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1206年成吉思可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後大蒙古國被子孫分裂之五個汗國,至1634年429年間,共有大蒙古國4位可汗,元朝11位可汗,北元23位可汗;窩闊台汗國4位可汗,察合台汗國(公元1227-1346)23位可汗,西察合台(公元1346-1402)7位可汗,東察合台汗國(公元1338-1682)28可汗,伊爾汗國(公元1253--1355年)17位可汗,金帳汗國(欽察汗國) (公元1219--1502年)48位可汗,準噶爾汗國(公元1634-1757)10可汗,和碩特汗國(公元1642-1757)5位可汗,土爾扈特汗國(公元1628-1771)8位可汗,在蒙古曆史上為數衆多蒙古可汗命運都是内混中不是毒死就是戰死,這也導緻制汗國權利不集中,出現四分五裂,導緻最後汗國覆滅,進而出現末代可汗一心複國而力不足的悲歌曆史,這些汗國末代可汗經曆什麼?如何失去一個國家和政權呢?

大蒙古國末代可汗蒙哥汗
蒙哥汗:孛兒隻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帝國第四位可汗,史稱"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母唆魯禾帖尼。即位前曾參加拔都統帥的長子軍西征,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古羅斯等地。即位後主要緻力于攻滅南宋、大理等國。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亞諸國。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1258年農曆七月,蒙哥親率主力進攻四川,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1259年初,在合州(今重慶合川區)釣魚城下攻勢受阻。數月不能攻克,1259年8月11日,蒙哥因病去世于合州釣魚山,一說重傷而死,享年五十歲。蒙哥突然去世,導緻了此後忽必烈與阿裡不哥為争奪汗位而内戰五年,為了争取宗王勢力的支援,忽必烈預設了術赤後王别兒哥、察合台後王阿魯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對各自封地的合法統治權,進而導緻大蒙古國分裂五大汗國,直到1264年阿裡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随後遷都大都。
元朝末代可汗林丹汗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兒隻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号為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認為是蒙古末代大汗(也有人認為額哲是末代大汗)。布延徹辰汗去世後,13歲的長孫的林丹繼承汗位,統轄察哈爾部。林丹汗繼位時,蒙古汗權不振已經很久了,漠南的科爾沁、内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為政,蒙古大汗隻能支配遼河套的察哈爾部(分為浩齊特、乃蠻、克什克騰、烏珠穆沁、蘇尼特、敖漢、阿喇克卓特和主錫惕八個鄂托克),僅被漠南諸部奉為名義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爾喀更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而漠西衛拉特仍然與蒙古帝國為敵。另一方面,東方的女真族正在努爾哈赤的上司下逐漸走上統一與強盛之路。是以,林丹汗早年的處境非常艱難。林丹汗試圖恢複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同時又面臨着新興的女真族的威脅。是以,他對外采取聯明抗金的方針,對内則謀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内”為原則,優先進行對蒙古的統一,避免與後金正面交鋒。在後金努爾哈赤執政時期,後金與北元多次交戰,雙方各有勝負,然而因為北元與明朝的戰略同盟關系,金人吞并蒙古草原的野心一直未能實作。皇太極登基後,林丹汗便成為其最大的勁敵。從公元1631年4月至1632年3月,皇太極兩次出兵遠征察哈爾林丹汗,更傳令歸順後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來會。當年五月,皇太極集結十萬大軍,兵分三路窮追林丹汗殘部,五月下旬,清軍進駐歸化城,得知林丹汗已渡黃河而去,于是停止追擊。公元1634年夏秋,複國無望的林丹汗病逝于青海大草灘。
