,是一個經常當作頭等主力師使用的部隊。

時任60軍軍長是韋傑,曾擔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長,1955年授予中将軍銜。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韋傑中将

60軍副軍長兼參謀長鄧仕俊是四川通江縣人,四川解放後任綿陽軍分區司令員。他是180師前任師長,他的小姨子王海又是鄭其貴的妻子。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軍銜。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鄧仕俊少将

1950年四川解放後,180師此時剛結束川西鄛匪,駐紮在眉山并兼任眉山軍分區,鄭其貴為180師長兼眉山軍分區司令員,準備做地方化建設。

1951年3月21日夜,180師全師11000餘人奉命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

1951年5月第五次戰役結束時,在150公裡的防禦正面,由于全兵團共有8000多名傷員未運轉,180師接到的任務是:就地防禦,阻擊敵人,待傷員轉移完畢再後撤。

于是180師孤軍在北漢江以南執行掩護任務,吸引着蝗蟲一般的敵人,由于兩翼暴露,遭到武裝到牙齒的敵軍十萬人的包圍,成為一支孤軍。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經過十多日殘酷慘烈的戰鬥,加之電台被炸,180師與兵團和軍部失去聯系三日,撤退時建制打亂,時機沒有選擇好。加之三面是合圍逼攏的敵軍,一面是波濤洶湧的江水,悲壯慘烈的突圍之戰令人難以忘懷。

其中有許多幕細節,慷慨激昂令人痛心:

過北漢江時水位突然上漲2米多,面對滔滔江水,女兵們長歌當哭,三個團被洪水沖走了600多人,他們都是不到20歲的年青人啊!

師長鄭其貴發血誓:将有必死心,士無偷生念。我是一師之長,就算是死,我也要跟同志們一起上路。

539團政委韓啟明舉槍自殺,臨終前叮囑部下:你們還年輕,要做好戰士。

一個身中燃燒彈大聲指令戰友"擊斃”自己的戰士……

山洞裡受傷的戰士引爆炸藥與敵人同歸于盡……

16歲女衛生員張道華搶救了7名傷員,中彈雙目失明後,硬是爬回了我方陣地。

部分官兵在大山裡堅持遊擊戰争大半年,最後仍被俘虜…

………………

當180師付出巨大犧牲後,師長鄭其貴雖戰至單身一人,最後仍和副師長段龍章、參謀長王振邦等突圍成功。

最後集結歸隊(包括傷員)有5300餘人,負傷有2300餘人,犧牲了2700餘人,被俘3000餘人(其中戰後遣返1710人)。

180師被圍困,彭德懷對此憂心忡忡,對洪學智說:“你快回來!180師出事了!"

毛澤東說:"60軍180師的情況如何?甚以為念。”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王近山中将

戰役結束後,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陳赓是司令,但因病未能指揮)、韋傑和幾個軍長都被主席先後叫到北京問話,甚至有人打報告說,王近山不敢打仗。

主席聽了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等各方面意見,要王近山"戴罪立功”繼續指揮3兵團作戰。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軍銜。

1952年9月,中央軍委任命川西軍區司令員張祖諒為60軍長,其實他就是前任軍長,韋傑是他的繼任。1955年張祖諒被授予中将軍銜。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180師在突圍後的2年,1953年夏季戰役中,一舉攻上敵軍主陣地949.2高地,殲敵2000餘名,又打垮了韓軍第三師,把我軍陣地向前推了十多公裡,終于取得勝利,一雪前恥。

繼任的三兵團司令員許世友說:180師打了翻身仗,180師雪恥了。

毛澤東也稱贊說:我看180師北大荒不用去了,番号不用改了,繼續在北韓打漂亮仗。

師長鄭其貴,在回國後任吉林省軍區副參謀長(副師級),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3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70年在吉林白城軍分區司令員職位以正師職離職回合肥休養。1982年作為老紅軍,享受副軍職待遇。

副師長段龍章(1920-1971),1955年在南京軍事學院炮兵系學習二年,同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59年任12軍炮兵主任,1971年病逝于上海。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副師長段龍章

參謀長王振邦是戰後恢複整頓時留任的唯一師級幹部,1955年授上校,1962年晉升大校,任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員等職。

180師政委是吳成德,他1912年出生,山西新绛縣人。180師後來被打散,吳成德于是率部在敵後堅持遊擊戰争,14個月後才被美軍搜山隊俘虜,他也由此成為了志願軍被俘的最高将領。

北韓停戰後,吳成德被遣傳回國,但他卻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被開除了黨籍和軍籍,下放到一個農場任副場長。直到1982年3月,吳成德才恢複了黨籍,享受老紅軍和軍級幹部待遇。晚年的吳成德回到山西老家,在運城市幹休所度過了最後時光。

北韓戰場被包圍的180師,悲壯慘烈突圍,悲情将軍心中永遠的痛

政委吳成德

60多年來,關于180師的種種流言蜚語在民間流傳,諸如"全師覆滅""軍旗被繳""師長被槍斃”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不實之說,是以訛傳訛的事兒。

戰後各方面都進行了總結,五次戰役被圍十分危急時刻,師長鄭其貴和政委吳成德身處一線指揮,仍堅決忠實地等待指令,執行指令,臨機處置應變不足,導緻錯過最佳突圍時機……

這也是師長鄭其貴心中永遠的痛和背了一輩子的思想包袱,他在臨終前所說:戰争不是我們這些将軍打勝的,是戰士們打勝的,絕對的,那些好兵,那些全世界最好的兵,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

180師一支血與火鑄造的英雄部隊,他們以自己巨大的犧牲,掩護了軍和兵團的轉移,換取了北韓戰場上的寶貴的作戰經驗!是我們應該永遠記住的英雄部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