窩闊台末代可汗察八兒汗
察八兒是窩闊台汗國海都汗之子。窩闊台汗國的末代可汗,公元1301年海都死後,察八兒繼承汗位。窩闊台的後代為争奪汗位導緻分裂。公元1303年察八兒和察合台汗國可汗笃哇遣使到大都請和,西北諸王承認了元朝宗主的地位。但是,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聯盟崩潰了。1304年,笃哇在元朝的支援下,掠奪窩闊台汗國西部城池,元朝懷甯王海山也在東部襲擊窩闊台汗國。察八兒大敗,隻好投降笃哇。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察八兒乘内亂力圖恢複窩闊台汗國,失敗,東歸元朝,1310年,察八兒被繼位為元武宗的海山封為汝甯王。窩闊台汗國的領地被察合台汗國也先不花可汗和元朝瓜分。
察合台末代可汗合贊算端
合贊算端,1343年—1346年,察合台汗國第23代可汗,察合台汗秃裡帖木兒的曾孫,牙撒吾兒之子。其都城在卡爾施,他緻力於鎮壓河中地區的突厥貴族。突厥貴族異密加茲罕曾經擁立合贊算端,他是合贊算端的首要敵人。據說合贊算端在戰争中射瞎加茲罕一隻眼,合贊算端掉以輕心,回卡爾施過冬。加茲罕反擊,殺死合贊算端。加茲罕在河中地區擁立新汗。從此,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
西察合台末代可汗麻哈沒的算端
麻哈沒的算端是帖木爾帝國的傀儡可汗,昔兀兒海迷失的兒子。昔兀兒海迷失死後,帖木爾又擁立麻哈沒的為傀儡可汗。1402年,麻哈沒的的死标志著察合台—窩闊台家族在中亞河中的王統徹底結束。察合台汗國隻有東察合台汗國一個可汗。
東察合台末代可汗伊思瑪業勒汗
伊思瑪業勒汗,姓博爾濟吉特氏,黃金家族,葉爾羌汗國末代汗。一譯伊斯邁耳汗、伊斯瑪依勒汗、司馬依汗等博爾濟吉特氏。察合台後王阿布都喇汗弟。世居新疆。康熙九年(1670),葉爾羌、葉城黑山派起義,推翻堯樂巴斯汗統治後,從阿克蘇往葉爾羌即汗位。奉黑山派教義,以兵逐阿帕克和卓。十二年(1673),遣烏魯特和卓進京納貢。二十一年(1682),阿帕克和卓引準噶爾,部噶爾丹進軍葉爾羌、喀什噶爾,子巴巴克蘇勒坦領兵拒戰,兵敗被俘押送伊犁,汗國亡。
金帳汗國末代可汗賽克赫·阿裡
賽克赫阿裡是金帳汗國的第四十三任君主,是阿黑麻汗的繼任,繼阿黑麻汗後成為金帳汗國的君主。阿黑麻汗(約1460-1481在位) 與羅斯大公伊凡三世大帝(1462-1505年在位)之間展開了決定性的實力較量。為 動搖金帳汗國的宗主地位、伊凡三世企圖獲得持異議者克裡米亞汗明裡·格萊的 友誼,并且也可能在喀山汗廷中找到了盟友。1476年,他委托威尼斯商人馬可· 拉菲與西波斯國王、土庫曼人烏宗·哈桑簽訂反薩萊汗廷的第三次盟約。在或多 或少地孤立(或者說包圍了)金帳汗國之後,他不再交納貢賦。1474年,阿黑麻 指令他交納貢賦,并派來了使者哈拉·庫楚姆。1476年,阿黑麻又派來了使者, 命伊凡三世前往汗國。伊凡三世拒絕了。在阿黑麻方面,他也通過與波蘭國王卡 西米爾四世聯盟包圍了莫斯科大公國,并向莫斯科進軍。為了阻止敵人的通路, 伊凡占領奧卡河畔的陣地,後來,當蒙古人向西推進時,他又占領烏格拉河陣地 (1480年)。兩軍在烏格拉河對陣了很久。伊凡拒絕前往“吻可汗的馬蹬”,但 要把俄羅斯的命運孤注一擲,他又有些舉棋不定。阿黑麻也猶豫不決,因為他害 怕在後方受到克裡米亞汗的襲擊。10月,阿黑麻的軍隊面臨難以忍受的嚴寒,他撤離了烏格拉河,帶着戰利品傳回到薩萊。這場沒有戰鬥的戰役實際上導緻了俄 羅斯的解放(1480年)。其後不久,阿黑麻受到在烏拉爾河以東遊蕩的昔班部落首領伊巴克的突然襲 擊,并遭殺害。阿黑麻之子和繼承人賽克赫·阿裡與立陶宛人聯盟(1501年), 由此對俄羅斯重新采取敵對态度,但是,伊凡三世以他與克裡米亞汗的聯盟來對 付賽克赫·阿裡。1502年,克裡米亞汗明裡·格萊攻占并摧毀薩萊。金帳汗國到此結束了.
伊爾汗國末代可汗努失兒完
努失兒完,伊兒汗國的第十五任君主,當時,伊兒汗國西部分裂為楚邦王朝和劄剌亦兒王朝,楚邦王朝馬立克·阿希拉夫在伊兒汗國首都桃裡寺(大不裡士)擁立年幼的努失兒完繼位。努失兒完身世模糊,一說是速來蠻的後代,1357年,欽察汗國可汗劄尼别攻入桃裡寺,馬立克·阿希拉夫被殺,楚邦王朝滅亡,努失兒完不知所終,桃裡寺的正統伊兒汗國宣告結束。
準噶爾末代可汗綽羅斯·達瓦齊
綽羅斯·達瓦齊是大策淩敦多布之孫。噶爾丹策零去世後,他得在噶爾丹策零女婿阿睦爾撒納的擁護和支援,自立為準噶爾汗國大汗。阿睦爾撒納後來割據新疆伊犁獨立,達瓦齊可汗非常不滿,發兵将其擊敗,阿睦爾撒納被迫逃到清朝求庇于乾隆帝。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派大軍,由阿睦爾撒納指引西征準噶爾汗國。清軍在“格登山戰役”中殲滅了準噶爾汗國軍隊主力,不久即俘獲了綽羅斯·達瓦齊汗,押解至北京。強盛數世紀的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也标志着蒙古貴族及其後裔在天山南北地區長達五百餘年的統治完全結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農曆四月二十七日,乾隆帝冊封副都統内務府總管和爾經額之女喜塔臘氏為皇子嘉親王永琰的福晉,大赦天下,清廷釋放綽羅斯·達瓦齊,授封為準噶爾親王,後在北京去世。
和碩特末代可汗拉藏汗
拉藏汗是和碩特汗國最後一任汗王,固始汗曾孫,達賴汗朋素克之子。1701年,達賴汗去世,拉藏汗繼承汗位,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為翊法恭順汗。1703年拉藏台吉抵達拉薩。1705年,因争立六世達賴喇嘛,達賴第五任第巴·桑結嘉措與拉藏汗不合,第巴毒之不遂,謀以兵遂之,反被所殺,拉藏汗為首的和碩特汗庭恢複了顧實汗以來在西藏的實力統治,廢黜其擁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重新標明阿旺伊西嘉措為六世達賴。1717年,準噶爾汗國的策妄阿拉布坦 派台吉大策淩敦多布從伊犁出發,以護送拉藏汗兩個子女歸藏為名(拉藏汗之妻是準噶爾首領家族的),經 烏什—莎車—和田—阿克賽欽—阿隆岡日山脈—申紮縣—藏北納木錯,攻入拉薩,殺死了拉藏汗,和碩特汗國滅亡。
土爾扈特汗國末代可汗渥巴錫
渥巴錫汗(1743-1775) 蒙古土爾扈特汗國末代可汗,阿玉奇汗曾孫。公元1761年繼汗位,1771年1月,渥巴錫汗率領本部17萬人東遷,7月到達西部蒙古,乾隆皇帝冊封他為烏讷恩素誅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卓裡克圖汗,以其所部為舊土爾扈特部。1775年1月9日(乾隆三十九年),渥巴錫因病逝世,終年33歲